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视音像档案科学管理的思索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an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广播电影电视诞生以来,音像资料档案管理部门积累了海量的音像资料,这不仅是广电人多年积累的文明成果,更是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发展的历史见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文化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时期,城市面貌、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对这些记录历史并承载着使命的音像资料档案,实施科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音像资料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基本形成了“一台一库、一省一馆”的音像资料档案管理模式,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电台、电视台,都有自己的音像资料档案库,各省都有一个音像资料馆。但其中绝大部分是自己建设音像资料档案库,自行管理,为己所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浪费,而且,随着节目播出量的增大,音像资料档案的存储量也与日俱增,各台库房都出现拥挤不堪的现象,再加上设备陈旧,保管条件差,保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一些珍贵的音像资料档案出现了破损、霉变、脱磁、粘连等现象,造成了音像资料档案损毁严重。有的由于管理不善,甚至造成一些珍贵资料档案的丢失。
  出现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有些领导对音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对这方面的资金及人力资源投入都相对薄弱。有些音像资料档案保管单位,对录像带使用不严肃,对节目素材带进行重复使用,造成已拍摄节目素材档案的丢失,有时甚至会有意无意把一些耗巨资拍摄的珍贵素材镜头和历史资料清洗掉。而且,对年代久远的音像节目资料档案,有些音像资料档案部门也不能及时对其采取抢救性措施,音像资料档案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修复,致使其音质、画质较差而无法继续发挥作用,造成了珍贵音像资料档案的流失。二是管理上不够规范。目前,各地广电系统在音像资料档案管理手段、方法上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是把现有的录像带集中在一起,不能进行科学分类,只是满足“贴上标签、摆放整齐、随时查找”的方式来保存管理,至于对音像资料档案的温度、湿度、防磁、防尘等规范措施不力,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法层面,仅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一些简单的制度章程来管理音像资料档案,有的即使引入了一些所谓的先进的管理手段,距离规范化管理这一要求也还相差甚远。
  二、加强对音像资料档案科学管理的建议
  加强音像资料档案的科学管理,对实现音像资料转化为资源、资源转化为资本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对社会起到全方位地服务作用。
  1、引进数字化科学管理模式
  所谓数字化科学管理,就是使固化在磁带上的音像资料数字化,在计算机服务器中形成数字流,通过网络为节目生产部门、播出部门及新媒体业务提供高效服务,以获得音像资料档案的效益最大化。这种管理模式是依赖于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Web技术、流媒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创造性地组合和延伸,对广播影视媒体资产管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早在90年代初,这种数字化管理理念就引入我国了,但由于技术成熟度、应用流程设计、观念转变、投资等原因阻挡了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目前,有的音像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已率先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流程,在媒体音像资料管理行业大规模实施了数字化管理,建立起了大容量的音像资料数字化加工处理系统。
  2、制定、执行行业标准
  任何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各省级音像资料行业管理单位对广播电影电视音像资料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也不例外,它的存储和交换依赖于编目的规范程度。广播影视音像资料档案编目要依据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分类法》、《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一部分:电视资料》、《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二部分:广播资料》三个行业标准及相应的广播影视节目分类的编目细则等标准严格执行。
  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从音像资料管理建设之初就高度重视行业规则的建立,将音像资料档案管理纳入到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他们在总结以往音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编目细则》及若干个《实施细则》,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ublin Core(DC)元数据体系,创新性地将节目资料数据进行节目层、片段层、场景层、镜头层的结构切分,更加贴近使用需求,为音像资料档案科学管理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
  3、规范生产运营模式
  对现有广播电影电视音像资料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加工、整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能将其外包出去,则能使广电系统音像资料档案专业人员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音像资源的整合、移植、开发利用。
  采用外包方式,招募社会上媒体资产管理方面有良好资质企业,承包广电系统多年来积累的海量音像资料编目业务,音像资料管理部门只负责音像资料档案编目的组织管理和数据质量审核。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降低人力资源管理和使用成本,专心研究业务;同时,和外包公司之间建立起的良好合作竞争关系,对稳定媒体资产包括音像资料档案的管理项目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目前,这种外包形式已被国内多家传媒机构效仿采用。
  三、科学管理音像资料档案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广电系统节目音像资料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可以实现音像资源效益最大化。
  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节目制作成本
