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中,引入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本文在介绍该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设计,并进行了课程改革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8-0011-03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简介:杨岳(1984-),女,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广东 阳江/529500)
刘和平(1976-),男,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观赏园艺、组织培养等。(广东 阳江/529500)
李红燕(1981-),女,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研究等。(广东 阳江/529500)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01270)、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K0155206)基金资助。基于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以及200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实施的现状,本文在分析目前及今后环境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环境专业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岗位素质、能力等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对照政府和社会加快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迫切希望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相关教师逐步统一了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到环评工作能力是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环境监测、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等)控制工程、环境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为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不仅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从事环评工作的实践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本课程运用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实际环评活动进行描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就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一、 教学改革必要性
1.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市场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种类很多,包括《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以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和国内各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选择面较广。但是这些教材多侧重于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标准、方法以及评价要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评价方法的学习,缺少环境评价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如案例分析、风险评价、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内容。另外,随着环评制度的逐步完善而出现的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政策、法律法规、技术导则、科研进展和重大环评事件等资料也没有及时更新和补充,这种教材建设的相对落后使得教学内容相对于目前的社会发展呈现出滞后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有限,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许多教师倾向于采取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和知识,导致学生被动听课、机械接收、学习兴趣差、学习积极性低,无法引领学生主动性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较为模糊,更遑论应用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获得及提高。这种信息单向传递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教师获取从学生处反馈的教学效果信息,从而也丧失了改进教学效果的最佳时机。
3.工作岗位要求与学习内容脱节
在社会对环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各院校对环评领域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知识面的拓展、知识体系的构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高职学生缺乏行业的环评工作岗位能力,很难做到快速上岗,从而影响学生就业。究其原因,这与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授一般占据了2/3的学时,实践环节较少,而且多以现状调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进行某章节内容对应的实践,缺乏综合性实践教学和真实环评项目实践。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缺乏纵向联系,相互割裂,学习过程不能相互贯通,缺乏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把握。
二、教学改革设计
1.设计理念与思路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对高职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分析引领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项目。以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为主线,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递进或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在多媒体教室、环境实训室等学习站采用案例、小组讨论、工作任务、工作项目等职业活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同时,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收集与处理、分工与合作、自我学习与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学习任务以突出课程重点及必须掌握环评报告表的编制进行确定,考核办法以过程考核形式为主,再结合课堂提问、实训、课后任务及考试成绩为辅进行。具体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见图1。
图1课程设计模式示意图
2.教学目标设计
高职课程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的,其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能力。环境影响评价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基于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及课程学时有限(75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25学时)的现状,并考虑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领域,将课程目标定位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通过对该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依托校内外两大实践平台,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树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应该有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针对具体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达到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具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教学内容设计
鉴于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型学科,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先进性,教师在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及环评发展的需要择优选取合适学生教材的基础上,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密切关注环评动态,及时了解环境保护最新标准、法律法规、环评技术导则、技术方法等信息的更新。另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和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接受能力,在开展工作任务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基于此,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为主线(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系统地介绍应如何开展具体项目的环评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如水、大气、声、固体废物、生态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技术方法、标准和案例实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取学院正在建设的实训大楼建设项目,按照环评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6个,在循序渐进的6个学习情境中,完成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与职业角色的转化。具体学习情境的设计见表1。
表1学习情境一览表
情境名称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教学内容环境影响
评价准备
工作熟悉环评工作程序,能根据相关产业政策分析项目合法性及选择适用的环境标准能够初步认识环评岗位,具备一定的职业意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工作程序,产业政策及环境标准现场踏勘掌握现场踏勘工作方案的制定信息搜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然环境现场踏勘及社会环境现场踏勘工程分析掌握单个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及内容项目资料分析能力,污染因子识别能力污染型及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方法及内容环境现状
调查与评
价熟悉各环境要素(水、气、声、固、生态等)现状调查的方法、内容等能够编制现状调查报告,给出现状评价结论大气、水环境(地面水及地下水)、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
