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并基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有了新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思维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学科素养。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有效手段的运用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核心课程,对学生大脑发育及智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成长失衡的现象。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一方面,能够推动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知识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的真谛,以促进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提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初衷是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集思广益,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习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良好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他们也很难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而是独立解决问题[1]。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而且组内成员经常出现差异较大的情况,成绩较好的成绩能够融入小组合作中来,成绩较差的同学由于不自信等原因,无法融入小学合作学习中来。
1.2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氛围差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还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与我们所设想的相差悬殊,学生总是被动地去进行小组合作,不能积极投入学习中来。一旦下课后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就会解散,独立学习,学习氛围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合理分组,确定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提升。如果分组过于随意,就会导致教师安排的任务难以完成,学生收获甚少。所以,在教学活动前,教师要进行合理、有序的分组,并将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过少不能集思广益,过多又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分配小组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学生的性别和性格特点,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划分,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特点,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2]。为了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教师必须明确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职责,做好分工合作。每个小组都应该选定一个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良性讨论,认真总结,确保所有同学都能加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2.2围绕教学内容,明确合作任务
若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所具有的价值,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内容,明确任务。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错误地认为不管是什么知识点都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其实不然,针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数学知识,不适合运用小组合作。为此,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确定具有探究意义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3]。例如,在“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中,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虽然是要求学生認识长方形的长和宽,但是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为此,此部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长方形的长和宽。接着,针对长方形的周长这一难点,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共同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才有方向性,学生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故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事先确定合作任务,保证合作学习效率。
2.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管
虽然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但在具体的学习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授课时,不要认为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布置好合作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做好监督、指导及管理工作[4]。很多教师在实行合作学习之初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当教师安排完学习内容后,很多学习小组会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谈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他们将合作学习作为自己谈论生活的“茶话会”。这样的合作学习纯粹是浪费教学时间,起不到任何的实质作用。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此外,部分小组在学习中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在小组内就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对于典型的问题还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全班学生参与思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说,运用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强化学生沟通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那么在具体的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要结合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状态等来确立新的教学发展路线,从而保证强化小学数学实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涛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J].小学数学教育,2017,(12):30-31.
[2]王红桂.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89-90.
[3]尹美霞.“小组合作学习”再认识——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8,(40):68-69.
[4]张德平.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J].中华少年,2017,(04):125-12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核心课程,对学生大脑发育及智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成长失衡的现象。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一方面,能够推动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知识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的真谛,以促进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提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初衷是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集思广益,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习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良好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他们也很难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而是独立解决问题[1]。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而且组内成员经常出现差异较大的情况,成绩较好的成绩能够融入小组合作中来,成绩较差的同学由于不自信等原因,无法融入小学合作学习中来。
1.2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氛围差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还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与我们所设想的相差悬殊,学生总是被动地去进行小组合作,不能积极投入学习中来。一旦下课后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就会解散,独立学习,学习氛围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合理分组,确定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提升。如果分组过于随意,就会导致教师安排的任务难以完成,学生收获甚少。所以,在教学活动前,教师要进行合理、有序的分组,并将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过少不能集思广益,过多又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分配小组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学生的性别和性格特点,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划分,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特点,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2]。为了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教师必须明确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职责,做好分工合作。每个小组都应该选定一个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良性讨论,认真总结,确保所有同学都能加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2.2围绕教学内容,明确合作任务
若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所具有的价值,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内容,明确任务。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错误地认为不管是什么知识点都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其实不然,针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数学知识,不适合运用小组合作。为此,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确定具有探究意义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3]。例如,在“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中,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虽然是要求学生認识长方形的长和宽,但是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为此,此部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长方形的长和宽。接着,针对长方形的周长这一难点,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共同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才有方向性,学生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故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事先确定合作任务,保证合作学习效率。
2.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管
虽然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但在具体的学习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授课时,不要认为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布置好合作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做好监督、指导及管理工作[4]。很多教师在实行合作学习之初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当教师安排完学习内容后,很多学习小组会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谈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他们将合作学习作为自己谈论生活的“茶话会”。这样的合作学习纯粹是浪费教学时间,起不到任何的实质作用。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此外,部分小组在学习中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在小组内就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对于典型的问题还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全班学生参与思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说,运用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强化学生沟通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那么在具体的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要结合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状态等来确立新的教学发展路线,从而保证强化小学数学实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涛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J].小学数学教育,2017,(12):30-31.
[2]王红桂.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89-90.
[3]尹美霞.“小组合作学习”再认识——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8,(40):68-69.
[4]张德平.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J].中华少年,2017,(0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