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才子好风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多省士子,为寻求功名、为节省里程,穿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省城,进考场要在贡院龙门前接受搜检,为防止夹带,不许片纸只字带进考场,俗有“裸体入闱”之说。被当成小偷来防范,大多数考生只能忍气吞声,接受侮辱,只为“三场成败在此一拼,满盘打算,仔细思量”的理想抱负,将人格搁置一边了。
  


  乡试炼狱  贡院赏月
  经过九天六夜炼狱般的三场考试,多数考生已不成人样。比如,参加乡试的蒲松龄,因为在贡院生病,不得不退出考场。当时他做了一首诗《醉太平 庚午秋闱 二场再黜》,记录了当时的状况。其大意是:风吹屋檐,更声又传起,抱病呻吟到天明,寒灯伴我这个倔老头,半辈子时光都浪费在科举上,到如今一事无成。现在想来真是犯了大错,太糊涂。
  清代点石斋画报也曾记录了一个贡院号舍闹失心风事件,一士子疯癫之下,将手中卷子撕毁,大哭大闹。不过也有例外的,《清稗类钞》“搜检”一则讲述了康熙庚子年间,清代名流朱彝尊的孙子朱稻孙前往考试,“披襟而前,鼓其腹曰:此中大有夹带,盍搜诸?”搜检官见其敢敞着怀、拍着肚皮进考场,尤为罕见,反倒被逗笑了。此事一时成为趣闻而流传至今。
  按清例秋闱八月初六入场,十四结束场期,九月初六发榜。于是便有了科举学界争执已久的“中秋能否出闱赏月”的论题。
  清道光刊本、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詹应甲作清散曲别集《赐绮堂杂曲》中收录有“北双调新水令”《中秋闱中望月》套曲,抒发了穷愁士子的感叹:“瞭高台上月轮高,悄无声酸风满号,碧油帘不卷,红蜡烛停烧。银汉迢迢,空隔著土泥墙望不到。”
  《历代珏山赏月诗钞》录入清嘉庆元年进士、封疆大吏祁贡的诗句:“一笑追随翰墨林,锁闱凉夜度萧森。当头三见团圆月,比舍重听惨澹吟。他日风云应有约,几人得失付无心。微明两度孙山外,花样描摩又到今。”
  上两首诗皆可算得上中秋不能出闱赏月的极好例证。而《袁督师遗集》记载了袁崇焕22岁参加桂林乡试,在放榜得知中举时恰逢中秋,于是写下一首诗《秋闱赏月》:“罢文场笔阵收,客途不觉遇中秋。月明银汉三千里,歌醉金风十二楼。竹叶喜添豪士志,桂花香插少年头。嫦娥必定知人意,不钥蟾宫任我游。”便也算得上中秋出得了闱赏月的佳话。
  


  木雕花板  三处暗示
  其实,中秋能否出闱赏月,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无外乎朝廷能否如期举办乡试,或是各朝乡试择期情况差异有别。笔者见一清代木雕花板,上面精致浮雕细刻了江南乡试上元灯彩出闱赏月的秦淮流韵场景。
  此清代木雕花板长58厘米、宽27厘米,亚字型阳线长条框。金桂环绕、盏灯结彩、假石林立,穿山游廊,小桥流水、河沿庭院、楼台亭阁、雕梁画栋,贝阙珠宫、鳞次栉比、碧瓦朱甍、巧夺天工,罗帏绣栊、蕉叶纳凉,金桂牡丹、清香幽静,雅士三位、团坐席间、猜拳吟诗、行酒助乐,侍童两人、执壶端盘、院邻香楼、伶女倚阁,各持一盘,上置金莲,眸视中庭,迎笑院落。细细辩识,此花板木雕内容与江南乡试的地理关系似有吻合。依据花板三处信息推测:
  一是暗示乡试贡院——河中的浮藻。《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朱熹《诗经集传》:“泮水,泮宫之水也。”泮宫在古代是诸侯学习、活动的场所。泮宫有水池,长有芹、藻,后以芹藻喻为学业上的成就,如南朝梁代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淹幼乏乡曲之誉,长匮匠藻之德。”后以“入泮、采芹”喻为童生入学,即中秀才。观全国泮池,惟有南京夫子庙以秦淮河为天然泮池,故此花板上河中两处特意雕出的浮藻,有喻指江南贡院与对岸旧院地理位置之意。
  二是暗示青楼旧院。明清乡试三年举行一次,也叫秋闱。逢秋季8月,四处皆闻桂花香,因此乡试也有“桂榜”之称。此木雕花板上宅院为三进两院式明清河房建筑,砖木结构。一棵硕大的桂树枝沉甸甸地香袭伶人阁楼,两伶人面向院中妩媚百端,恰有清孔尚任著《桃花扇》里“媚香”之景。
  三是暗示观灯时节。花板上满树的灯笼各式各样。据明代正德年间《江宁县志》记载:“上元作灯市,灯有楮练、纱帛、鱼鱿、羊皮、料丝诸品,又有街途串游者曰滚灯,曰槊灯,商谜者曰弹壁灯……”另据《吴郡志》卷二说:“上元,灯彩巧丽,它郡莫及。”宋蔡襄《上元应制》一诗中也有“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之句。因此,古代南京的上元灯彩,层叠绵延,如峰如林,近2万多个应乡试而来的士子和陪同家人,以及趁乡试前来南京做买卖的流动人口,不下10万人,为翘盼九月初六的江南乡试放榜,他们不得不滞留在南京。此时的南京真可谓,天上清月为此光辉流连不去,人间祥和因其长乐春气伫集。
  据《板桥杂记》:“旧院与贡院遥对,仅隔一河,原为才子佳人而设。逢秋风桂子之年,四方应试者毕集。结驷连骑,选色征歌。”由此可见此花板上的三位雅士,恰逢金桂飘香之节、上灯之日,与两美貌女子置此场景,不与上元灯彩春社梨团盛象联想,也实难脱离了选色征歌的干系。
  


