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鑫文化历史散文探论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y2000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向往健全人格的精神旨归
  
  曾纪鑫出版的文化历史散文集有《千秋家国梦》、《拨动历史的转盘》、《永远的驿站》、《没有终点的涅槃》、《历史的刀锋》、《千古大变局》、《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个人选集《历史的可能与限度》等。
  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无疑是给新千年中国散文领域的礼物,他的文化历史散文是阅读与行走中的思考,是站在启蒙主义立场下的理性自省,是对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总结。曾纪鑫以文学的手法还原历史真相,并不是单一的历史的叠加,而是通过选择对历史遗迹和人文山水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的兴衰乃至古代以及近现代知识分子和对中国历史有影响的人物的人格命运,表现出了当代知识分子对历史的“回望”与“反思”。
  中国古代历史似乎就是各路帝王英雄的历史,他们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脉络,他们肩负的时代使命和社会担当也许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却不自觉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曾纪鑫以自己生活的点滴积累和历史的把握显示帝王英雄的人性之真,既有物质与权利对峙下的抉择,也有对爱与善良的渴望。秦始皇、刘邦、拓跋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均在曾纪鑫的笔下变成活脱脱的人,而非神。
  曾纪鑫在文章中给予基本肯定的历史明君并不多,他正视圣君明主们的人格瑕疵,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力度和审美取向。比如在对李世民的叙写中,他没有人云亦云,而是从批判的角度写道:“李世民不再以民生为重,骄傲自大,好大喜功,生活上也抛弃了过去的节俭,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最严重的是,他步隋炀帝后尘,劳师远征进攻高丽,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在《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里,他把朱元璋的病态心理描写得深入骨血,展示了中国在一个病态生命统治下的悲惨历程。大肆杀戮功臣,检校与锦衣卫的诞生,农业大国封闭、落后现状,是与“他的嗜杀成性、专制集权、短视自足、狭隘变态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与深刻影响”分不开的。
  平民大众在历史的书写中似乎是永远被忽略不计的一个群体,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众生精神人格特征反映了社会不同阶段的人文精神发展状况,是对历史精神的阶段性体现。曾纪鑫在《永远的驿站》开篇《崇武古城》中就反思了中国民众的柔弱不争、卑怯懦弱、人格低下、胆小顺从的奴性思维。这种群体人格的体现告诫我们,当麻木不仁、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活命哲学”成为民族的主流时,精神萎靡、胆怯畏葸、柔弱顺从、人格卑微便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社会的严重痼疾。
  再如将相臣子,他们的群体人格特点,源于社会的制约。儒家思想的入世哲学是其思想制约,封建统治是其政治制约,故将相臣子养成了政治上的委身皇权以及思想上不敢越圣贤半步的依傍古人的依附人格。曾纪鑫欣赏吕不韦作为商人在野蛮封建的社会里仍不失的人性,然而,吕不韦最终也没因其人性的闪光而逃过以毒酒自尽的命运。禁烟英雄林则徐最终死在赶赴剿灭太平天国起义的途中,这表明在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下,所有将相臣子都是服务于专制政权统治的,从中体现了这些将相臣子的群体人格的失落。
  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有不少是他在踏访诸多的人文古迹后,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而创作出来的。他站在自然风光中,触发了他对历史的澎湃激情,达到了“自然、历史、人”的和谐统一。因此,《千秋家国梦》、《永远的驿站》、《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既是历史英魂和自然山水的结合,也是曾纪鑫个体生命与荆楚精神、中原文化、草原文化、海洋文化的结合。
  
  二、文化学者的当代意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引发的人类生存环境和人文精神失落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渴望有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新散文,给予思想启迪,寻求心灵慰藉,完善人和社会的道德品格,呼唤生命的存在价值与尊严,从而得到精神上的高层次享受。跨越新千年,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文化精英不懈努力的前提下,曾纪鑫继续以文化学者的姿态履行着这种时代使命感的自觉担当,通过对古代及近现代影响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事件和人文古迹的剖析、理解,表现作者对历史与人生的严肃审度。
  曾纪鑫努力将我们带入历史人物的本真心理,揭示了历史发展轨迹的偶然性,这在《拨动历史的转盘》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那么,他的暴虐成性是与生俱来的吗?作者对史料的研究表明,如果将其头顶的光环摘掉,他也曾是一个儿时缺乏母爱、相貌丑陋、心理自卑的可怜小孩,在与吕不韦那不明不白的关系中,他既不能名正言顺地得到父爱,也不能真切地感受母爱,遗憾的是,他毕竟不是平凡的孩子,当他长大成人,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后,长期的受虐与鄙视演变成了后来用暴戾来统治人民和控压文化的报复心理。很难想象,历史书中的一代暴君在很大程度上竟是儿时的心理阴影所致。
  曾纪鑫写历史,并不是就事说事,就人论人,而是站在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立场上,给予对现实的考察和关照,思想力度和文学风采的和谐统一自然给他的文化历史散文增添了可细细咀嚼的韵味。
  曾纪鑫在论及历史之后,关注着的是“中国历史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的原始反终式的循环”,是任凭帝王君主怎样努力也打破不了的封建壁垒,他们的丰功伟绩无非是在巩固自家统治的前提下对封建制度的调试。
  回望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道路,一个历史个体,无论多伟大,都超越不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历史宿命。封建制度不变,则历史发展的轨迹就不会变,任何脱离中国特定历史条件限制的行动都是行不通的。《易经》开启了中国文化之理,顺着这个理,发展下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沿着中国文化奠定起来的理顺势而走。“理”既定了历史的前进方向,历史事件、帝王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就随理而来。
  但历史又充满偶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从看似不经意的历史偶然中寻出不可逆转的必然规律,把握历史脉搏与发展线索,从此勾勒出一幅历史发展的斑斓图景”。曾纪鑫把哲学思想深入到历史当中,以文学形式的表达,正是其文章特色之一。
  
