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红楼梦》第一回中跛足道人所作《好了歌》及其两个权威译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以下称“杨译”)与David·Hawkes、John·Minford翁婿的译本(以下称“霍译”)为研究对象,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以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抽象与具体作为分析依据进行探讨,旨在得出杨与霍在翻译过程中各自注重的翻译目的,同时也希望能反映出母语思维对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影响。目的在于加深对原作和译本的理解,有助于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好了歌》 英译 英汉语言对比
  一、引言
  《红楼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典籍、中国文学等方面的地位和意义都无需赘述。《好了歌》是《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虽然《红楼梦》在传抄过程中衍生出多个版本,但《好了歌》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小说为跛足道人于甄家败落之际所作,暗示全书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是作者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郭锐、葛复庆,2007)。《好了歌》对于整部小说来说相当于文眼。多个《红楼梦》的译本,包括简短的节选译本,都保留了该段诗词。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译介《好了歌》的意义毋庸置疑。
  目前已出版的《红楼梦》译本中,杨译和霍译是公认为最权威的。对于这两个译本的研究不计其数,所选取的角度和方向各自不同。本文以英汉语言作为研究依据,从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抽象与具体等方面。分析《好了歌》的两个译本符合英语语言特色的程度。需指出的是,此程度的高低并不能决定译文成功与否,而旨在尽力论证杨译本与霍译本各自注重的翻译目的、遵循的翻译原则。
  杨与霍的语言背景不同,杨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译大师,霍则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汉学家,在两译本各自与原文进行语言对比的过程中,也能反映出母语思维对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影响。
  二、《好了歌》及其两个译本
  杨和霍都具备优秀翻译家的考证精神,皆非仅仅依靠《红楼梦》的某一原本进行翻译工作,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各个部分都经过大量的研究和筛选工作,总结出他们认为最为合适的汇集原本进行传达。两译本翻译过程中所注重的因素也有所区别,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也各有不同。
  杨和霍翻译《好了歌》所根据的是同一版本,大大缩小了研究中的变量,减少了原文差异对于译本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原文的风格与特色固定不变,只需将两译本的语言分别与原文语言进行对比,同时适当进行两个译文之间的对比即可。
  三、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吕叔湘认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得出来。英汉语言对比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就是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对比分析英汉语言有助于外语学习与翻译。(潘文国,1997)
  将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做整体上的对比是不切实际的,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两个语言系统中选择某一方面来加以对比。本文根据《好了歌》原文和两译本的语言特点,主要选择语法句子结构层面的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和思维方式层面的抽象与具体、直接与间接来进行对比。
  1.形合与意合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汉英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与意合的区分(Nida,1982:16)。形合意合是语言的基本组织手段。形合是指通过形式(如词的形态变化、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由“散”连接成“合”;意合则是指运用语言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英语重形合,词类的区别明确,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比较固定,注重形式接应,强调结构的完整性与严密性。而汉语重意合,词类界限模糊,句子结构比较松散,靠语序和内在逻辑关系来表达意义。
  根据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发掘原文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在译成英语时加入相应的连接词,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的读者。
  通过分析发现,两对翻译家均熟知汉英两种语言形合意合的特点,在《好了歌》的译文中得以体现,使得英语读者易于理解《好了歌》的思想内容。
  原文八行,大致上可以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都先感叹“世人都晓神仙好”,后又笔锋一转,描述世人追名逐利,思前想后,难以割舍尘世种种,因而无法领略神仙之妙。其中暗含转折关系,但并有转折词在原文中出现。
  杨译在每个部分都用了一个“Yet”(连词,相当于“但是、然而”)来明确体现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霍译在同样的地方选用另一个同义转折连词“But”来实现汉英两种语言各自特点之间的转换。两个译文都成功传达了嘲笑世人“看不透、太贪心、逃不脱”的讽刺意味。
  2.繁复与简短
  英语例句,句首封闭如树干,句尾开放,枝节再生枝节,如树木枝繁叶茂。因为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是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从句和短语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和从属成分。从句可以环环相扣,短语往往不短,书面语句常常显得长而复杂。现代英语虽不常用复杂的长句,但包孕式的复合句(complex sentences with embedded clause)仍很常见。(连淑能,1993)
  汉语书面语中也有长句,但常用标点切分成一个个小段。因此汉语句子显得简短、不拖沓,行文流畅自然。
  汉译英过程中,必须依靠对原文的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来分清原文信息中的主次轻重,加以归纳整理,在传达成英语时将主要的重要的信息作为树干,成为句子的轴心,而次要的较为琐碎的信息则作为一个个分支,越不重要的便是越小的分支,用分句等手段加以实现。
  在英汉语言繁复与简短的区别上,杨与霍同样处理得非常优秀,将《好了歌》原文中只有七个字的几个短句改写成了英译文中较为繁复的句子。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利用英语形合特点中所需的关系连词将汉语中的短句内容连接起来,形成英译文中的长句。
