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問身云何泰然,严冬暖被日高眠。 放君快活知恩否,不早朝来十一年。 ——[唐]白居易《心问身·心问身云何泰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問身云何泰然,严冬暖被日高眠。
放君快活知恩否,不早朝来十一年。
——[唐]白居易《心问身·心问身云何泰然》
其他文献
汉平帝永平十八年(75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忽然有人来向被汉明帝任命为军司马的班超报告,说是焉耆、龟兹等地的首领在匈奴的支持下杀害了东汉王朝的西域都护陈陆,并且到处烧杀抢掠,刚刚畅通不久的丝绸之路又一次被中断了。得知这个消息后,班超非常气愤,又非常担心,因为此时驻扎在这里东汉的驻军只有班超手下的几百人,非常少,如果匈奴和西域各国真的结成联盟前来进攻,局面非常危急。然而,班超还是冷静了下来,他首先派人
明朝大儒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与事物者,谬矣!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本具聖心,聖贤可學而至。驾驭你的心,而不要企图干扰他心。汝心是道种,是聖智的根。修行是一种向内观修,因不忘众生、不舍众生,利他慈悲,无论你处在何种境遇,都一以贯之莫舍聖學!修持转变自己的心,让心平静、清淨下来的方式,即是修行。家庭是道场,工作是修行。不论各位在工作、生活当中,我们都可以修行。东方文化核心在于
我原来并不知道秦钜这个名字,第一次知道秦钜了解秦钜是读刘声木的笔记《苌楚斋随笔》后。我们知道,作者刘声木(1876~1959),安徽庐江人,字十枝,原名体信,字述之,是清代四川总督刘秉璋的第三子。光绪末,分省补用知府,历官山东、湖南学务,民国后居上海,解放后任市文史馆馆员。他因出生在晚清多事之秋和达官之家,故于时政及宦途内幕颇有所闻;又因他博览群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或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
中国传统教育观:人皆有向上心,需要君子做榜样 而且中国传统教育理想,最重师道。但师道也有另一解法。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子贡亦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可见人人可以为人师,而且亦可为圣人师。中国人之重师道,其实同时即是重人道。孟子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伯夷、柳下惠并不从事教育工作,但百世之下闻其风而兴起,故说为百世师。又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千万考生和家长的心,他们怀着不同的心情,来面对这场意义非凡的考试。有人说:没有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在古代科举制度和如今的高考有些类似,也可以称之为“古代高考”。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自隋代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共经历了1300余年。那个时候,科举考试还不是十分完善。直到后来的大唐王朝建立后,科举考试才逐步完善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对科举制度的完善有着
今年的冬天来的有些迟了,让人觉得分外寒冷,但却并不是特例。千百年来,四季流转,这寒冷与飞雪往往准时到来,覆盖大江南北,影响长城内外。这便是中国的冬天了。 国人顺应天道,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立冬之后,是冬季的开始,由此拉开了冬三月的序幕。冬日既至,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都有所改变:不随意消耗阳气,早睡晚起,太阳出来才能起床,顺应阳气的升发;不过喜过悲,而是情志
中国古代财政在扶贫工作上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就是“为民治产”的理念。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提出“明君治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无死亡”。管子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所以,古代扶贫特别重视政府对生产的辅助:一方面在大同思想的影响下一再提倡均田地,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
看到“冬至”这个字眼,人们就迷惑了,冬天不是早就到了吗,怎么才“冬至”呀?古人对“冬至”的解释,与我们如今的字面理解,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先说“冬”字吧。“冬”,四时尽,这已经是“冬”的引申义了,我们祖先造“冬”字的时候,就是表示“终结”、“结束”的意思,不含季节之义。这我们从“冬”字的甲骨文字形中也能看得出来。“冬”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在一段绳子的两端各打一个结。“冬”字的寒意是到金文的时候,“日
冬至子之半,玉管罅微阳。壶中别有天地,转觉日增长。一样金章紫服,一样朱颜绿发,翁季俨相望。翁是修何行,未已且方將。玉生烟,兰竞秀,彩成行。翁无他智,只把一念答苍苍。今日列城桃李,他日八荒雨露,都是乃翁庄。要数义方训,不说窦家郎。 ——[宋]魏了翁《水调歌头·冬至子之半》。
何以为冬?对古人来说,无梅不成诗,无雪不成冬。未若柳絮因风起,初雪在静谧的夜里,飘落人间。凛冽的冬,因为这一点洁白的雪,平添几分柔软,仿佛那彻骨的寒意,也变得温柔。透过窗棂,豆大的火苗在灯烛上跃动,橘红色的光晕透过灯笼,和皎洁的月色相映成趣。 夜雪无言,四野静寂。华灯将熄,天光微明。贪婪吸收了一夜雪魄月魂的梅,抖擞着精神,绽放着傲骨,被诗人看痴了去——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