预测与评
价熟悉各环境要素(水、气、声、固、生态等)影响预测及评价的方法、内容等能够根据项目资料给出预测因子,确定评价等级,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大气、水环境(地面水及地下水)、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评报告
表编制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内容以及格式根据上述工作成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 4.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涉及多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又涉及到水、气、声、生态等各环境要素的内容,在讲授中需要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而传统教学方法不能直观地反映真实情况,使课堂教授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等因素,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应坚持行动导向、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原则。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突出“教学做合一”,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对个别同学进行单独辅导,保证每位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职业技能。具体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自学辅助教学法、实景教学法等。如以学院实训大楼建设项目为例,采用小组讨论法,确定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环保管理部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平台,实施现场实景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考核方案设计
传统的考核方案通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对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测试,而这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指标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环评工作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考核突出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平时表现情况、课程实训及期末测验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认真并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等也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三、教学改革可行性
第一,学院极为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院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新建实训大楼,不仅在场地、设备等硬件上,更进一步在实践教学的运行上保证人员、经费的充足。因此,本课程改革具有组织、政策、建设资金上的保证。
第二,本课程改革的参加人员分别是教学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校外合作单位的管理者和环评技术骨干,在资源调动、人员组织、课程设置、项目安排以及专业指导等方面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在实践教学和实训平台建设工作方面进行过研究与实践,尤其是近年来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已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认识和操作经验。因此,本课程改革具有人力、物力和专业水平上的保证。
第三,多年来与阳江市多家环评环保公司、阳江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阳江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阳江高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阳江市新环水务有限公司等多家环境保护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诚信、互利、互动、双赢的校外实践基地,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际环评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应该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专业特色,全局统筹,合理规划,使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工作过程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展开理论基础研究,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保障,是对当前高职教育环境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再认识,有效促进我院环境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珍茂,陈玉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77-180.
[2]王敏,买文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16-117.
[3]黄川,王里奥,袁辉.案例分析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75-76.
[4]许英杰.高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6):17-20.
[5]丁雷.基于工作过程的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8-0011-03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简介:杨岳(1984-),女,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广东 阳江/529500)
刘和平(1976-),男,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观赏园艺、组织培养等。(广东 阳江/529500)
李红燕(1981-),女,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研究等。(广东 阳江/529500)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01270)、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K0155206)基金资助。基于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以及200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实施的现状,本文在分析目前及今后环境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环境专业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岗位素质、能力等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对照政府和社会加快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迫切希望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相关教师逐步统一了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到环评工作能力是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环境监测、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等)控制工程、环境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为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不仅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从事环评工作的实践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本课程运用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实际环评活动进行描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就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一、 教学改革必要性
1.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市场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种类很多,包括《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以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和国内各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选择面较广。但是这些教材多侧重于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标准、方法以及评价要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评价方法的学习,缺少环境评价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如案例分析、风险评价、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内容。另外,随着环评制度的逐步完善而出现的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政策、法律法规、技术导则、科研进展和重大环评事件等资料也没有及时更新和补充,这种教材建设的相对落后使得教学内容相对于目前的社会发展呈现出滞后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有限,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许多教师倾向于采取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和知识,导致学生被动听课、机械接收、学习兴趣差、学习积极性低,无法引领学生主动性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较为模糊,更遑论应用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获得及提高。这种信息单向传递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教师获取从学生处反馈的教学效果信息,从而也丧失了改进教学效果的最佳时机。
3.工作岗位要求与学习内容脱节
在社会对环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各院校对环评领域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知识面的拓展、知识体系的构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高职学生缺乏行业的环评工作岗位能力,很难做到快速上岗,从而影响学生就业。究其原因,这与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授一般占据了2/3的学时,实践环节较少,而且多以现状调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进行某章节内容对应的实践,缺乏综合性实践教学和真实环评项目实践。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缺乏纵向联系,相互割裂,学习过程不能相互贯通,缺乏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把握。
