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标准,培养小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小学阶段是助力学生树立德育观念的关键时期,也是引导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方针,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开展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品格,提升学生们的核心能力,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引言
作为育人工作的根基、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在小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这一问题仍需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一、小学班主任老师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班主任角色的重新定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定”,小学班主任是组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学习作风的核心人物,是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骨干人员。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小学班主任是施教者、管理者,但是随着新时代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变化,传统的角色定位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当代小学生的主要群体是08后,10后也开始逐渐步入小学校园,这些群体由于生长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使得他们表现出较强的批判意识和维权意识,相对于00后,这一代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在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是十分脆弱的,强大的外表和敏感的内心形成了一个矛盾体,对于这样一种群体,班主任如果仍是以高高在上的施教者和管理者进行交流,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当下大多数学生更希望看到一个和蔼的、充满亲和力并且与时俱进的班主任。
(二)传统教育方式面临较大挑战
传统小学班主任更多的是开展班级会议和学生一对一谈话实现德育思想传递,这其中仍是班主任占据教育主体。然而随着当下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接受的信息量日渐增多、思想更加复杂,这种单方面的“说教”已经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并且很难起到预想中的教育效果,长此以往,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当下的德育工作需要班主任更多的考虑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交流特点,将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课堂教学,打造坚实基础
第一,学校和教师要从根本上重视德育教育,学校要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时间,确保德育教育可以得到普及,由教师在有效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第二,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课本知识为主,案例讲解为辅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认真解答学生的疑问,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以现实中发生在周围的人物和事物作为讲解对象,通过具体事件,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积极的行为和错误的、消极的行为的区别,对待积极向上的事物或行为要向其学习,对待消极错误的事物或行为要做出改正。第三,利用传统授课方式结合多媒体设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正能量教育意义的影视片段,组织学生观看后写观后感作为课后作业,检验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随机举例,由学生判断其正确与否,学习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有哪些,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确定目标要实际有效,循序渐进
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德育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障德育教育能够实现内化。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工作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等基本社会公德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因此,德育教育的目标一定要实际有效,要确保德育教育能够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相符合,以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进行德育教育,不但有利于德育教育的科学展开,更能够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德育教育并非一项急于求成的工作, 在展开过程中踏实走好每一步,是德育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良好品德熏陶
由于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德育教育一定要致力于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升,教师的言语行为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标杆,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完成日常工作外,对自己的形象要有着严格的要求,保证自己的举止文雅、谈吐得宜,使学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主动学习教师的风范。
(四)强化德育熏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总会对学生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总会用类似“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苦难是一笔财富,而在苦难中奋起的人们,才是财富真正的拥有者”等等的有关吃苦耐劳的经典名言来规劝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从小学把吃苦耐劳当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从而不断强大自己,让自己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时,有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
我们知道,这一代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不知道吃苦为何物,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就退缩,用一句“我不会”,把培养学生思考、钻研的机会都浪费掉;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劳动就推托,我擦不干净玻璃了、我不会扫地了、我起不早了等等,从而养成学生好吃懒做、自私少爱的习惯和品质,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当然不利,更别说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推动作用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德育教育对于整个人生发展尤为重要,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履行教育職责。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正面形象做好表率,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上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个人品质,这是小学德育教育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3.
[2]王仕魁,谢彦波,王河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浅探[J].科技资讯,2013(27):198- 199.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滨海小学 525027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引言
作为育人工作的根基、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在小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这一问题仍需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一、小学班主任老师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班主任角色的重新定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定”,小学班主任是组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学习作风的核心人物,是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骨干人员。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小学班主任是施教者、管理者,但是随着新时代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变化,传统的角色定位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当代小学生的主要群体是08后,10后也开始逐渐步入小学校园,这些群体由于生长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使得他们表现出较强的批判意识和维权意识,相对于00后,这一代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在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是十分脆弱的,强大的外表和敏感的内心形成了一个矛盾体,对于这样一种群体,班主任如果仍是以高高在上的施教者和管理者进行交流,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当下大多数学生更希望看到一个和蔼的、充满亲和力并且与时俱进的班主任。
(二)传统教育方式面临较大挑战
传统小学班主任更多的是开展班级会议和学生一对一谈话实现德育思想传递,这其中仍是班主任占据教育主体。然而随着当下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接受的信息量日渐增多、思想更加复杂,这种单方面的“说教”已经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并且很难起到预想中的教育效果,长此以往,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当下的德育工作需要班主任更多的考虑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交流特点,将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课堂教学,打造坚实基础
第一,学校和教师要从根本上重视德育教育,学校要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时间,确保德育教育可以得到普及,由教师在有效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第二,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课本知识为主,案例讲解为辅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认真解答学生的疑问,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以现实中发生在周围的人物和事物作为讲解对象,通过具体事件,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积极的行为和错误的、消极的行为的区别,对待积极向上的事物或行为要向其学习,对待消极错误的事物或行为要做出改正。第三,利用传统授课方式结合多媒体设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正能量教育意义的影视片段,组织学生观看后写观后感作为课后作业,检验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随机举例,由学生判断其正确与否,学习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有哪些,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确定目标要实际有效,循序渐进
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德育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障德育教育能够实现内化。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工作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等基本社会公德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因此,德育教育的目标一定要实际有效,要确保德育教育能够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相符合,以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进行德育教育,不但有利于德育教育的科学展开,更能够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德育教育并非一项急于求成的工作, 在展开过程中踏实走好每一步,是德育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良好品德熏陶
由于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德育教育一定要致力于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升,教师的言语行为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标杆,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完成日常工作外,对自己的形象要有着严格的要求,保证自己的举止文雅、谈吐得宜,使学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主动学习教师的风范。
(四)强化德育熏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总会对学生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总会用类似“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苦难是一笔财富,而在苦难中奋起的人们,才是财富真正的拥有者”等等的有关吃苦耐劳的经典名言来规劝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从小学把吃苦耐劳当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从而不断强大自己,让自己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时,有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
我们知道,这一代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不知道吃苦为何物,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就退缩,用一句“我不会”,把培养学生思考、钻研的机会都浪费掉;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劳动就推托,我擦不干净玻璃了、我不会扫地了、我起不早了等等,从而养成学生好吃懒做、自私少爱的习惯和品质,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当然不利,更别说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推动作用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德育教育对于整个人生发展尤为重要,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履行教育職责。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正面形象做好表率,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上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个人品质,这是小学德育教育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3.
[2]王仕魁,谢彦波,王河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浅探[J].科技资讯,2013(27):198- 199.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滨海小学 52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