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D MAX课程所达到的效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包容的领域非常广泛,涉猎的知识系统相当庞大,如何找到与环艺专业相适应的切合点,达到本专业预期的教学成果,一直是高校教学质量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3D MAX课程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 课外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239-02
3D MAX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软件,应用非常广泛,在工业造型、动画制作、室内设计、影视场景模拟、游戏开发等领域所起的作用相当显著。在高校这门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何把这门课程在特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里取得较好的成果,其课程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笔者认为我们要对3D MAX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做第一步的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室内方向还是室外方向是非常注重实际工程设计质量的专业,在这样的要求范围内,我们需要让学生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具有思维与实施的能力,实施能力的首要体现则是图纸绘制。3D MAX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能把预期达到的最终效果非常逼真的展现出来,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与重视度极高,因为这是项目洽谈成败与否的第一步,一个质量较高的效果图可以说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说服。学生明确了这门课程在自己的专业培养中的作用后,就会以一种高度认真的态度期待这门课程,这可以说是我们上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
其次,寻找适合环艺专业的3D MAX课程模式,我们要对学生在这门课程之前应具备的能力即联系课程有一个说明。3D MAX系统的界面形式,可由作者自行调试,但是通常按照我们的制图习惯,一般采用顶视图、前视图、左视图与透视图(摄像机视图)的形式进行绘制,这通常与我们建筑制图中习惯相一致,而且我们在运用3D软件绘图时,经常把AUTO CAD软件与3D 软件结合起来运用,较为方便的方式是把CAD文件直接导入MAX系统,然后进行模型的制作,这样在3D系统中有了单位与数字的衡量标准,模拟的真实度就会提高。但是在这个环节上,笔者有时就会发现学生看不懂CAD图纸,或是空间内置陈设摆放严重不合比例,对我们日常常规尺寸驾驭不了等问题,往往会造成工程项目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不适宜,这就意味着学生对之前所要掌握的课程没有学习扎实或是可能就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而这些恰恰是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特定领域里学生所不能欠缺的基本功,所以笔者在此强调3D MAX 课程之前要有《建筑制图》和《AUTO CAD》、《人体工程学》的课程设置。如果学生只学会了3D MAX软件的工具操作,会把某个或某些个模型制作的很好,却不能在环境里融入到案例工程中去,我们只能承认学生是一个3D软件高手,却不能被公认是一个很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说到此,笔者想强调即便是3D MAX课程模式非常灵活,如果没有前期课程的基础,我们也很难在环艺这个领域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鉴于此,有了前面的环节作为基础,我想我们再进行3D课程模式的分析,就不会有空谈无成效之嫌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3D MAX 课程模式,笔者操纵起来相对灵活,进展过程采取课堂、课外、实践、反思与总结的形式,把实际的工程案例带入到课程之中以此来作为我们讲解的支撑框架。
(1)课堂形式。这个环节中,我们按照传统的模式,给学生讲解在这个专业领域中涉及到的工具、命令的使用以及参数的调整。当然此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这个命令的使用,给学生展示的例子不一定和本专业十分的贴近,比如我们可以选用一个较为简单的产品级案例制作来使学生知道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很熟练的找到它的创建与修改参数面板进行调整,这样学生再做到举一反三时,应该没有理解上的障碍,此时就达到了这个阶段的预期目的。
(2)课外形式。这是课堂形式的一个补充,是与本专业结合非常紧密的环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学生掌握施工的工艺制作,才能做出合情合理的效果图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只是讲授3D MAX系统中光环境的氛围表现,学生就不清楚为什么此处会出现点光源、面光源或是球光源的布置,往往会在效果图中出现笑话,有时图中会莫名其妙的有射灯的灯光光晕,却找不到周围有射灯模型的置入而一味的追求光环境的舒适协调却没有顾忌效果图处理的有无道理,这就说明学生没有实际的工艺实践,不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效果图也就没有生命力,更无从谈起对工程的实施有什么指导意义。所以,这个环节上笔者会把学生从3D MAX 的课堂上走出来,将他们带到项目施工的现场,让学生亲自目睹工人是如何在图纸的基础上来完成制作的,有了工艺的理解,学生就会对3D MAX的运用更加灵活,无论是在模型制作还是环境布置上做到心中有数。
