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在物理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一定要构建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1.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小实验“制作简易潜望镜”,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验证了平面镜的性质,通过鲜明的感官认识,印象深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生活体验,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物理新课标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好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用生活中的喷雾器做“彩虹”实验:晴天,室外,拿着喷雾器站在高处(无需太高,站在桌凳上即可).把喷雾器调到细雾状,斜向上喷雾,指导学生背着阳光,迎着细雾,在细雾下方观察.由于细雾的均匀程度不稳定,形成的“彩虹”也不稳定,喷雾时间有限,引导学生抓住时机,观察内外边缘的颜色.
又如,在有条件的地方,如果有垂直升降的电梯,可感受超失重.提一重物,胳膊成竖直状态,在电梯升降过程中感受超失重.
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意识到物理并不难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和兴趣.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效率很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高效课堂的背景下,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式学习制度,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带动小组成员整体前进.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
因此,教师应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及时反馈矫正,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依据;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也能锦上添花.
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使之更科学、更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高效课堂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作好铺垫,做到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得更自信、学得更精彩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1.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小实验“制作简易潜望镜”,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验证了平面镜的性质,通过鲜明的感官认识,印象深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生活体验,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物理新课标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好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用生活中的喷雾器做“彩虹”实验:晴天,室外,拿着喷雾器站在高处(无需太高,站在桌凳上即可).把喷雾器调到细雾状,斜向上喷雾,指导学生背着阳光,迎着细雾,在细雾下方观察.由于细雾的均匀程度不稳定,形成的“彩虹”也不稳定,喷雾时间有限,引导学生抓住时机,观察内外边缘的颜色.
又如,在有条件的地方,如果有垂直升降的电梯,可感受超失重.提一重物,胳膊成竖直状态,在电梯升降过程中感受超失重.
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意识到物理并不难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和兴趣.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效率很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高效课堂的背景下,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式学习制度,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带动小组成员整体前进.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
因此,教师应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及时反馈矫正,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依据;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也能锦上添花.
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使之更科学、更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高效课堂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作好铺垫,做到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得更自信、学得更精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