二、教学改革设计
1.设计理念与思路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对高职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分析引领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项目。以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为主线,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递进或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在多媒体教室、环境实训室等学习站采用案例、小组讨论、工作任务、工作项目等职业活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同时,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收集与处理、分工与合作、自我学习与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学习任务以突出课程重点及必须掌握环评报告表的编制进行确定,考核办法以过程考核形式为主,再结合课堂提问、实训、课后任务及考试成绩为辅进行。具体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见图1。
图1课程设计模式示意图
2.教学目标设计
高职课程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的,其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能力。环境影响评价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基于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及课程学时有限(75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25学时)的现状,并考虑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领域,将课程目标定位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通过对该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依托校内外两大实践平台,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树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应该有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针对具体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达到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具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教学内容设计
鉴于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型学科,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先进性,教师在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及环评发展的需要择优选取合适学生教材的基础上,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密切关注环评动态,及时了解环境保护最新标准、法律法规、环评技术导则、技术方法等信息的更新。另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和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接受能力,在开展工作任务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基于此,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为主线(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系统地介绍应如何开展具体项目的环评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如水、大气、声、固体废物、生态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技术方法、标准和案例实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取学院正在建设的实训大楼建设项目,按照环评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6个,在循序渐进的6个学习情境中,完成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与职业角色的转化。具体学习情境的设计见表1。
表1学习情境一览表
情境名称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教学内容环境影响
评价准备
工作熟悉环评工作程序,能根据相关产业政策分析项目合法性及选择适用的环境标准能够初步认识环评岗位,具备一定的职业意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工作程序,产业政策及环境标准现场踏勘掌握现场踏勘工作方案的制定信息搜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然环境现场踏勘及社会环境现场踏勘工程分析掌握单个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及内容项目资料分析能力,污染因子识别能力污染型及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方法及内容环境现状
调查与评
价熟悉各环境要素(水、气、声、固、生态等)现状调查的方法、内容等能够编制现状调查报告,给出现状评价结论大气、水环境(地面水及地下水)、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
预测与评
价熟悉各环境要素(水、气、声、固、生态等)影响预测及评价的方法、内容等能够根据项目资料给出预测因子,确定评价等级,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大气、水环境(地面水及地下水)、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评报告
表编制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内容以及格式根据上述工作成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 4.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涉及多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又涉及到水、气、声、生态等各环境要素的内容,在讲授中需要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而传统教学方法不能直观地反映真实情况,使课堂教授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等因素,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应坚持行动导向、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原则。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突出“教学做合一”,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对个别同学进行单独辅导,保证每位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职业技能。具体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自学辅助教学法、实景教学法等。如以学院实训大楼建设项目为例,采用小组讨论法,确定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环保管理部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平台,实施现场实景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考核方案设计
传统的考核方案通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对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测试,而这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指标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环评工作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考核突出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平时表现情况、课程实训及期末测验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认真并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等也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三、教学改革可行性
第一,学院极为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院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新建实训大楼,不仅在场地、设备等硬件上,更进一步在实践教学的运行上保证人员、经费的充足。因此,本课程改革具有组织、政策、建设资金上的保证。
第二,本课程改革的参加人员分别是教学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校外合作单位的管理者和环评技术骨干,在资源调动、人员组织、课程设置、项目安排以及专业指导等方面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在实践教学和实训平台建设工作方面进行过研究与实践,尤其是近年来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已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认识和操作经验。因此,本课程改革具有人力、物力和专业水平上的保证。
第三,多年来与阳江市多家环评环保公司、阳江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阳江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阳江高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阳江市新环水务有限公司等多家环境保护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诚信、互利、互动、双赢的校外实践基地,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际环评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应该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专业特色,全局统筹,合理规划,使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工作过程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展开理论基础研究,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保障,是对当前高职教育环境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再认识,有效促进我院环境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珍茂,陈玉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77-180.
[2]王敏,买文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16-117.
[3]黄川,王里奥,袁辉.案例分析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75-76.
[4]许英杰.高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6):17-20.
[5]丁雷.基于工作过程的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