越老越美丽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om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老,意味着更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据报道,现在每秒就有一人退休,中国老年人已累计2亿以上,中国已是老龄人口总量和老龄化发展速度双世界第一的老龄化社会。虽然问题不少,但幸运的是,如今的中国老人面临的是史上最有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的时代。
  其实,对于年老的恐懼,并非来自衰老或者死亡本身,而是对于年老的预期。同样面对晚景,不同的心态,结果殊异。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老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吉恩·柯翰用自己的研究从科学上反驳了大脑会随着年龄衰退的旧观念,提出了“发展智商”的新概念:这是一个包括IQ、EQ和SQ(社会智商)的综合体,并不随年岁增大而下降。在柯翰博士看来,熟年是人必须经过的心理阶段,它包括中年重评估 (40岁开始)、解放(60-70岁)、总结(70-85岁)和安可(85岁以上)四重阶段。在见证了日本人的“熟年革命”和台湾人的“熟年风华”后,中国大陆老人最需要的是“熟年”解放,以多是经济不解放,现在更多是思想不解放。
  若想越老越美丽,首先在心态上要不服老。渡边淳一在《熟年革命》中说,“年老,意味着更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所以他改称老年为“熟年”,鼓励老人开启“第二人生”(也就是大前研一所说的“后五十岁的人生”)甚至鼓动他们去恋爱以保持热情——就像他自己那样。你可以继续工作或创业,可以写作,可以旅行,可以恋爱,甚至征服世界,做一切你想做的。这样的例子俯抬皆是,日本“诗歌奶奶”柴田丰,92岁开始写诗,98岁出版处女诗集《不要气馁》。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极力避免用那些数据化的词语去描述那些古老的城市,而是坦然地通过马可与忽必烈的对话对城市进行充满了幻想和诗意的描述。对老年光景也是如此,虽然已是花甲之年,那又怎样?人不是一堆数据,也应充满幻想和诗意去看待。
  老不是衰败,而是人生的进阶
  渡边淳一在《熟年革命》中说,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法,是决定人的一生是否活得精彩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年轻还未衰老的时候,就必须认认真真地考虑年老的活法了。
  老年人大部分已经退休,对社会、家庭和他人的责任已经承担完毕,是时候对自己负责了。
  日本百岁老人松原泰道的《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提出“真正人生从五十开始”。如果把一周七天作为单位,其中五天分给事业,两天留给家人,没给自己留一天。松原泰道认为50岁后应为自己活着。一日即一生,只有精心地把天当做一生来度过,才是最理想的人生。抱有这个观念去生活,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当下的快乐:睡到自然醒的惬意、通过阅读了解世界的充实感、晃荡与闲聊的愉悦……
  松原泰道的精神养生法还有个“三不原则”:不勉强、不浪费、不懒惰。不勉强,即不好高骛远,做脱离常规的事;不浪费,即珍惜时间、珍惜身边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不懒惰,即自己的事不能让别人去做,不管年龄多大,都要鼓足热情继续学习。他的座右铭是:终生学习,至死方休。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我们都会老去,那是一种经过数十年积累与沉淀之后的生命状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阶段。那就让我们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积极做好最后的规划——定期体检,写好遗嘱,买好保险。然后就尽可没事偷着乐了——含饴弄孙、好友茶聚、观花听雨、览山观海、周游世界看尽各地民俗文化风情……用相机留下美好瞬间,等老到走不动了坐在摇椅上慢慢回味。从现在开始,正视老年,发现老年之美,保持对生活的激情,最后才能在将老之年,心力弥坚。
  (来源:《新周刊》)
其他文献
2020年初春,本是家人团圆、亲朋相聚,欢度传统佳节的喜庆日子。但是鼠年春节,冬寒料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病例蔓延波及全国,武汉封城、湖北封城。疫情的传播,无不牵动14亿国人的心。  从大年正月初一,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研究新冠病毒肺炎感染防控工作,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汇报,作出批示。李克强总理亲赴武汉
期刊
