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理;疏导,即疏通和引导。启发疏导法,指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引发孩子主动探究、自主领悟与觉醒,从而建构知识、智能与品性。
故事分享:万松山上的对话
10月份的一天,我带着12岁的杳杳登万松山。
山顶上有许多蜜蜂,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
杳杳很怕蜜蜂,说:“我爬山关它们什么事,偏来捣乱?”
我笑着说:“我想蜜蜂也会说——‘我飞来飞去关你什么事,偏来捣乱?’”
“它们的家应该在树上,却飞到这路上来,不是捣乱是什么?”
我说:“蜜蜂也会说——‘杳杳的家在虹桥路,却到万松山上来,不是捣乱是什么?’”
杳杳说:“好了,好了,它们只管飞,我只管走,我与它们无关。”
我说:“不,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漫步在绿树环绕的小径,一群可爱的小蜜蜂为小女孩唱着歌……这是多么美丽的图画啊。”杳杳乐了。
我说:“世界就是各种各样的物的组成,生活就是各种各样的事的组成。我在窗口看风景,行人在路上看我。人总是与外界存在关系,生活才丰富多彩。”
杳杳说:“我知道了,爸爸叫我对他人好一些,对动物也要好。”
我表扬了杳杳。
家教建议: 通过启发与疏导让孩子自悟与自醒
教育贵在启发与疏导。对孩子的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企图用堵、压的方法去解决,就容易使矛盾激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孩子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說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教育法则。家长总希望以最快的方式,给孩子以正确的答案,可教育的规律是,没有孩子自主的内化,任何灌输都是低效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疑问,家长要鼓励孩子质疑,并且要善于从孩子的质疑中抓住教育契机。孩子有问题,如果迫不及待地给予解答,启发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我对孩子俩的疑问,大多时候会以“你这个问题真好,抽空研究研究看”来应对,然后引导孩子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当孩子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时,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被激活了。
启发教育要尊重天性。杲杲小时性格文静,特别好学,后来我就让他跳级。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让杳杳也跳级?原因之一,杳杳小时性格活泼而没有杲杲专注,跳级并不一定就好。杳杳读初中后,明显变得好学,特别痴迷科学研究,我才引导她开始自主学习。教育不能有太多的功利性,为了名声而拔苗助长,也并不可取。
冷静面对孩子的困境
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心理困惑,青春期的孩子,还可能会对父母产生“瞧不起”心理甚至出现顶撞行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不应该急于解决,要学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杳杳读初中后,因学业负担加重而不适应,好几次在深夜一边写作业一边哭。因为杳杳小学时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现在突然要完成这么多“规定”的作业,自然不适应。我分析,这是应试教育与孩子成长规律的冲突表现。教育的本真,是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不允许孩子有过多的学习自由。之后,我与杳杳商量,最后她决定走自主学习之路。
读科大一直是杳杳的理想。高三时,因为她不曾参加过学科竞赛而无法报考中科大“创新实验班”。这时,南科大又迟迟没有消息。那段时间,杳杳常常叹息伤心。我琢磨着要疏导她。一天,我发信息给她:“古语曰: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杳杳回复:“陈子也曰:好就是不好,不好就是好。”我很高兴,马上回复:“青出于蓝已胜于蓝!小陈子优哉!老陈子幸哉!”杳杳心态明显好转。
与孩子智慧对话
