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整党运动”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sansa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51年至1954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自全面执政以来第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整党运动”。此次“整党运动”的发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动因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经验和启示对于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整党运动”;全面从严治党;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16-0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挑战,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多次开展了党的整顿工作。其中1951-1954年“整党运动”的许多内容对于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推进,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1951-1954年“整党运动”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逐渐转变,党内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而1949-1950年的整风只解决了作风问题,党组织中的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尚未解决。1950年,整风运动结束后,结合革命胜利和党执政后严格要求党员、纯洁党的队伍的迫切需要,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党组织中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1](P.23)
  (一)党组织中的思想不纯问题
  整党前党内思想相对混乱,各种封建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未得到有效克服。部分同志,思想逐渐蜕化,居功自傲,贪图享乐,堕落腐化。这些消极松懈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国家建设,导致许多政策无法正常实施。此外,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导致许多觉悟不高,动机不纯的投机分子混入党内,对党的思想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带来巨大损害。伴随着生产逐步恢复,经济不断发展,党内也滋生了剥削思想,部分党员干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
  (二)党组织中的组织不纯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制度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主要通过党的组织功能来实现,而党的组织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对党领导的各项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首先,党员的素质较低。基于抗战时期的特殊情形,我们党降低了入党的要求,许多党员甚至是文盲,对于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次,建党规模急剧膨胀。新中国成立后,基于政治稳定的需要,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了建党结构不平衡以及建党质量等问题。最后,党的基层组织中违法乱纪现象严重。由于缺乏建设经验又得不到上级组织的具体指导,许多党员干部的思想逐渐消极松懈,滋生了许多不良思想,导致各种非法乱纪现象日益严重。[2](P.12-13)
  党组织中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如果不进行及时整顿,党将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
  二、1951-1954年“整党运动”的主要做法
  为了各项工作顺利向前推进,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整党,决心在党内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并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对整党作出具体部署。
  (一)积极推进思想意志的整合
  思想整合,就是协调各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使其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党的历史证明,思想整合对我们党的事业的胜利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思想整合成为历次“整党运动”的重点。对于思想整合,这次整党主要还是以思想教育为主,推行了党员“八项标准”教育及结合“三反”运动的思想教育。结合“三反”运动的思想教育分为两步。首先,要求党员干部交代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其次,要求党员批评资产阶级思想,并对因“三反”产生的暂时性消极情绪及其他错误思想也进行批判、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以期提高党员对党的认识以及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目标的认识,并在行动上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与中央保持一致。
  (二)积极推进基层组织的整顿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国家建设的进程。自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关于执政党建设的任务后,伴随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迅速推进,在各老解放区及新解放区,都陆续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党员和普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3](P.23)对于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这次整党主要分以下三步进行。首先是进行党员登记。由基层党委主持,每一名党员都要按照“八项标准”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深刻的检讨,向组织坦白自己的历史和政治经历,以表达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决心。其次是党员资格的严格审查。整党干部通过充分调查、了解、广泛收集材料、开会交换意见等方式,根据每个党员的具体情况,作出书面结论。最后是组织上的严肃处理。各地党组织根据资格审查的结果,除对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八类坏分子”采取坚决开除出党外,对于其他条件不够的党员,帮助其努力提高觉悟,改正缺点。[2](P.24)在整个过程中,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党员,不轻率处分,严格掌握政策,防止发生偏差,把处分党员控制在严格的审批制度内。
  (三)积极推进整党干部的培训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和骨干,是党的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全社会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如果没有一批对党忠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整党运动”很难推进并取得成效。因此,该次“整党运动”十分注重对整党干部的培训。为了搞好整党工作,中共中央在全国抽调和训练了十万名对党忠诚、作风正派,又有整党和建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干部,使其掌握中央有关整党的方针和精神,派往基层担任整党工作要务。[2](P.16)在培训整党干部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注意提高整党干部的思想水平。整党干部培训学习时间不宜太短。其次必须注意学习方法,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最后整党训练班每期结束后,整党干部立即到基层组织中去进行整党的典型试验。   历时四年的“整党运动”,在思想和组织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对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1951-1954年“整党运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与1951-1954年“整党运动”一样,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51-1954年“整党运动”对其所面临挑战的应对方法,对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顺利推进,有许多启示。
  (一)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全党思想的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就是要统一全党的思想,思想的统一是一个政党工作实践行之有效的重要保证,社会面临重大转型阶段尤是如此。[4](P.4-5)1951-1954年的“整党运动”,我们党面对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正是因为把全党思想统一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目标的党的纲领上来,使党成为一个整体,才取得了胜利。因此,在新时期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只有把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起来,才能确保工作实践中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形成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合力。
