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中小企业主投身股市,或将公司上市再以几倍的高价套现,在今天的中国经济大环境下尤其显得不智
2008年年末,有朋友告诉我,一拨从未做过股票的中小企业主进入了股市。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2009年春节前后,更多的朋友提供了类似的信息。
于是,我通过银行等多个渠道做了调研,当然,也有主动找上门来通报的。比如,一个月前,我妻子的前同事就说她先生做股票啦,“轻轻松松赚了100万”。我也认识她先生,是位很有创业精神的企业主,一直对自己的生意很专注,从不受股票的“诱惑”。但是,如今经济环境实在太坏,忍不住投身股市了。
我听到的许多事例与这位先生的情形很类似。有在银行做财富管理的朋友告诉我,2007年10月以来的这场股灾,让大部分投入股市或基金的“有钱人”损失至少一半资产,他们目前不敢轻举妄动了,反而是一批从未炒过股的中小企业主挺进股市了。
这种现象不难理解。面对2006年和2007年中国股市超级大牛市,“有钱”而不为所动的,往往是主业不错的中小企业主,他们对自己的生意很自信,不愿冒风险投机。在2008年年末或今年年初,在生意环境突然恶化的情势下,他们看到股指暴跌了六成,凭着一种买便宜货的直觉,冲入了股市。
幸运的是,在有关方面的积极托市下,在大唱信心之歌的亢奋情绪下,股市出现了大反弹,他们赚钱了!
赚钱当然是件大好事,应该“恭喜发财”。不过,只要投资股市超过五年以上的人都明白,一开始入市就赚钱并不是好事,它一般会让人今后赔更多的钱。今天有所成就的股市中人,往往是吃了大亏后,才明白股市陷阱的厉害。上世纪90年代,我为监管部门策划过一些风险教育活动,不能说没有成效,但一路做下来,发现最好、最成功的风险教育还是投资者自己的经验。或者说,只有你吃了大亏,才会恍然大悟:书上的风险实例真有其道理啊。惭愧,这也包括我这个当年的“风险教育宣传者”。
我们经常说,要用经营企业的理念和态度去投资股票,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主进入股市就能迅速成功。投机或投资需要很丰富的专业经验,新入市的企业主比别人可能有些基础,却仍需磨练。比如,股指暴跌了六成,就便宜了吗?未必。
说白了,对这些中小企业主疏忽主业却迷恋股市,我是担忧的。股市风急浪高,可他们偏偏一开始又尝到了赚钱的甜头,未来不会平顺吧。中小企业主的资金是“一体化”的,若股市中有损失,对已经不良的实业经营是雪上加霜,乃至釜底抽薪。
做企业的人一般都不简单,我不排除里面有不少人艰苦奋战,一不小心成了出色的投资人,我应该祝福他们。不过,我为中国的实体经济有些惋惜,股市最多也只是个分配财富的地方,它并不创造财富。让最富有创业精神的中小企业主都成了专业股票投资人,对中国经济成长究竟是利还是弊,不言自明吧。
说到这里,我还要提及目前中国股市只让极少极少的中小企业上市,危害尤烈。由于中小企业股票稀缺,它们被人为地炒高,高估幾倍是很常见的。设身处地地为这些中小上市公司的老板想想,当发现这个高估的价值需要实体经营几十年才可能趋于合理,他们会干什么?会毫不犹豫地卖掉股票。正如想将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的那位老板所言,创业要像养儿子,企业要像卖猪那般卖,现在“儿子”终于变成了“猪”,为什么不卖?
有些人会说,这些老板还会拿卖掉的钱去创业。这太天真了吧?除了个别“企业主”,大部分人绝不会这么做。创业是件很艰辛的事,与养儿育女一样。他们见企业上市是如此的暴利,一定去从事私募股权,把人家的“儿子”抢来当“猪”卖,或者直接炒作股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上市的暴利,会诱使大量创业者改变做企业的初衷,一门心思为了上市。他们无谓地做大规模,把一个一个行业泡沫化,最终又未必得逞。在海外股市,例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科技网络泡沫,确实造成了上述现象,可他们是某个行业和某个时段的泡沫,哪如我们已成了长时段各行业制度化的泡沫。
让中小企业主投入股市,或让其公司上市,再以几倍的高价套现,在今天的中国经济大环境下尤其显得不智。若讲稳定,保证就业是最大的政治。可是,国企大多是资本密集型的,对增加就业作用一般,真正的生力军是不起眼的中小企业。如果我们让中小企业主不安分于主业,后果是什么?
