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etern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财政在扶贫工作上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就是“为民治产”的理念。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提出“明君治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无死亡”。管子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所以,古代扶贫特别重视政府对生产的辅助:一方面在大同思想的影响下一再提倡均田地,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在清代,林则徐与左宗棠修建水渠,为当地农业生产做下了不小的贡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838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湖广总督、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6月3日,他下令将英美等国炯贩缴出的鸦片共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表明了中国人民敢于抗击任何外来侵略者的坚强决心。由于道光皇帝的昏庸,直隶总督琦善、两江总督伊里布办事不力,推诿责任,禁烟和抗英元勋林则徐被诬陷为导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臣”,被朝廷“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是个不计个人得失的人,他没有因为流放而消沉,反而一直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宠辱皆忘”,为新疆的民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842年10月21日,林则徐进入新疆境内,到1845年12月4日在哈密接到获释谕旨,他在新疆一共生活了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
  林则徐到达伊犁之际,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巨额的战争赔款使朝廷财政越加捉襟见肘,拨给新疆的款项经常被拖欠。为了解决当务之急的吃饭问题,朝廷命令伊犁将军布彦泰进一步扩大屯田。布彦泰知道林则徐的能力。林则徐来此,好比给他送来了及时雨。林则徐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主动承担开垦阿齐乌苏荒地的任务。垦荒种田首先要有水源。林则徐经过实地勘查,决定修渠引喀什河水入灌。差钱咋办?林则徐带头捐资,用他的捐资建成了一段六里多长、三丈至三丈七尺宽、五六尺至丈余深的大渠和相连的其他渠道。在他的组织下,民工们历时四个月,完成了整个工程,滚滚的喀什河水途经一百公里长的大渠流到了新开垦的阿齐乌苏十万余亩荒地。这大渠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作用。布彦泰十分感动,上奏道光皇帝说,林则徐是有用之才,废置边塞,实在可惜,要求对他既往不咎,重新起用。昏庸的道光皇帝不仅没有采纳布彦泰的建议,反而诏令林则徐还要到南疆继续开垦荒地。
  林则徐不以己悲,以国事为重,用一年多的时间走遍了库车、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和阗、喀什噶尔、巴尔楚克、伊拉里克、吐鲁番、塔里雅沁、哈密等地,行程2万余里,查勘了这些地方可开垦的荒地及一些水利设施。从1843年秋到1845年11月,林则徐带领新疆军民,总共开辟各处屯田884068亩。据有关史料记载:由于林则徐的查勘开垦,使新疆不少地方的大漠广野,变成了肥沃良田,每年为国家节省经费无数,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大有改善。在开垦荒地中,林则徐十分重视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他在吐鲁番发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卡井”(坎儿井)的水利设施,水在土中穿穴而流,经询问当地群众,才知道这是一种因地制宜、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他动脑筋想办法加以改进:增挖穿井渠,每隔丈余挖一口井,连环导引水田,使井水通流。这办法很快就推广到新疆各地。新疆老百姓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卡井”、水渠称为“林公井”、“林公渠”。内地人民使用的纺车,其实很早就传人吐鲁番等产棉地区,但一向不为当地人重视。林则徐到新疆后,积极推广内地纺车的操作技术,促进了当地的生产技术发展。当地人民为了纪念林则徐的这一贡献,把他推广的纺车称为“林公车”。
  金子放在任何地方都要闪光!道光皇帝可能真正认识了林则徐吧?1845年10月28日,道光皇帝以布彦泰奏请褒奖林则徐在新疆开垦功绩为由下诏,命林则徐回京,以四品京堂候补。由于长期的心情压抑和辛勤奔波,加上夫人郑淑琴的去世,使得林则徐旧疾复发,不得不向朝廷请假回乡调治。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他乘坐的船专门在长沙暂停,会晤相闻已久,但却始终未曾谋面的左宗棠。