父親是怎么叫我的,我竟然想不起来了。  我没有小名,更没有昵称,家里家外,长辈平辈,都叫我天扬,父亲大概也是这么叫的吧。只是,我可以清晰地记起父亲说话的声音、语调、神态,可是,就是记不起来,他是怎么叫我的。  我是父亲的长子,我出生时,他已近四十。所以,对于父亲前半生的一些情况,我都是从长辈那里听来的。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的脾气是暴躁的,他牙咬下唇双眼圆睁,就是发作的开端,接下来,肯定是一顿“生
期刊
心之所向,解贫困群众燃眉之急  时光倒转5年前,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后庄村大林村民刘小银夫妇,带着3岁小福源,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不见好转。  巨额医疗费用,使得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向亲戚借、邻居借,能借的都借遍了,刘小银夫妇心里万般无赖,甚至是绝望。  “不治了,治不好了……”哽咽声后,是良久的沉默。  “不能放弃!孩子还那么小,我们一起想办法。”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得知这一消息后,
期刊
珠穆朗玛峰之煊赫辉煌,不仅因其博大,尤在其高远。作为地球之巅,其高度素为世人瞩目。人类对珠峰的认识,最初是从测量其高度开始的,之后,又不断地、一次次地测量珠峰,在15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更新科技水平,不断探索测量珠峰高度的方法,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的测量。直到现在,测量珠峰的热潮仍然没有减退,在过去30多年中,各国科学家就进行过10多次测量。
期刊
“一九四六年七月下旬的这个清早,在东北松江省境内,在哈尔滨东南的一条公路上,牛倌看见的这挂四马拉的四轱辘大车,是从珠河县动身,到元茂屯去的。”这是作家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中的一个段落,这段描写举重若轻,所引出的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土地改革运动。  一般认为,土地改革运动以1950年6月3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实际上早有“预热”。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实
期刊
一句承诺,等我有了房子就接你到我家  故事还得从1985年说起。21岁的蒋增美经亲戚介绍结婚了。丈夫为人厚道质朴,他从小父母去世,靠着哥嫂拉扯长大。“夫妻间要和睦相处,待人接物要宽宏大量。”蒋增美记住了父母的话。婚后没几天,夫妇俩就背着分家时的十几斤米,来到庆元县城租了间房子,开始人生的打拼。房子隔壁,租住着年近六旬的孤寡老人吴珠鹤。作为邻居,性格开朗的蒋增美很快就和吴珠鹤认识了。据老人自己说,她
期刊
李尔重是我的同乡。我们的家乡有一条西向的河,原名浭水。这条河在我们那里走了一个“之”字。李尔重的老家王毫庄在河西,我的老家在河北,相距大约6公里,同属河北丰润,上世纪70年代还同属沙流河工委(县委的派出机构,下辖4个公社)。  老人家是家乡父老们引以为荣的话题。究其原因,倒不在于他的官阶(论官阶,有的比他高,但是没有多少人理会),而在于他的传奇经历,特别是才名。他14岁考入车轴山中学;15岁读《共
期刊
今年66岁的霍贵友,是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寻召乡封洪康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从2009年到平乡县烈士陵园工作,把烈士当亲人,為烈士寻亲,这一干就是十余年。清除杂草、擦洗墓碑、守护陵园就是他日常的主要工作。平时只要有人来参观,霍贵友还充当义务讲解员,向人们讲述平乡的革命历史和纪念碑的由来,每年清明,还按照农村的习俗祭奠革命烈士。(来源:人民图片 范钦龙/摄)  一张“无价”的高铁票:致敬逆行医护人员  4
期刊
我們过了一个格外沉重的清明,痛悼被新冠肺炎病毒掠走的烈士和无辜百姓。我们深知,最好的祭奠方式,是在深刻的痛楚中揖别陋习,收获以生命的代价换取的精神成果,走向更高层次的社会文明,方能让逝者心安,让生者康健。  眼下,有待匡正的,还有一个极难根治的陋习:公共场合的大声喧哗。  不顾场合“高”谈“阔”论,常常成了国人举世侧目的“标签”。比如,在电梯里、地铁上旁若无人地打手机,将私人谈话变成了公开“直播”
期刊
近日,孙家栋、王希季、戚发轫、胡世祥、潘厚任、胡其正、彭成荣、张福田、陈寿椿、韩厚健、方心虎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这11位老科学家中有两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分别是91岁的孙家栋和99岁的王希季。他们当中,既有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项目的技术专家,也有从事“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