(3)实践的形式。为了使3D MAX课程让学生感到有的放矢,笔者通常把自己的实际项目或是虚拟工程引进以此来带动这个环节的进行。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为例,首先把CAD创建的原始尺寸图导入3D MAX系统,分析场地环境,按照课堂形式中创建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分析采用什么方法更适宜。3D MAX的庞大系统内,针对某一模型的创建,系统中会有很多种方法或是途径能够完成,在这个环节上既可以带动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又能启发学生结合实际的场地环境需要,进行分析解决方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在思、学、用中进展课程,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在这个项目中接下来就会涉及到天花、地面、立面的处理,还有空间的造型与陈设的选择,每一步的进行先由教师在工程实体分析后再结合3D MAX课程的模型导入或是创建,材质的调试,光域网的布置,阳光天光的匹配,外环境的适合等步骤、做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该软件的强大功能,以期把最终效果做到最好。
(4)知识分享与反思的形式。在这个形式里,笔者会带学生到一些设计成功的环境场地,比如商场、酒吧、酒店大厅等等,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以不同的视角采集场景图片,并以这种真实的照片为课堂上的作业范本来完成3D MAX 的制作,以最为真实的表达程度来检验学生对3D 课程的掌握水平。在团队合作中,大家集思广益,既锻炼了团队的合作能力,又把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通常作品完成后,我们会把各组的成果都展现出来,小组们共同分享经验并接受组与组之间的质疑与答疑,作为教师的笔者,往往从这里会收到很大的启发与反思。学生的作品有时会让教师找到很多收益之处,同时也会检验出教师课程中的纰漏。如果学生在某一问题上都处理不当,教师就要做到及时的反思,是否哪个章节没有讲清晰或是案例寻找的不恰当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问题,教师会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重新的讲解。这种形式是从课堂走到课外再到课堂的模式,在这种环节的设计上学生整体水平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在3D MAX的庞大系统上找到适宜专业培养的课程模式,一直是高校教师探讨的领域,以上是笔者结合自己经验和大家分享的3D MAX课程模式,希望能给我们的业内人士带来帮助或是新的触动,文中不当之处也希望专家、读者予以指正。
关键词:3D MAX课程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 课外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239-02
3D MAX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软件,应用非常广泛,在工业造型、动画制作、室内设计、影视场景模拟、游戏开发等领域所起的作用相当显著。在高校这门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何把这门课程在特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里取得较好的成果,其课程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笔者认为我们要对3D MAX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做第一步的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室内方向还是室外方向是非常注重实际工程设计质量的专业,在这样的要求范围内,我们需要让学生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具有思维与实施的能力,实施能力的首要体现则是图纸绘制。3D MAX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能把预期达到的最终效果非常逼真的展现出来,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与重视度极高,因为这是项目洽谈成败与否的第一步,一个质量较高的效果图可以说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说服。学生明确了这门课程在自己的专业培养中的作用后,就会以一种高度认真的态度期待这门课程,这可以说是我们上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