  才子佳人  秦淮流韵
  《板桥杂记》文中指的才子佳人,在明清小说中被描写为狎妓。狎妓并非是后来光绪末年《九尾龟》小说中所写的妓女都是坏人,狎客也像了无赖,古代忠臣狎妓也不乏多例,就连朱自清、俞平伯这样现实本分的文人,亦在桨声灯影之中寻觅着秦淮旧日的芳踪,这也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文人考功名之外人生第二大所好。
  自古忠臣义士皆不拘于小节,如苏子卿娶胡妇、胡忠间公狎黎女,皆载在史册。就连天下正人君子、理学名儒范文正公、真西山公、欧阳文忠公等诸集,皆有赠妓之诗。在此种酒文化的环境下,“妓脚行酒”这种席间行酒助兴的游戏图案也就会出现在花板上,配置在士大夫家中门窗橱柜的花板风景之中。   


  


  “妓鞋行酒”用于酒令,在宋元时开始流行,至明清而大盛。古时一些文人喜以妓女绣鞋行酒,绣鞋内置杯叫“金莲杯”或“双凫杯”。行酒所用酒令为“贯月查令”,又名摘星贯月令,行令工具主要是骰子,以莲子、榛子、红豆、松子之类代之,为“星”,投向“月”中,即为摘“星”贯“月”了。行令方法:一妓女负责行令、监酒、录事,将鞋脱下放在一个大盘中,作为“月”,每人可投五“星”,按“星”入“月”的数量,可得赏罚。另一只鞋用以置酒杯,席间凡饮酒皆用此“金莲杯”,捧鞋而饮。有一至五星的酒令词,如五纬联珠、四星同乘、景星(三颗)东聚、银汉双星、南极一星等说法。另外,还有根据星所落的位置、滚动的姿势不同而有所说法,如“辰星勾月”是一颗星在鞋尖上不立即落入“月”中,得赏,称“赏星”,而五投皆不中叫“月明星稀”,或者星击中盘中又飞出,就该罚。
  尽管有许多文人骚客乐此不疲,然而元代杨维桢遇上了倪云林,却闹出了妓鞋行酒一案的不快。明沈德符撰《敝帚轩剩语》卷上说:“元杨铁崖好以妓鞋纤小者行酒,此亦用宋人例,而倪元镇以为秽,每见之辄大怒,避席去。元镇洁癖,固宜有此。”同样的故事,《莲子居词话》卷二中云:“倪云林因洁癖不能容忍杨维桢妓鞋行酒,席间翻案而起,终身不再见面。”
  明清士子乡试出闱后,各自参与社交活动,其中有不少便去了青楼,以消减平时的苦读困顿和这九天六夜的煎熬沉积。晚明时期的名妓与士子交往以及她们的婚恋情结,正如孔尚任《桃花扇》描述的那样,这些名妓不仅仅是烟花柳巷的风流,更多的是她们少有的才华参与了士子有关国事的讨论。这正体现出了晚明士子对妓女那般惺惺相惜的社会属性,也是此类题材能作成木雕花板在士子家陈设的依据。
  木雕花板珍品上的故事,一般都是来源于历史典故,从构图到造型、从人物的刻画到各类物象的道具细节,以及雕刻工艺的视觉节奏所产生的空间处理,无一不是从历史到浪漫的重现,都是非常丰富而耐人寻味的。尤其是此花板的细节,如此精湛技艺,所表现的每一个场景,都如此这般得淋漓尽致,不得不使人感叹古代工匠—不!应该是古代艺术家,在吸取了古人山水界画的绘画技法基础上,给木雕原作赋予了更充满趣味性的格局,使得这块方寸不大的木雕艺术作品充满了对事物、理想、情调的圆润饱满的可爱。
  花板装饰古风浓郁,既可作为收藏,也可用于家居装饰。然而笔者以为,对于当今的科举文化研究来说,它也不失为一件非常重要的历史形象物证。
  