  另一重要手段便是运用从句将汉语的简单句改写成英译文中的复合句。这一点在本文所选择的《好了歌》的两个译本中,只有杨译本得以体现。如原文第三部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句句七个字,简单明了,一气呵成。杨将其译为“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 Yet dote on the wives they’ve wed, Who swear to love their husband evermore But remarry as soon as he’s dead.”运用了“Yet”和“But”两个连词来实现句子的承接关系,用“Who”引导的从句来修饰“wives”,实现了较次要信息的分支。   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杨译略高一筹。因为《好了歌》是民谣体,其特点便是句式简短,不断重复。英语民谣也具有相同的特点。杨译适应英语语言特点,将原文译为复合句自然无可厚非。但霍身为英语母语使用者,不可能不知道英语的语言特点,他正是遵循了原文作为民谣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加以迁移,而不得不部分放弃英语语言的特点。同样,对于原文用词和句子重复的处理,杨遵循英语语言倾向替换的特点,淡化了原文“好”和“了”的不断重复,采用押尾韵的方式来传达中国诗词的音美特点;而霍用每部分重复的“won”传达“好”,“done”传达“了”,还有“one”传达每部分第二行的“了”,秉承了传达民谣特点的宗旨,也证明了霍确实并非忽视英汉语的区别,而是根据他所看重的翻译目的有所取舍。
  有人简单地将霍译定义为归化,将杨译定义为异化,这是太过随意的说法,将两对译者所付出的努力看得太过简单。此节所举的例子便有力地打破了这种狭隘的局限。译文的处理能非常客观地传达译者所看重的因素,如该部分中,杨注重的是贴近英语读者,而霍则致力于传达原文的文体特点。从译文的效果来看,霍译本和杨译本都是非常出色的。
  3.抽象与具体
  传统的英语思维,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而汉语思维则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具体性(蒋樱,2011)。英语倾向于用笼统概括的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和客观现象,尤其喜欢用抽象的介词、名词、不定式短语等进行表达。抽象表达在英语报刊评论、法律文书、商业信件等文本中普遍使用。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这与汉语的象形文字有关。用词倾向于具体形象,通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
  在汉译英过程中,为了译文的忠实与通顺,有必要把原文中带有具体意义或者具体形象的单词、词组、成语或句子进行抽象化处理,从而消除或降低语言差别给翻译带来的损失,使译文产生与原文同样的效果。(冯庆华,2006)
  原文中“神仙”“功名”“金银”等都为具体的名词,指向明确。霍译将这些具体名词分别译为“salvation(救赎)”“ambition(野心;追求)”和“riches(财富)”这几个相对抽象、笼统的词,使英语读者易于接受。而杨译将这三个词分别译为“immortals(不朽者;神仙)”“riches and rank(利禄与功名)”以及“silver and gold(金和银)”,采用的英语词依然是汉语特色的具体化。
  4.直接与间接
  英汉语言中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起到委婉、含蓄等作用。如对“死”的表达,英汉语言中都有根据不同情境所适用的大量的委婉说法。
  总体来说,英语表达更倾向于间接、婉约,而汉语倾向于直接、明快。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迂回的陈述方式。
  在《好了歌》的两个译本中,有间接肯定(litotes)的使用。原文中的“古来多”在霍译中表达为“there is no lack”,“no lack”理解为“没有不足”。用这样的双重否定来表达“足够、多”的含义,体现了英语语言的特点。杨译本中的“legion(众多的,大量的)”一词用来译“多”,以“直接”传达“直接”,不知译者出于什么考虑,或是非英语母语者在英语运用上有所局限使然。
  四、结语
  通过对《好了歌》的汉语原文与杨、霍两个英语译文进行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抽象以及直接与间接4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汉英语言的区别对汉英翻译的影响,母语思维对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影响。杨与霍在翻译过程中各自注重的翻译目的,打破了人们对其译文归化或异化的简单定义局限。加深了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David Haw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a Chinese Novel
  in Five Volumes[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3:63~64.
  [2]Nida,Eugene A.Translating Meaning[M].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16.
  [3][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杨宪益,戴乃迭译.大中华文库:红楼梦
  (汉英对照)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29.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2.
  [5]郭锐,葛复庆.中华国粹经典文库:红楼梦诗词赏析[M].湖北:
  湖北辞书出版社,2007:10.
  [6]蒋樱.抽象与具体表达法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
  教学刊), 2011,(8).
  [7]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何笑荧 宫丽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正> 《辞源》修订本已出版一、二两册。仅从这两册就可看出,它凝聚了多少专家、学者的心血.较之旧版,它改进很大,优点颇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是,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
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于2005年成立,继而进行了黄唇鱼的救护工作,是目前已知池塘驯养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黄唇鱼最多的单位。本文是对黄唇鱼救护、驯养工作的小
示范推广了克氏原螯虾的5种高效养殖模式,即稻-虾共育、虾-蟹混养、虾-鲢鳙混养、虾-茭白共育以及克氏原螯虾冬季暂养等,研究探索了克氏原螯虾高效养殖模式的关键配套技术,研
<正> 一建国以来,一些有影响的政治抒情诗作,都采用了“楼梯式”。然而,对这种参差不齐的句子,以及一句分数行的排列法,有些人看不惯。说这种诗体是外来的,既谈不上音乐美,又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根据语境孤立地教授单一义项,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同时教给学生多义词目标义项以外的其他义项会对学生记忆目标义项产生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不消说”最早出现于北宋,后从最初的短语到现在常用的话语标记,其语法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仅仅表示“不用说”的短语;2.表示主观判断的固定短语;3.可以独立成分句的话语标记。其
“双语教学”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已经引起了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对高师美术学专业而言,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推广,在师资、教学方法、学生外语能力等方面仍存
摘 要: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听力评价”是教师为了做出教学的决策或教育管理者为了做出教育管理的决策,收集影响学习者听力的相关信息,判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与听力特征,分析影响学习者听力的因素,并对汉语听力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策略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对教与学起到促进与改善的过程。听力评价在汉语听力教学中有判断、改进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等功能。听力评价的一般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准备听
信息素质由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法律观、良好的信息道德和过硬的信息技能组成,信息素质的教育内容应包括信息法律教育、信息道德与网络道德教育、信息源教育,信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