其次,寻找适合环艺专业的3D MAX课程模式,我们要对学生在这门课程之前应具备的能力即联系课程有一个说明。3D MAX系统的界面形式,可由作者自行调试,但是通常按照我们的制图习惯,一般采用顶视图、前视图、左视图与透视图(摄像机视图)的形式进行绘制,这通常与我们建筑制图中习惯相一致,而且我们在运用3D软件绘图时,经常把AUTO CAD软件与3D 软件结合起来运用,较为方便的方式是把CAD文件直接导入MAX系统,然后进行模型的制作,这样在3D系统中有了单位与数字的衡量标准,模拟的真实度就会提高。但是在这个环节上,笔者有时就会发现学生看不懂CAD图纸,或是空间内置陈设摆放严重不合比例,对我们日常常规尺寸驾驭不了等问题,往往会造成工程项目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不适宜,这就意味着学生对之前所要掌握的课程没有学习扎实或是可能就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而这些恰恰是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特定领域里学生所不能欠缺的基本功,所以笔者在此强调3D MAX 课程之前要有《建筑制图》和《AUTO CAD》、《人体工程学》的课程设置。如果学生只学会了3D MAX软件的工具操作,会把某个或某些个模型制作的很好,却不能在环境里融入到案例工程中去,我们只能承认学生是一个3D软件高手,却不能被公认是一个很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说到此,笔者想强调即便是3D MAX课程模式非常灵活,如果没有前期课程的基础,我们也很难在环艺这个领域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鉴于此,有了前面的环节作为基础,我想我们再进行3D课程模式的分析,就不会有空谈无成效之嫌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3D MAX 课程模式,笔者操纵起来相对灵活,进展过程采取课堂、课外、实践、反思与总结的形式,把实际的工程案例带入到课程之中以此来作为我们讲解的支撑框架。
(1)课堂形式。这个环节中,我们按照传统的模式,给学生讲解在这个专业领域中涉及到的工具、命令的使用以及参数的调整。当然此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这个命令的使用,给学生展示的例子不一定和本专业十分的贴近,比如我们可以选用一个较为简单的产品级案例制作来使学生知道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很熟练的找到它的创建与修改参数面板进行调整,这样学生再做到举一反三时,应该没有理解上的障碍,此时就达到了这个阶段的预期目的。
(2)课外形式。这是课堂形式的一个补充,是与本专业结合非常紧密的环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学生掌握施工的工艺制作,才能做出合情合理的效果图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只是讲授3D MAX系统中光环境的氛围表现,学生就不清楚为什么此处会出现点光源、面光源或是球光源的布置,往往会在效果图中出现笑话,有时图中会莫名其妙的有射灯的灯光光晕,却找不到周围有射灯模型的置入而一味的追求光环境的舒适协调却没有顾忌效果图处理的有无道理,这就说明学生没有实际的工艺实践,不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效果图也就没有生命力,更无从谈起对工程的实施有什么指导意义。所以,这个环节上笔者会把学生从3D MAX 的课堂上走出来,将他们带到项目施工的现场,让学生亲自目睹工人是如何在图纸的基础上来完成制作的,有了工艺的理解,学生就会对3D MAX的运用更加灵活,无论是在模型制作还是环境布置上做到心中有数。
(3)实践的形式。为了使3D MAX课程让学生感到有的放矢,笔者通常把自己的实际项目或是虚拟工程引进以此来带动这个环节的进行。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为例,首先把CAD创建的原始尺寸图导入3D MAX系统,分析场地环境,按照课堂形式中创建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分析采用什么方法更适宜。3D MAX的庞大系统内,针对某一模型的创建,系统中会有很多种方法或是途径能够完成,在这个环节上既可以带动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又能启发学生结合实际的场地环境需要,进行分析解决方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在思、学、用中进展课程,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在这个项目中接下来就会涉及到天花、地面、立面的处理,还有空间的造型与陈设的选择,每一步的进行先由教师在工程实体分析后再结合3D MAX课程的模型导入或是创建,材质的调试,光域网的布置,阳光天光的匹配,外环境的适合等步骤、做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该软件的强大功能,以期把最终效果做到最好。
(4)知识分享与反思的形式。在这个形式里,笔者会带学生到一些设计成功的环境场地,比如商场、酒吧、酒店大厅等等,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以不同的视角采集场景图片,并以这种真实的照片为课堂上的作业范本来完成3D MAX 的制作,以最为真实的表达程度来检验学生对3D 课程的掌握水平。在团队合作中,大家集思广益,既锻炼了团队的合作能力,又把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通常作品完成后,我们会把各组的成果都展现出来,小组们共同分享经验并接受组与组之间的质疑与答疑,作为教师的笔者,往往从这里会收到很大的启发与反思。学生的作品有时会让教师找到很多收益之处,同时也会检验出教师课程中的纰漏。如果学生在某一问题上都处理不当,教师就要做到及时的反思,是否哪个章节没有讲清晰或是案例寻找的不恰当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问题,教师会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重新的讲解。这种形式是从课堂走到课外再到课堂的模式,在这种环节的设计上学生整体水平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在3D MAX的庞大系统上找到适宜专业培养的课程模式,一直是高校教师探讨的领域,以上是笔者结合自己经验和大家分享的3D MAX课程模式,希望能给我们的业内人士带来帮助或是新的触动,文中不当之处也希望专家、读者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