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培养、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其中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更是重中之重。在高中起始阶段,孩子们好奇、好动、好说,恐惧感和羞涩感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开设数学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实践与探索,以及作用和效果等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 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学习兴趣 原则 实践 作用
数学课程教学应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给学生创造数学的环境,多给学生提供使用数学的机会,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只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加深、拓展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全面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个性和能力,我校在大力推广并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课方面作了不懈努力。
数学课外活动课是在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的,主要面向那些不但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吸收那些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吸收知识的中等偏下学生。学生人数一般控制在每个课外活动小组25个左右,人数少可以弥补学生练习机会少的缺陷。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讲数学故事的空间,还可运用在课程教学中所学的背景材料或者其他的数学语言材料进行。在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这种活动课没有课堂教学上那种紧张、压抑、快节奏的气氛,学生的情绪可以完全放松,在随意、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完全没有压力地游戏、学习、交际。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心智,减轻焦虑感。这种活动课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有效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数学课外活动课中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的自主性为主和教師的指导性为辅的原则。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都必须是自愿参加的,在活动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上下工夫。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提高。
2.活动中要做到规范性与灵活性、开放性相结合。“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所以要有一定的“课程计划”,目的在于确保活动课作用的发挥,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但同时,活动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日常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行灵活开放式的教学。可以经常性地改进和丰富活动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并把活动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多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3.做到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准确无误地传授数学语言知识,有计划地恰到好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做到寓教于乐,形式上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并善于把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不顾此失彼。
二、数学课外活动课的实践和探索
根据高中学生活泼好动、持久力差等特点,我们安排的教学内容由课堂、日常生活与各方面相结合,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国家文化、风俗习惯及具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多样的故事材料。数学要在情景中学,要在情景中教。没有情景的数学教学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难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也不利于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活动中,从日常生活情景出发,我们总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节感染,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数学游戏。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在把游戏纳入活动中进行时,注意让学生把做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推动力。在游戏中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游戏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游戏的种类很多,有猜、听和做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还模仿了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和“幸运52”等栏目内容,如“幸运争分夺秒”、“幸运搭档”等。或者开展数学竞赛,因为学生好胜心和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竞赛活动中,全体成员全力以赴,踊跃参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情绪高昂,学得主动,记得牢固,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数学课外活动课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数学课外活动课适合高中学生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等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培养他们动脑、动口的习惯,能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有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才会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不至于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2.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学生的参与机会多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强化了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数学活动中有许多过程和环节是由学生设计、组织、管理、总结评价的。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两个一组、三个一队地自发组织起一个个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别出心裁地安排、组织活动,起到表率带头作用;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甩掉“差生”的心理包袱,克服自卑心理,以积极的态度组织、安排活动。有时我发现这些“差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不比成绩好的学生差。在这样的活动课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学习兴趣 原则 实践 作用
数学课程教学应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给学生创造数学的环境,多给学生提供使用数学的机会,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只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加深、拓展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全面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个性和能力,我校在大力推广并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课方面作了不懈努力。
数学课外活动课是在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的,主要面向那些不但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吸收那些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吸收知识的中等偏下学生。学生人数一般控制在每个课外活动小组25个左右,人数少可以弥补学生练习机会少的缺陷。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讲数学故事的空间,还可运用在课程教学中所学的背景材料或者其他的数学语言材料进行。在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这种活动课没有课堂教学上那种紧张、压抑、快节奏的气氛,学生的情绪可以完全放松,在随意、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完全没有压力地游戏、学习、交际。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心智,减轻焦虑感。这种活动课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有效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数学课外活动课中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的自主性为主和教師的指导性为辅的原则。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都必须是自愿参加的,在活动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上下工夫。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提高。
2.活动中要做到规范性与灵活性、开放性相结合。“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所以要有一定的“课程计划”,目的在于确保活动课作用的发挥,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但同时,活动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日常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行灵活开放式的教学。可以经常性地改进和丰富活动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并把活动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多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3.做到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准确无误地传授数学语言知识,有计划地恰到好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做到寓教于乐,形式上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并善于把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不顾此失彼。
二、数学课外活动课的实践和探索
根据高中学生活泼好动、持久力差等特点,我们安排的教学内容由课堂、日常生活与各方面相结合,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国家文化、风俗习惯及具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多样的故事材料。数学要在情景中学,要在情景中教。没有情景的数学教学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难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也不利于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活动中,从日常生活情景出发,我们总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节感染,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数学游戏。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在把游戏纳入活动中进行时,注意让学生把做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推动力。在游戏中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游戏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游戏的种类很多,有猜、听和做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还模仿了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和“幸运52”等栏目内容,如“幸运争分夺秒”、“幸运搭档”等。或者开展数学竞赛,因为学生好胜心和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竞赛活动中,全体成员全力以赴,踊跃参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情绪高昂,学得主动,记得牢固,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数学课外活动课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数学课外活动课适合高中学生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等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培养他们动脑、动口的习惯,能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有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才会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不至于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2.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学生的参与机会多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强化了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数学活动中有许多过程和环节是由学生设计、组织、管理、总结评价的。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两个一组、三个一队地自发组织起一个个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别出心裁地安排、组织活动,起到表率带头作用;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甩掉“差生”的心理包袱,克服自卑心理,以积极的态度组织、安排活动。有时我发现这些“差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不比成绩好的学生差。在这样的活动课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