  三、散文创作的革新与突破
  
  曾纪鑫散文的成功除了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显现外,还选择了一个新的散文结构,在叙述话语中突破了传统又自成套路的文体模式。他以西方启蒙主义为参照,“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打通文、史、哲之间的联系与通道,以历史与历史人物为载体,用哲学的思维审视反思,以文学的方式描摹再现,熔历史的厚重、文学的灵动、哲学的思考为一炉”。不能不说是他对散文创作的革新与突破。
  曾纪鑫散文文体上突出的审美特点就是追求宏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即篇幅宏大、结构宏大、题材宏大、价值取向宏大。他的散文题材宏大,涉及的领域众多,政治、历史、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哲学乃至宗教等等。价值取向之大,则表现在他在面对历史生命悲怆的同时,融入了自身的生命体验,在历史叙述中流露出一种生命哲理与历史和谐的感动。
  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从表面上看是对湖北、福建等地山川风物、历史遗迹以及影响中国发展的关键历史人物的游历和遍访,其实是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历史人物和现代情怀的相互交融。其间触及到荆楚精神的兴衰,八闽文化的流传与演变,写到了“官本位”思想、几千年来传统封建文化的惰性留给人们的痼疾等,主调深沉而凝重,题材宏大而壮伟,视野开阔而深远,涉足的领域繁复多样,呈现出一种浑厚刚健、硬朗坚挺的格调,具有独特的审美品格,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凝重美与智趣美。
  曾纪鑫在散文创作中有意或无意地融入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剧场效果。这种戏剧化的审美效果,尤其表现在对人物的描写刻画中,与一般的记人散文创作不同,为了达到一定的戏剧化审美效果,他对人物的塑造不只是遵循纪实性原则,还把历史事实和虚构想象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实时历史场景之下,体验人物的现实情感。
  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主要表现为趣味性与历史真实的统一;手法自由,充满情趣哲理;简约与诗化的语言。这种文化学者写作所具有的通俗性给未来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将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其他文献
在即将跨出工业经济时代之际,人类越来越感到自己仿佛生存于种种危机之中:生态危机、人口危机、精神危机……在哲学的视野里,这些危机表征的只是同一种危机,那就是人的“生存危机
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共青团员的岗位意识、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在发生急剧变化,表现出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和思想特征与以往也有了较大的不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
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中,阅读课文几乎占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无疑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缺少带动性、主导性产业的问题,提出了培育体育产业增长极的理念,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分析,总结了体育产业增长及培育中存
板画和油画、 国画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平面设计下的作品成型需要经过印刷才能形成,正因为如此,板画和现代化的平面设计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平面设计中的点、 线、 面元素在
在离开香港之前,很自然地被所有朋友问及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对香港最大的留恋是什么?“书店”。每一次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这样的回答每一次也都会招来朋友们惊奇的眼光,他们接着会问我,你离开家乡南京,离开上大学的城市上海时,所留念的也会是那里的书店吗?  對于这个问题,我反而犹豫了很长时间,似乎我最怀念的,反而是南京的城墙,上海的弄堂。不错,南京和上海,都有环境优雅,适合消磨一个下午的宽敞大书店,也
“清高”的软肋    清高本无所谓对错,如果一个人真有资本清高,他秀清高完全是其个人自由。而“清高”一旦被标上引号,这“清高”就有了问题。简言之,那多是假清高。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李瑞清就曾遭遇到这样的“清高”之士。  李瑞清生于1867年,江西临川人,进士出身。他一生授徒甚多,桃李遍天下,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即出其门下。李在政治上思想保守,愚忠清室。辛亥革命后
文章结合高校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数字绘画技术的发展和当下高校动画专业写生课程的特点阐述了数字绘画技术和当下高校动画专业写生课程的关系,提出了当下动画专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当代性,当代艺术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和概念.如果面对汹涌澎湃、 扑面而来的当代艺术,一定要把媒介刨除在外的话,那么我们仍可以在版画思维中自由领
新形势下,随着公司改革创新、快速发展,广大干部员工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为公司发展做出了新贡献.但是个别干部违规违纪,在干部、员工和厂商中产生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企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