  湘舟夜话两伟人、共酝戍边卫国计
  林则徐是如何知道左宗棠的呢?他最早是从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胡林翼那里知道的。左宗棠在长沙渌江书院任院长时就被陶澍视为奇才,后将自己的儿子与左宗棠的女儿订婚,两人成为娃娃亲家。胡林翼是益阳人、陶澍的女婿。左宗棠是湘阴人,左胡两人同为长沙府人,又是同年所生,交往甚密。陶澍逝世后,左宗棠受托前往陶澍家中教授陶家儿子,胡林翼也回乡到陶家帮助理家,两人常“风雨连床,彻夜谈古今大政”。胡林翼对左宗棠极为赞赏,称他是“近日楚才第一”。因此,当胡林翼得知林则徐急需辅助人才时,便大力加以推荐。林则徐听了介绍后非常满意,函复胡林翼道:“承示贵友左孝廉,既有过人才分,又喜经世文章,如其噬肯来游,实所深愿。即望加函敦订,期于早得回音。”
  左宗棠对林则徐则更是心仪已久。左宗棠被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感动,使其“心神依倚,惘惘欲随”。左宗棠十分关注林则徐遭贬后的动向,自称“仆之心如日在公左右也,忽而悲,忽而喜,尝自笑耳。”
  左宗棠当天就赶到了,两人在舟中彻夜畅饮倾谈。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啊!一位是流芳百世的偉大爱国者,一位是未来的民族英雄。左宗棠赞誉65岁的前辈名臣林则徐为“天人”,林则徐推崇37岁的布衣左宗棠是“绝世奇才”。共同的宏伟抱负和旷世情趣,使他俩一见如故。
  1875年,朝廷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这一次,清政府是豁出去了,面对经费不足,皇帝甚至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可见什么时候都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清廷这一次不要命了,北极熊还不是乖乖服软,可见事在人为。   左宗棠不是“躺在安乐椅上的战略家”,他是一位具有丰富战争经验的军事家,面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左宗棠决定采用“缓进速决”的战略战策。其实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所谓“缓进”就是要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调集军队,操练将士,作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新疆偏远辽阔,作战物资补给十分困难,因此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作好后勤保障准备,而且面对艰苦的条件,必须对部队进行整编,不愿去的可以发路费回家,以确保出塞之师的斗志和士气。
  三年苦战,左宗棠大军德胜,整个新疆全部收复。期间,左宗棠还命西征军前锋部隊驻军哈密并兴修水利、屯田积谷。但是哈密水渠年久失修,渗水严重,而且是砂土地,需用毡毯铺底。左宗棠提出:“开屯之要,首在水利。毡条万具,既所必需,文到之日,即交宁夏、河湟各郡并力购造。”经过努力,屯田积粮成绩巨大,1876年一年就收获粮食五千一百六十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在收复失地过程中,左宗棠就设立善后局,重建地方秩序,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各地善后局在安置难民、招民垦荒时,一方面招抚当地流散人员,给予土地耕种,另一方面招募内地人民,收留清军中老弱士卒,鼓励地方军队中有妻室者解甲归田。务农人员的增加和内地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给新疆各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带来了活力。大规模发展生产,必须全面整治水利。左宗棠始终把“兴修水利以除民患”,列入“最为切要之务”。
  新疆各地全面整修旧有渠道灌溉系统,清理淤毁河道,同时还兴建了不少新的水利工程。荒地开垦为良田,戈壁变成了绿洲,新疆各族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这些举措为稳定局势、恢复经济发挥了作用。但这毕竟是临时性和局部性的成果。要在各地实施行政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的统治,就必须对新疆前景做出通盘筹划。正因为此,左宗棠才一再提出要在新疆建立行省制度的主张。他说:“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是清人杨昌溶一八七九年写的一首七绝,它改造了唐人王之涣《凉州词》里的佳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并赋予新的意境。这首诗热情歌颂了最高统帅左宗棠的为新疆人们带来的福利。此诗不但轰动当时,而且载入史册,长期流传。凡是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功绩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其他文献