  (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
  各级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坚和骨干,掌握着许多重要的权力,如果干部队伍不纯洁,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贪污腐败,作风不正,违法乱纪,那么全面从严治党很难顺利推进,而且还会使党面临脱离群众、失去执政资格、被历史淘汰的危险。1951-1954年的“整党运动”,从一开始就注重政党干部的培训,整肃了干部队伍,使“整党运动”按计划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因此,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必须严格管理干部队伍,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顺利推进。
  (三)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
  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出每一个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刘云山也多次强调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落到基层,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证。”1951-1954年的“整党运动”,特别注重对基层党组织的严肃整顿,实现党对基层的管控,重新激发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我们党的许多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守规矩、不讲纪律、权力任性等现象普遍存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逐渐丧失,严重阻碍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因此,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着重强调“从严”
  1951-1954年“整党运动”中,“从严”贯穿始终,不管是对整党干部的培训还是对基层组织的整顿,要求都非常严格。“从严”对该次“整党运动”的顺利推进以及对其运动产生的成效都有着重要影响。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从严治党“六个严”、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新要求,强调了“从严”的重要性。刘云山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了“从严”的重要性。“从严”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如果不强调“从严”,各项政策就难以严格执行,严格落实,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就容易出现“走过场,一阵风”的现象,达不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效果。因此,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必须着重强调“从严”。
  参考文献:
  [1]岳浩.建国初期毛泽东关于执政党治理问题的思考 [D].开封:河南大学,2009.
  [2]陈明艳.1951-1954年中共整党研究[D].南京:南京 大学,2012.
  [3]赵亮.1951-1954年整党运动研究[D].北京:中共中 央党校,2012.
  [4]樊学艺.思想统一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 证[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9).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相关的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和载体,我校开设的《口才与写作》课立足于人文素质教育,积极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文化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校;口才与写作课;人文素质教育;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5-0074-0
期刊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已经逐渐发展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种主要文化形态,而大众文化中的娱乐性特征更是在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现代的人迫切需要一种娱乐范式的解脱,但事实却是不但没有解脱,反而加深了异化的程度,走向了虚无。本文是对娱乐性大众文化的批判,首先指出了这种文化以经济利益至上,随后阐释了这种娱乐性消解了文化的教化功能和加深了对人的异化。最后给全文作了总结,并
期刊
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我们面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国内社会经济也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种种因素造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我们需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状况
期刊
摘要:干部作风建设是人民群众一直关注的热点,也是党的建设的重点。当前干部作风问题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和考验。邵武市通过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围绕“改进干部作风,提升服务群众实效”的目标,探索出了一系列改进干部作风的创新制度建设,有效改进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干部作风建设的明显变化,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获得更加广泛、深厚和可靠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干部作
期刊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内涵丰富,包含了许多的方面,其中党日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了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实现教育实践功能的主要方式。作为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具有实效性的主题党日活动,是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摆在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民办高职;党日活动;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本文通过对哈尔滨解放历史的回顾及从巩固政权、支援前线、培养南下干部、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等方面的论述,生动地再现了哈尔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积极工作,逐渐把哈尔滨建设成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并以最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画卷,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哈尔滨的解放,为新中国建立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关键词:哈尔滨;解放;历史贡献 
期刊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就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期刊
摘要:雷锋是我们的榜样,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高校学习雷锋常态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应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为前提;以创建“雷锋班”为试点;以创新教育活动形式、拓宽活动载体为关键;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为保障,使雷锋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引导大学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关键词:高校;学习雷锋;常态化;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源结构和层次发生了变化,师生配比不足、学生个性开放使得单纯依靠教师说教的学生管理方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导生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中一种新形式很好的补充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本文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实行学生导生制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导生制;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
期刊
摘要:粤东是广东省四大茶叶经济区域之一,是单丛茶的主产区。广东的单丛茶以潮州地区的凤凰单丛和岭头单丛最出名。潮州地区种茶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茶树种质资源和气候条件,使茶叶成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目前,潮州单丛红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化组织程度逐渐提高,市场前景广阔,有利于打造区域茶业品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保障其产业化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有力的市场监督机制及有效的政策引导。  关键词: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