  作为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各种节目制作,经常使用各种大量有价值的音像资料档案,如果收集整理工作做得好,音像资料档案齐全,那么许多珍贵音像资料就能准确及时地得以利用,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视听节目制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制作成本,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在重大体育赛事开赛之前,预先准备好有望夺金的热门选手的人物背景、历届赛事精彩镜头集锦等,就为记者第一时间发稿、高质量的节目制作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工作效率。
  一旦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数据实现了远程下载,编导们即可通过办公室的系统终端迅速、便捷地在资料数据库中精确检索和下载所需要的任何一个镜头,从而实现电视采编制作方式的革命性进步。目前,中央电视台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国际频道的播出节目,有60%是利用音像资料档案数据库中已有的优秀中文节目重新编辑而成,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
  2、提高节目制作质量,满足受众更多需求
  广播电视系统曾有专家这样感慨,“我们经常说节目缺少广度,缺少宽广的眼光,就是因为没有强大的音像资料做支撑;有时我们说节目缺少历史的厚度,思想的厚度,查一查原因,从技术角度讲也是没有音像资料做支撑”。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受自然条件限制,地震现场拍摄的素材资料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充分利用其音像资料馆已经加工完成的地震相关历史资料,制作了多期新闻和专题节目,充分体现了音像资料在节目制作中的作用,满足了不同受众的众多需求。此外,针对一些常规新闻报道,整理一些常用素材,并按季节进行轮换和更新,使得素材常用常新,也可以提高节目的画面水准及质量,从而争取并留住更多受众。
  3、优化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对广播电影电视音像资料档案的科学管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还能增收创收。早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就对该台节目资料的市场价值进行了科学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节目资料有偿使用办法》。节目资料使用从无偿到有偿的转变,是音像资料档案管理与市场接轨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由此可见,音像资料档案是广播电视系统的金矿,也是档案界的宝藏,音像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必将成为广电产业新的增收、增长方式,成为各传媒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另外,优秀节目音像资料档案,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布以及未来的社会化服务中,也将成为广电系统新的经济增长点。
  各种新媒体业务在实现音像资料档案数字化科学管理后可以顺利地开展,为媒体带来新的收入,而这些业务用传统的磁带是无法完成的。我们知道,节目磁带规格不同,保存时间有严格限制,而新媒体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的格式又各自为政,节目与用户之间存在着编码方式的不同,因此需要连续自动地转码,这些问题,在音像资料数字化科学管理后可以轻松实现。届时,人们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能查询、欣赏到海量的广播电视文艺作品,这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其他文献
文章结合整合阶段和海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了企业海外并购后不同阶段人力资本整合策略的选择问题,包括企业海外并购后人力资本整合面临的问题、跨文化冲突问题及沟通障碍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生命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整部作品在叙事过程中时时夹杂着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描述,尤其是对小团圆媳妇、胡家大媳妇和王大姑娘等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淋漓
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如文字、图表、音像、证书、证件、票据、合同等等。家庭档案不仅是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档案资源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家庭档案的作用  一般来说,家庭档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档案能为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能为工作和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很多家庭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成长过程的历史记录和真实写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开发档案本身所具有的潜在价值,使档案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一、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1.人事档案存在多头管理。从现行管理体制看
2014年9月之前,即2017届学生入学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语文课依然保持传统模式的教学。但在2017届学生入学之后,学校决定所有高中语文课程都彻底废除传统必修教材,以经典文本作为教材,小班教学。课堂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授课转变为研讨型课堂,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由于中国绝大部分高级中学还是采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那些少之又少的进行改革的学校所实施的语文教学模式虽然跟北大附中的模式有点像,却
社会中的人就是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利用各种道具——符号(语言、文字、非语言肢体或者表情等),预先设计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来进行表演,并努力获取好的效果。这种通过虚拟戏剧方式来研究社会互动的理论就叫做拟剧理论。我们提倡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去平等地互动,但作为教师,你扮演的角色与学生是不一样的。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的话,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舞台上的主角也是学生,但笔者认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也绝对不是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