孩子的教育贵在说服。说服,重在服而不在说,要通过对话,让孩子心领神会、心悦诚服,而不是以势压人。与孩子展开平等的对话,很容易使孩子敞开心扉。特别是充满哲理的对话,会让孩子豁然开朗。
杳杳读初中时的一天,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我陪她在校园漫步。听到蝉的叫声,杳杳说:“蝉就要死了,叫也白叫,还是死路一条。”我说:“蝉不叫也要死,为什么不叫?”杳杳说:“叫,也没有什么价值,不如不叫。”我说:“叫,让一对父女听到了,多了些话题,也许还能给人以启发。蝉若不叫同样会死,与其默默地死,不如好好地把握,尽管生命短暂,不也很悲壮吗?”杳杳乐了。
2010年12月,我在广州出差,杳杳给我发信息:“网络上写着南科大12月即将等来筹建教改实验班的批文!”我回复:“中国就多一点诺贝尔奖的机会!”杳杳很高兴,叫我能否去南科大校园看看,拍几张照片给她。我特地去了深圳,想不到当天手机没电,又将照相机忘在宾馆,照片没拍成。杳杳要不到南科大相片,说估计老天爷有意不让她读南科大。当天晚上,我与几个朋友去登塔。到了塔顶,给杳杳发了信息:“追求科学的道路就是曲折,但最终有的人能登上高塔!”杳杳收到信息,精神一振而信心倍增。
借助幽默的力量
我常与孩子俩幽默对话,不仅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氛围,在启发与疏导方面,也发挥了特别的作用。孩子俩小时也常吵架。在孩子哭鼻子时,我常以“对暗号”来应对。我常说,“陈家的孩子应该是很有修养的,这么不讲道理又哭鼻子的孩子,很可能是在医院里抱错了,对对暗号看。”我做几个动作,孩子也会做几个动作,有时孩子故意与我对不上。这时候,就有了说理教育的契机。
2008年杲杲去少年班面试后,感觉很好。晚上我们经过少年班大楼门前,看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杲杲说面试时教授真的很高兴。我说,“刚才我脚下被什么东西磕了下,会是什么?”杲杲一时悟不出,在地上找了好一会儿。我才说,“说不定是老师的牙齿呢,老师笑掉了牙。”杲杲乐了好几天。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俩也变得很幽默。如他们小时听到中国人还没有获诺贝尔奖,就说以后要设个超过诺奖的“杲杳奖”。他们一起草拟了“杲杳奖”条件:“1、获诺贝尔奖者;2、喜欢吃蜘蛛腿;3、积满了1000张绿星卡……”我问,为什么要吃蜘蛛腿?他们说,蜘蛛太可怕了,人人都想获“杲杳奖”,都会发动起来吃蜘蛛,这样蜘蛛就少了。
我们一家人也常常通过手机信息进行幽默对话。一个愚人节,杲杲发给杳杳信息:“今天手机有病毒,要爆炸了,快扔掉。”杳杳回复:“手机上午已经扔掉了。”一天,杲杲发给杳杳信息:“正在将温度这个物理量转化为水银的高度”,原来是杲杲感冒了在量体温。2010年12月31日晚,我在合肥回上海的路上,杳杳发信息给我:“世博闭幕开始了!”我回复:“老爸还没到上海,他们敢?”一会儿,杳杳又来信息:“现在是领导人讲话,可能要轮到爸爸了。”我回复:“那怎么办?你打电话对他们说说,我迟到了,随便叫个市长、部长什么的,把我的讲稿读一下。”我觉得,这些幽默对话,不仅只是逗乐,许多时候,在启迪孩子智慧、疏导孩子心理方面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两难分析中的辩证思维
世界是多维的,而孩子的思维往往很单一,非此即彼。家长要教育孩子,面对复杂的世界、复杂的事件,要有辩证思维。家长要孩子记住“不要闯红灯”“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等,这未尝不可。但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教会孩子分析。使用两难分析法,会给孩子更多启发与感悟。如,“绿灯亮了走到一半路时,红灯也亮了,人正好站在路中央,怎么办?”“晚上一个人走路,又迷了路,怎么办?”这些两难的问题,会让孩子更有收获。
孩子俩在8岁那年的一天,神秘地告诉我,奶奶在家里念经,这样迷信怎么行?我忽然感到事情有点棘手。如果批评母亲,显然不妥,这与我平时教育的孝顺会有冲突;如果不了了之,“奶奶念经到底对不对”等问题会困扰孩子。同时,孩子“告密”后,将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后来我以“文化”的角度,对孩子解释,佛教是释加牟尼创建的哲学文化。之后,我好几次与孩子讨论这件事,特别对“发现奶奶的犯错误后应不应该告诉爸爸”进行两难分析。孩子明白生活中许多事都是两难的。有了辩证思维,孩子就不容易钻牛角尖。
故事分享:万松山上的对话
10月份的一天,我带着12岁的杳杳登万松山。
山顶上有许多蜜蜂,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
杳杳很怕蜜蜂,说:“我爬山关它们什么事,偏来捣乱?”