短期来说,提振股市要比实业容易得多。然而,比起股市中人飘忽难测的信心,中小企业的信心才是比金子还宝贵的,因为它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
作者为《科学与财富(Value)》(www.valuegood.com)主编
2008年年末,有朋友告诉我,一拨从未做过股票的中小企业主进入了股市。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2009年春节前后,更多的朋友提供了类似的信息。
于是,我通过银行等多个渠道做了调研,当然,也有主动找上门来通报的。比如,一个月前,我妻子的前同事就说她先生做股票啦,“轻轻松松赚了100万”。我也认识她先生,是位很有创业精神的企业主,一直对自己的生意很专注,从不受股票的“诱惑”。但是,如今经济环境实在太坏,忍不住投身股市了。
我听到的许多事例与这位先生的情形很类似。有在银行做财富管理的朋友告诉我,2007年10月以来的这场股灾,让大部分投入股市或基金的“有钱人”损失至少一半资产,他们目前不敢轻举妄动了,反而是一批从未炒过股的中小企业主挺进股市了。
这种现象不难理解。面对2006年和2007年中国股市超级大牛市,“有钱”而不为所动的,往往是主业不错的中小企业主,他们对自己的生意很自信,不愿冒风险投机。在2008年年末或今年年初,在生意环境突然恶化的情势下,他们看到股指暴跌了六成,凭着一种买便宜货的直觉,冲入了股市。
幸运的是,在有关方面的积极托市下,在大唱信心之歌的亢奋情绪下,股市出现了大反弹,他们赚钱了!
赚钱当然是件大好事,应该“恭喜发财”。不过,只要投资股市超过五年以上的人都明白,一开始入市就赚钱并不是好事,它一般会让人今后赔更多的钱。今天有所成就的股市中人,往往是吃了大亏后,才明白股市陷阱的厉害。上世纪90年代,我为监管部门策划过一些风险教育活动,不能说没有成效,但一路做下来,发现最好、最成功的风险教育还是投资者自己的经验。或者说,只有你吃了大亏,才会恍然大悟:书上的风险实例真有其道理啊。惭愧,这也包括我这个当年的“风险教育宣传者”。
我们经常说,要用经营企业的理念和态度去投资股票,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主进入股市就能迅速成功。投机或投资需要很丰富的专业经验,新入市的企业主比别人可能有些基础,却仍需磨练。比如,股指暴跌了六成,就便宜了吗?未必。
说白了,对这些中小企业主疏忽主业却迷恋股市,我是担忧的。股市风急浪高,可他们偏偏一开始又尝到了赚钱的甜头,未来不会平顺吧。中小企业主的资金是“一体化”的,若股市中有损失,对已经不良的实业经营是雪上加霜,乃至釜底抽薪。
做企业的人一般都不简单,我不排除里面有不少人艰苦奋战,一不小心成了出色的投资人,我应该祝福他们。不过,我为中国的实体经济有些惋惜,股市最多也只是个分配财富的地方,它并不创造财富。让最富有创业精神的中小企业主都成了专业股票投资人,对中国经济成长究竟是利还是弊,不言自明吧。
说到这里,我还要提及目前中国股市只让极少极少的中小企业上市,危害尤烈。由于中小企业股票稀缺,它们被人为地炒高,高估幾倍是很常见的。设身处地地为这些中小上市公司的老板想想,当发现这个高估的价值需要实体经营几十年才可能趋于合理,他们会干什么?会毫不犹豫地卖掉股票。正如想将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的那位老板所言,创业要像养儿子,企业要像卖猪那般卖,现在“儿子”终于变成了“猪”,为什么不卖?
有些人会说,这些老板还会拿卖掉的钱去创业。这太天真了吧?除了个别“企业主”,大部分人绝不会这么做。创业是件很艰辛的事,与养儿育女一样。他们见企业上市是如此的暴利,一定去从事私募股权,把人家的“儿子”抢来当“猪”卖,或者直接炒作股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上市的暴利,会诱使大量创业者改变做企业的初衷,一门心思为了上市。他们无谓地做大规模,把一个一个行业泡沫化,最终又未必得逞。在海外股市,例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科技网络泡沫,确实造成了上述现象,可他们是某个行业和某个时段的泡沫,哪如我们已成了长时段各行业制度化的泡沫。
让中小企业主投入股市,或让其公司上市,再以几倍的高价套现,在今天的中国经济大环境下尤其显得不智。若讲稳定,保证就业是最大的政治。可是,国企大多是资本密集型的,对增加就业作用一般,真正的生力军是不起眼的中小企业。如果我们让中小企业主不安分于主业,后果是什么?
短期来说,提振股市要比实业容易得多。然而,比起股市中人飘忽难测的信心,中小企业的信心才是比金子还宝贵的,因为它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
作者为《科学与财富(Value)》(www.valuegood.com)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