  图1. 木雕花板局部之薄采其藻
  观全国泮池,惟有南京夫子庙以秦淮河为天然泮池,故此花板上河中两处特意雕出的浮藻,有喻指江南贡院与对岸旧院地理位置之意。
  图2. 木雕花板局部之上元灯彩
  图3. 木雕花板局部之媚香楼
  一棵硕大的桂树枝沉甸甸地香袭伶人阁楼,两伶人面向院中妩媚百端,恰有清孔尚任著《桃花扇》里“媚香”之景。
其他文献
嘉德四季的前身是从1994年到2004年的周末拍卖会。当时,为了满足更广泛藏家群体的需求,陈东升董事长提议设立小拍,之后就形成了两个月拍一次、一年6场的大众拍卖会。从1994年到2004年一共拍了83期,从刚开始拍物品很快就转到拍书画和瓷器了。  我是从1998年的第1期也就是总第40期开始负责周末拍卖会的。当时拍品征集基本都在北京,北京的行家会送来一部分拍品,公司也有比较固定的货源。周末拍卖会的
期刊
香港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早期摄影术》中,刊登了一组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的作品。威廉·桑德斯是一名出色的英国商业摄影师,1862年1月,他在上海开设了森泰照相馆,在之后的25年间,他在中国拍摄了许多反映官员和贫民百姓生活的照片。轿夫、官员出行、衙门审案……这些社会风俗照片将我们带回到了15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  威廉·桑德斯这组照片是在上海拍摄的。在摄影
期刊
4月4日至7日,香港苏富比2015年春季拍卖会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届时中国艺术品、中国书画、当代文人艺术、现代亚洲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以及珠宝、钟表及洋酒等专场将轮番登场。  4月4日晚举槌的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囊括了50余件现当代亚洲艺术精品,其中,王沂东的大尺幅作品《天上人间》尤为亮眼。当代亚洲艺术部分也佳作云集,部分拍品更是首现拍场,包括奠定方力钧以光头符号作为风
期刊
东汉桓帝刘志自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登基,至永康元年(公元167年)驾崩,在位21年;灵帝刘宏自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登基,至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驾崩,在位22年。东汉桓灵时期,从建和元年至中平六年,历11个年号,计43年。时值东汉文化繁荣期,仅洛阳太学生就有三万人。而桓帝本人则爱好艺术,《后汉书》卷七载:“论曰: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存世
期刊
拍卖行业不能离开古玩,古玩有两重含义,一是古物,二就是玩。而四季拍卖真正把“古玩”的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我在四季负责古书画这一板块,出现在大拍的古书画几乎每一件拍品都要请专家过目、鉴定,几个专家讨论之后觉得没有问题才能上拍,谁有实力谁就能买走。但是在四季上拍的古画,主要卖的是年份。这张画第一够年份,第二画风接近就能上拍,所以四季有很多标款的古画,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觉得这张画第一年代接近,第二画风接近,
期刊
樱桃为谁红  齐白石画樱桃似乎在他晚年的作品中才能见到,这大约与他使用洋红颜料有关。他是哪一年开始用洋红颜料的,笔者不知道,1948年他曾在自己所绘的《牵牛花》中题道:“戊子于厂肆购得外国红,试之,八十八岁齐白石。”有人认为这是齐白石使用洋红的开始,但是在他88岁以前的作品中也见有使用洋红颜料的。  齐白石非常喜欢西洋红,因为“其色夺燕脂,余最宝之”,但他“曾于友人处见吴缶庐所画红梅,古艳绝伦,越
期刊
箕形砚因其形似日常生活中的簸箕而得名,砚堂呈斜坡状,前低后高、前深后浅、砚斗着地、尾有砚足,是中国古代传统砚式中最典型的代表。箕形砚在唐代广为使用,往后各朝代砚式的演变都有其传承遗迹。    调墨器是“鼻祖”?  从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看,“箕形砚”的称谓最早出现在宋代米芾的《砚史》中。《砚史》云:“有如凤字两足者,独此甚多,所谓凤凰池也,盖以上并晋制,见于晋人图画,世俗呼为‘凤’字……”又云:“又
期刊
在日前落槌的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主义拍卖专场上,莫奈1908年完成的名画《威尼斯大运河》成交价高达2366.9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24亿元)。塞尚画作《从埃斯塔克山上远眺伊夫古堡》则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3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3亿元)拍出。  在2月份的艺术品市场,印象派画作可谓高价不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拍品就纷纷回归,并且再次获得全球藏家的青睐。    莫
期刊
四季的当代书画专场和大拍不一样,大拍的当代书画专场拍的都是当代画家最新最典型的作品,所以一般价位比较高。而四季则有一个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去征集画家早年或者比较接近于当前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质量并不差,是画家经历不可或缺的部分,有的甚至会更富艺趣,市场价格也更为实惠。这么多年来,我们和不少当代画家都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也很愿意和我们一起梳理他们的早期作品。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四季被看作是一个当
期刊
程十发《召树屯和喃婼娜》40开册页  此作在2005年9月嘉德四季第3期拍卖会上付拍,估价160万至180万元,成交价为1100万元。此作是程十发首次创作的少数民族题材的连环画稿,创下了当时程十发个人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也是迄今为止嘉德四季成交价最高的中国书画作品。    张大千《天女散花》  在2006年9月嘉德四季第7期拍卖会上,此作以80万元起拍,经过50轮激烈竞价,最终以236.5万元成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