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ti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整合起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建树。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前理论建设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重大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愈加显示出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哪些基本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我们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和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文明的伟大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能脱离世界文明发展轨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要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还要和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相结合。如果没有深邃的世界眼光、没有吸纳和融合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胸怀气度,我们就不可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上都载明了哪些人们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和基本价值呢?十七大报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市场取向的市场社会主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相应的改革,告别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参加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发展民生优先的社会主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偏离这一要求的发展政策将会使人民付出极大代价,甚至葬送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空中楼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真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应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同样应该包括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由公正的社会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特别是公民的自由权利,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分配公平、程序正当是公平正义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追求这种社会主义的基本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缺位,否则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完整的现代化。现代民主政治同时也是法治政治,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文化为公民权利保障和民主政治运转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和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合作的社会主义。革命依靠斗争,建设呼唤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和谐要求协商,要求合作,要求共赢。和谐合作的社会主义是减少敌人、增加朋友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了和谐合作作为自己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关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矛盾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论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这些基本理论,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对外关系和党的建设等多领域内的有关理论原理和原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也集中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根据这些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形成了相应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一切都可以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领域中的展开和运用。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为什么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则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世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当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握国际大势,顺应世界潮流,是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执政兴国的重要前提。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已成趋势,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西方价值观念随着这些时代特点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护民族文化、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才能在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取得主动权。应该说,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与当代世界历史的主题密切相关的,充分体现了世界潮流。同时,我们党立足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紧紧抓住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界定,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要求,从而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即有不同的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各国实践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新时期国情相结合的一个典范。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些新理论成果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历史条件下充满生命力的体现。就此而言,该理论体系为将马克思主义与世界各国国情相结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尤其需要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解掌握十七大精神的关键环节。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个理论体系,是一个指导思想、指导方针、指导原则、指导方法的理论体系。十七大确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都是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形成的,都体现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新要求。把握了这个理论体系,就把握了理解和掌握十七大精神的钥匙,就能深刻认识到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真理的统一体。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述,第一句话就肯定了它的科学性,认为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于它的真理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后得出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已被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所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总系统,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又分别是子系统,有各自的思想体系。三个子系统中各自的思想体系之间,以及与整个理论体系的关系,是密切相联系的“科学的内在统一”,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同中之异”。它们都贯穿着鲜明的主题: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同时,其主线与解决的历史课题又有差异: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它们都有共同的立场、共同的研究对象、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的哲学基础、共同的最高目标、共同的依靠力量;同时也有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有所不同,需要解决的任务有所不同,制定的方针、政策、举措也有所不同。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提法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这个理论体系是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随着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拒绝而且还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就是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又是如何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运用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韩淑杰(1971-),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马列部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江泽民的人才资源观,其形成有着重大的历史、现实、理论、实践依据;这一观念具有三个方面的丰富的科学内涵。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量优质高效的人才的背景下,学习和树立这一科学理念,对于我们制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期刊
作者简介:刘培源,男,(1983年--),河南开封人,昆明理工大学社科学院,科技哲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  摘 要:二战后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不仅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实践有着很大影响,而且对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它推动了战后世界历史发展,引起了战后世界历史的巨变。  关键词:科技进步;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并
期刊
摘 要: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的神韵,实现寓美育于数学教育教学之中,使他们热爱数学,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周密严谨的推理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品格。  关键词:数学美;数学美育;数学教育    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而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数学本身又蕴含着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数学
期刊
作者简介:李占财(1959-)男,94277部队总工程师,主要从事车辆维修保障工作。    部队远程作战是当今世界战争的新趋势,装备的维修保障又是远程机动的关键。远程机动维修正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一、工作思路    远程机动维修必须具备机动灵活、快速故障诊断、抢修补给等综合保障能力。  (一)扎实准备。一是成立以技术干部和修理人员为基本的强有力的工作组,对各单位的装备接车型、年
期刊
Abstra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people depends first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tention to communicate. Such intentions may be conveyed by signals directed at the self, such as c
期刊
摘 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根本特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要逐步完善人大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人大制度;政治参与;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都发生着深刻的
期刊
作者简介:林 丽(1979-),女,汉族,山东烟台人,鲁东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韩国语专任教师,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韩国语语言学。    摘 要:2006年是创制韩文28个字母(即,《训民正音》)的世宗诞辰609周年。《训民正音》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因韩国当时长期以来一直沿用汉字标记体系,汉字比韩文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虽然《训民正音》已经诞生,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未得到广泛传播。连作为《训民正音》底
期刊
Abstract: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brought about great changes in the way of people's life. At the same time, Darwinism became the lea
期刊
作者简介:张 坤(1983-),男,云南昆明人,昆明理工大学社科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伦理和生命伦理。    摘 要:波普尔以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是在反思传统逻辑经验主义中形成的。其科学价值和对科学发展的启示性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其理论并没有彻底解决科学划界问题,也不是科学划界的唯一标准,并且其中也存在诸多偏颇之处。文章主要通过对波普尔科学划界理论的多维度分析来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期刊
摘 要:于丹在《于丹〈论语〉心得》中对论语的解读方式与接受美学的读者接受理论有很高程度的契合,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于丹在对《论语》解读过程中的审美接受特点。  关键词:接受美学;于丹;期待视野;视界融合    《于丹〈论语〉心得》近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对之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于丹对论语的解读,使论语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他们从中获益匪浅。相反,也有些人甚至有些学者对《于丹〈论语〉心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