在我国传统中医里,杏的地位那绝非一般果子可比。杏自古就与中医有不解之缘。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隐居江西庐山。他医术高明,为人治病不收钱财,病人就在他住处周围种上几棵杏树。经过数年,所种的杏树竞有十万余株,这一大片杏林郁郁葱葱,被称为“董仙杏林”。杏子成熟后,董奉就用杏子换来稻谷,救济贫苦百姓。后来,对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中医师常用“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词给予赞誉
期刊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那是个宁静的夏天,你来到宁夏的那一天。”哼唱着这首《宁夏》,我踏上了宁夏的土地。  这里,一半是寸草不生的沙漠,一半是苍翠欲滴的绿洲;一半是西北的豪放,一半是江南的绵柔。宁夏这幅壮美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黄河  我看过山西陕西的黄河,也看过河南山东的黄河,无一不是浊浪滔天,泥沙俱下。但宁夏的黄河,颠覆了我对黄河的认知。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期刊
三毛同荷西可以说是品格和心灵门当户对的人,他们许给对方的爱是自由的、天然的,他们爱着彼此的个性和作风。在撒哈拉沙漠安定下来之后,他们过上了一段世俗而幸福的生活。就像“炒河虾粉肠,酿杏花雨酒”那样,生活得恣意寡淡,却温情无比。  因沙漠上物质匮乏,三毛自小沿袭的拾荒习惯,一不经意就在这儿发挥了作用。在别人眼里没有意义的垃圾品,常常被她如获至宝地捡回家中,并且因为它们的实用而欣喜若狂。在烟火生活这一层
期刊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比方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
期刊
汉平帝永平十八年(75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忽然有人来向被汉明帝任命为军司马的班超报告,说是焉耆、龟兹等地的首领在匈奴的支持下杀害了东汉王朝的西域都护陈陆,并且到处烧杀抢掠,刚刚畅通不久的丝绸之路又一次被中断了。得知这个消息后,班超非常气愤,又非常担心,因为此时驻扎在这里东汉的驻军只有班超手下的几百人,非常少,如果匈奴和西域各国真的结成联盟前来进攻,局面非常危急。然而,班超还是冷静了下来,他首先派人
期刊
明朝大儒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与事物者,谬矣!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本具聖心,聖贤可學而至。驾驭你的心,而不要企图干扰他心。汝心是道种,是聖智的根。修行是一种向内观修,因不忘众生、不舍众生,利他慈悲,无论你处在何种境遇,都一以贯之莫舍聖學!修持转变自己的心,让心平静、清淨下来的方式,即是修行。家庭是道场,工作是修行。不论各位在工作、生活当中,我们都可以修行。东方文化核心在于
期刊
我原来并不知道秦钜这个名字,第一次知道秦钜了解秦钜是读刘声木的笔记《苌楚斋随笔》后。我们知道,作者刘声木(1876~1959),安徽庐江人,字十枝,原名体信,字述之,是清代四川总督刘秉璋的第三子。光绪末,分省补用知府,历官山东、湖南学务,民国后居上海,解放后任市文史馆馆员。他因出生在晚清多事之秋和达官之家,故于时政及宦途内幕颇有所闻;又因他博览群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或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
期刊
中国传统教育观:人皆有向上心,需要君子做榜样  而且中国传统教育理想,最重师道。但师道也有另一解法。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子贡亦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可见人人可以为人师,而且亦可为圣人师。中国人之重师道,其实同时即是重人道。孟子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伯夷、柳下惠并不从事教育工作,但百世之下闻其风而兴起,故说为百世师。又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千万考生和家长的心,他们怀着不同的心情,来面对这场意义非凡的考试。有人说:没有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在古代科举制度和如今的高考有些类似,也可以称之为“古代高考”。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自隋代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共经历了1300余年。那个时候,科举考试还不是十分完善。直到后来的大唐王朝建立后,科举考试才逐步完善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对科举制度的完善有着
期刊
今年的冬天来的有些迟了,让人觉得分外寒冷,但却并不是特例。千百年来,四季流转,这寒冷与飞雪往往准时到来,覆盖大江南北,影响长城内外。这便是中国的冬天了。  国人顺应天道,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立冬之后,是冬季的开始,由此拉开了冬三月的序幕。冬日既至,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都有所改变:不随意消耗阳气,早睡晚起,太阳出来才能起床,顺应阳气的升发;不过喜过悲,而是情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