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习负担,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真正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打造高效的课堂。本文从高效课堂的概念入手,提出了高效课堂的几个要求,并创造性地总结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减负 高效课堂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及要求
  高效课堂就是以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率的课堂,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更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也更易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一般来说,高效课堂应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
  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还要促使学生维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师生之间形成有效互动;三是教师应把握好教学节奏和内容的逻辑性。
  2.融洽
  融洽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精心营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到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无不体现出融洽的师生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
  简而言之,就是效益。每一节课都有固定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才算是高效的课堂。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只有教师提前做好了准备,精心预设了教学过程,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材是指教师要先熟悉教学内容;备学生是指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备方法是指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出科学而又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备课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设置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②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应统一;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2.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现代教学的需要。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当讲到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时,教师的脸上应充满敬仰之情;讲到袁世凯卖国复辟时,教师应表现出愤怒的神情。最后,教师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为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以身作则,发挥示范效应。如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和做练习,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教学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最后,教师还应采取激励机制,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4.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老先生曾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师,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教会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坐姿要端正,听课时应目视教师,认真做笔记,朗读或回答问题时声音要洪亮,书写应规范、整洁,要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善于总结和内化知识。笔者相信,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能快速得到提高。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因此,教师应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做到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才能为学生减负,真正打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生本教育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问题意识是数学活动的源泉,本文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归纳.  关键词:生本;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内容抽象性、体系整体性、内涵严密性以及应用广泛性等特性,在
一、重要的光学实验  1.光的色彩 颜色  (1)光的色散:一束太阳光(或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各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红光偏转角度最小,紫光偏转角度最大.  (2)色光的混合:利用白光通过滤色镜获得相应的单色光,将不同的单色光混合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人眼对颜色的感知来源于人眼接收到的
【摘要】历史教学的本质任务是人文素质教育。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多强调以记忆的方法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既容易扼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准确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怎样作用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增强师生交往的历史思维互动,主要是增强历史思维互动意识,唤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中学化学的难点——相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的关系,利用数学思想进行分析,得出规律并加以应用,以帮助掌握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溶液 混合 等质量 等体积 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不同溶液的密度与水比较,有的比水大,有的比水小,与水混合时,溶液的密度变化也就不同。两溶液混合时,溶液密度大于水时所得溶液的浓度,与溶液密度小于水时所得溶液的浓度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的训练和考核的方式。閱读理解题的考察主要有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和作出评价等三个方面。学生在阅读时,解释信息这一方面的失分较多。可见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诠释能力亟待提升。  关键词:解释信息;有效措施;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48-1  “解释信息”,是指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诠释。具体包含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