我笑着说:“我想蜜蜂也会说——‘我飞来飞去关你什么事,偏来捣乱?’”
“它们的家应该在树上,却飞到这路上来,不是捣乱是什么?”
我说:“蜜蜂也会说——‘杳杳的家在虹桥路,却到万松山上来,不是捣乱是什么?’”
杳杳说:“好了,好了,它们只管飞,我只管走,我与它们无关。”
我说:“不,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漫步在绿树环绕的小径,一群可爱的小蜜蜂为小女孩唱着歌……这是多么美丽的图画啊。”杳杳乐了。
我说:“世界就是各种各样的物的组成,生活就是各种各样的事的组成。我在窗口看风景,行人在路上看我。人总是与外界存在关系,生活才丰富多彩。”
杳杳说:“我知道了,爸爸叫我对他人好一些,对动物也要好。”
我表扬了杳杳。
家教建议: 通过启发与疏导让孩子自悟与自醒
教育贵在启发与疏导。对孩子的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企图用堵、压的方法去解决,就容易使矛盾激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孩子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說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教育法则。家长总希望以最快的方式,给孩子以正确的答案,可教育的规律是,没有孩子自主的内化,任何灌输都是低效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疑问,家长要鼓励孩子质疑,并且要善于从孩子的质疑中抓住教育契机。孩子有问题,如果迫不及待地给予解答,启发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我对孩子俩的疑问,大多时候会以“你这个问题真好,抽空研究研究看”来应对,然后引导孩子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当孩子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时,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被激活了。
启发教育要尊重天性。杲杲小时性格文静,特别好学,后来我就让他跳级。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让杳杳也跳级?原因之一,杳杳小时性格活泼而没有杲杲专注,跳级并不一定就好。杳杳读初中后,明显变得好学,特别痴迷科学研究,我才引导她开始自主学习。教育不能有太多的功利性,为了名声而拔苗助长,也并不可取。
冷静面对孩子的困境
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心理困惑,青春期的孩子,还可能会对父母产生“瞧不起”心理甚至出现顶撞行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不应该急于解决,要学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杳杳读初中后,因学业负担加重而不适应,好几次在深夜一边写作业一边哭。因为杳杳小学时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现在突然要完成这么多“规定”的作业,自然不适应。我分析,这是应试教育与孩子成长规律的冲突表现。教育的本真,是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不允许孩子有过多的学习自由。之后,我与杳杳商量,最后她决定走自主学习之路。
读科大一直是杳杳的理想。高三时,因为她不曾参加过学科竞赛而无法报考中科大“创新实验班”。这时,南科大又迟迟没有消息。那段时间,杳杳常常叹息伤心。我琢磨着要疏导她。一天,我发信息给她:“古语曰: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杳杳回复:“陈子也曰:好就是不好,不好就是好。”我很高兴,马上回复:“青出于蓝已胜于蓝!小陈子优哉!老陈子幸哉!”杳杳心态明显好转。
与孩子智慧对话
孩子的教育贵在说服。说服,重在服而不在说,要通过对话,让孩子心领神会、心悦诚服,而不是以势压人。与孩子展开平等的对话,很容易使孩子敞开心扉。特别是充满哲理的对话,会让孩子豁然开朗。
