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诊断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7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1例,女269例;年龄55天~12岁,<1岁190例,~3岁235例,~5岁174例,≥5岁151例;婴幼儿共425例,占发病总数的56.67%,3岁以上儿童325例,占发病总数的43.33%。发病季节:1~2季度256例,3~4季度494。所有病例占同期住院小儿肺炎3410例的21.99%。
方法:采用ELISAF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MP-Igm抗体,750例均为阳性。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血、尿、便常规、C-反应蛋白、电解质、肝功、肾功、X线等检查,选择性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
诊断标准:①呼吸道症状和体症。②X线胸片有不同程度支气管肺炎的改变。③MP-IgM阳性。④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显效。
结 果
临床表现:发热为首发症状者248例(33.07%)。发热以高热常见,体温39℃420例(56.0%),体温38℃328例(43.73%)。发热咳嗽者390例(52%),咳嗽多为阵咳、干咳、顽固性剧咳。425例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啰音228例(53.65%),其中3岁以上78例(18.35%)。
X线胸片表现:以斑片状阴影为主的支气管肺炎611例(81.47%),大叶性肺炎49例(6.53%),间质性肺炎30例(4.0%),肺纹理增强、增粗、紊乱60例(8.0%),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19例。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4.0~10.0)×109/L者480例(64%),(10.0~42.0)×109/L者242例(32.27%),(2.0~4.0)×109/L者28例(3.73%),中性粒细胞减少76例。CRP10~160mg/L240例。
并发症:出现惊厥29例,头痛、头晕明显18例;诊断心肌炎12例,心肌损害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2例;血小板减少29例,轻度贫血52例,中度贫血18例;出现呕吐、腹泻70例,肝脾不同程度肿大48例,其中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ALT升高108例;蛋白尿15例;荨麻疹30例,溃疡性口腔炎31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4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5例,中耳炎3例。
治疗与转归:750例入院后均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首先采用红霉素20~25mg/(kg·日),静滴至热退后改用阿奇霉素5~10mg/(kg·日),同时配以退热剂、止咳、平喘、雾化等对症处理。最短治疗时间3天,最长治疗32天,平均住院6.3天。提前出院者门诊继续治疗,随访均痊愈。
讨 论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认为与肺炎支原体利用其神经胺酸受体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破坏上皮,并产生过氧化氢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以及与直接侵入后的免疫学机制等方面因素有关。本组750例支原体肺炎有426为婴幼儿,年龄前移,单系统受累的病例多为婴幼儿,多系统受累的病例多为3岁以上患儿。
小儿支原体肺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肺外并发症的关键。对高热、咳嗽病程时间长的小儿应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及时就诊,做必要的辅助检查,X线和病原学检查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联合用药首先单用红霉素控制支原体血症,然后再用阿奇霉素治疗肺部炎症,疗程一般2~3周,可以达到最大药效,同时避免了单用红霉素出现肝脏损害的危险,减少了单用阿奇霉素间断用药的麻烦,以及药价较贵所需的费用成本。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是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诊断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7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1例,女269例;年龄55天~12岁,<1岁190例,~3岁235例,~5岁174例,≥5岁151例;婴幼儿共425例,占发病总数的56.67%,3岁以上儿童325例,占发病总数的43.33%。发病季节:1~2季度256例,3~4季度494。所有病例占同期住院小儿肺炎3410例的21.99%。
方法:采用ELISAF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MP-Igm抗体,750例均为阳性。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血、尿、便常规、C-反应蛋白、电解质、肝功、肾功、X线等检查,选择性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
诊断标准:①呼吸道症状和体症。②X线胸片有不同程度支气管肺炎的改变。③MP-IgM阳性。④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显效。
结 果
临床表现:发热为首发症状者248例(33.07%)。发热以高热常见,体温39℃420例(56.0%),体温38℃328例(43.73%)。发热咳嗽者390例(52%),咳嗽多为阵咳、干咳、顽固性剧咳。425例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啰音228例(53.65%),其中3岁以上78例(18.35%)。
X线胸片表现:以斑片状阴影为主的支气管肺炎611例(81.47%),大叶性肺炎49例(6.53%),间质性肺炎30例(4.0%),肺纹理增强、增粗、紊乱60例(8.0%),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19例。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4.0~10.0)×109/L者480例(64%),(10.0~42.0)×109/L者242例(32.27%),(2.0~4.0)×109/L者28例(3.73%),中性粒细胞减少76例。CRP10~160mg/L240例。
并发症:出现惊厥29例,头痛、头晕明显18例;诊断心肌炎12例,心肌损害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2例;血小板减少29例,轻度贫血52例,中度贫血18例;出现呕吐、腹泻70例,肝脾不同程度肿大48例,其中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ALT升高108例;蛋白尿15例;荨麻疹30例,溃疡性口腔炎31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4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5例,中耳炎3例。
治疗与转归:750例入院后均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首先采用红霉素20~25mg/(kg·日),静滴至热退后改用阿奇霉素5~10mg/(kg·日),同时配以退热剂、止咳、平喘、雾化等对症处理。最短治疗时间3天,最长治疗32天,平均住院6.3天。提前出院者门诊继续治疗,随访均痊愈。
讨 论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认为与肺炎支原体利用其神经胺酸受体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破坏上皮,并产生过氧化氢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以及与直接侵入后的免疫学机制等方面因素有关。本组750例支原体肺炎有426为婴幼儿,年龄前移,单系统受累的病例多为婴幼儿,多系统受累的病例多为3岁以上患儿。
小儿支原体肺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肺外并发症的关键。对高热、咳嗽病程时间长的小儿应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及时就诊,做必要的辅助检查,X线和病原学检查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联合用药首先单用红霉素控制支原体血症,然后再用阿奇霉素治疗肺部炎症,疗程一般2~3周,可以达到最大药效,同时避免了单用红霉素出现肝脏损害的危险,减少了单用阿奇霉素间断用药的麻烦,以及药价较贵所需的费用成本。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是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