杳杳读初中时的一天,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我陪她在校园漫步。听到蝉的叫声,杳杳说:“蝉就要死了,叫也白叫,还是死路一条。”我说:“蝉不叫也要死,为什么不叫?”杳杳说:“叫,也没有什么价值,不如不叫。”我说:“叫,让一对父女听到了,多了些话题,也许还能给人以启发。蝉若不叫同样会死,与其默默地死,不如好好地把握,尽管生命短暂,不也很悲壮吗?”杳杳乐了。
2010年12月,我在广州出差,杳杳给我发信息:“网络上写着南科大12月即将等来筹建教改实验班的批文!”我回复:“中国就多一点诺贝尔奖的机会!”杳杳很高兴,叫我能否去南科大校园看看,拍几张照片给她。我特地去了深圳,想不到当天手机没电,又将照相机忘在宾馆,照片没拍成。杳杳要不到南科大相片,说估计老天爷有意不让她读南科大。当天晚上,我与几个朋友去登塔。到了塔顶,给杳杳发了信息:“追求科学的道路就是曲折,但最终有的人能登上高塔!”杳杳收到信息,精神一振而信心倍增。
借助幽默的力量
我常与孩子俩幽默对话,不仅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氛围,在启发与疏导方面,也发挥了特别的作用。孩子俩小时也常吵架。在孩子哭鼻子时,我常以“对暗号”来应对。我常说,“陈家的孩子应该是很有修养的,这么不讲道理又哭鼻子的孩子,很可能是在医院里抱错了,对对暗号看。”我做几个动作,孩子也会做几个动作,有时孩子故意与我对不上。这时候,就有了说理教育的契机。
2008年杲杲去少年班面试后,感觉很好。晚上我们经过少年班大楼门前,看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杲杲说面试时教授真的很高兴。我说,“刚才我脚下被什么东西磕了下,会是什么?”杲杲一时悟不出,在地上找了好一会儿。我才说,“说不定是老师的牙齿呢,老师笑掉了牙。”杲杲乐了好几天。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俩也变得很幽默。如他们小时听到中国人还没有获诺贝尔奖,就说以后要设个超过诺奖的“杲杳奖”。他们一起草拟了“杲杳奖”条件:“1、获诺贝尔奖者;2、喜欢吃蜘蛛腿;3、积满了1000张绿星卡……”我问,为什么要吃蜘蛛腿?他们说,蜘蛛太可怕了,人人都想获“杲杳奖”,都会发动起来吃蜘蛛,这样蜘蛛就少了。
我们一家人也常常通过手机信息进行幽默对话。一个愚人节,杲杲发给杳杳信息:“今天手机有病毒,要爆炸了,快扔掉。”杳杳回复:“手机上午已经扔掉了。”一天,杲杲发给杳杳信息:“正在将温度这个物理量转化为水银的高度”,原来是杲杲感冒了在量体温。2010年12月31日晚,我在合肥回上海的路上,杳杳发信息给我:“世博闭幕开始了!”我回复:“老爸还没到上海,他们敢?”一会儿,杳杳又来信息:“现在是领导人讲话,可能要轮到爸爸了。”我回复:“那怎么办?你打电话对他们说说,我迟到了,随便叫个市长、部长什么的,把我的讲稿读一下。”我觉得,这些幽默对话,不仅只是逗乐,许多时候,在启迪孩子智慧、疏导孩子心理方面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两难分析中的辩证思维
世界是多维的,而孩子的思维往往很单一,非此即彼。家长要教育孩子,面对复杂的世界、复杂的事件,要有辩证思维。家长要孩子记住“不要闯红灯”“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等,这未尝不可。但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教会孩子分析。使用两难分析法,会给孩子更多启发与感悟。如,“绿灯亮了走到一半路时,红灯也亮了,人正好站在路中央,怎么办?”“晚上一个人走路,又迷了路,怎么办?”这些两难的问题,会让孩子更有收获。
孩子俩在8岁那年的一天,神秘地告诉我,奶奶在家里念经,这样迷信怎么行?我忽然感到事情有点棘手。如果批评母亲,显然不妥,这与我平时教育的孝顺会有冲突;如果不了了之,“奶奶念经到底对不对”等问题会困扰孩子。同时,孩子“告密”后,将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后来我以“文化”的角度,对孩子解释,佛教是释加牟尼创建的哲学文化。之后,我好几次与孩子讨论这件事,特别对“发现奶奶的犯错误后应不应该告诉爸爸”进行两难分析。孩子明白生活中许多事都是两难的。有了辩证思维,孩子就不容易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