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是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形象。但由于现代建筑的盲目追求,城市功能不突出。沿海城市本文的架构混乱状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加强当地的建筑文化艺术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两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滨海城市;景观建筑形态
城市的建筑决定了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以及城市中人们的感受,是一个城市成熟和文明的体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城市建筑形态设计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期为创造滨海城市特色、美化居住城市环境,发展城市旅游提供优势。
1.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
1.1 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核心要素
城市景观是由城市中的各要素所共同形成的外观和气氛。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态”是物体表现出来的形象,神态。“建筑形态”是建筑的形象,呈现建筑的气质、品格[1]。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体会这个城市特征,印象最深的往往是来自于它的建筑,建筑的风格和形式感直接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出色的建筑甚至会成为城市的象征和代表。
1.2 建筑是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
一个成功的建筑作品,离不开功能、艺术、科学和文化等几个方面。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同时也是文化的代表作。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科技的进步,不仅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也推动了文化向多元化方向迈进。但建筑一方面以科技作为强大的支撑,另一方面,深受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建筑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无不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2.滨海城市景观建筑
2.1 现代滨海城市景观建筑的类型
滨海建筑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功能要求,其形态上体现着建筑与海的对话,富有浓厚的滨海文化特色。从功能上可分为商业建筑,居住建筑,文化建筑,公共建筑,医疗建筑,园林建筑,交通建筑,纪念建筑等[2]。从形态上可分为亭,廊,榭,阁等。
2.2现代滨海城市景观建筑的艺术特色
滨海城市的景观建筑不是孤立的,它们要融合于整个滨海环境,融合于城市,融合于大众生活之中,符合滨海城市的整体风貌,形成一种具有自己独特文化氛围的城市风格和城市气质。目前,滨海城市建筑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2.1带有滨海特色海洋元素
建筑能将周围的环境和要素凝聚成一个场所,将独特元素特征的线索整理、编织成视觉焦点,构建一个崭新的新的城市画面,一个优美和谐的城市,而非紧紧是一个外形优美的建筑。滨海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于滨海城市的人们以海为伴,对大海具有的特殊感情,在生活中会流露对大海的情感,在建筑中会融入海洋的元素。
2.2.2带有滨海文化特色
滨海居民世世代代与海为生,经过长期的发展,他们的建筑适应了滨海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运用当地的材料、能源以及独特的建筑工艺,形成了具有滨海特色的建筑形式。现代滨海建筑必须传承和发扬这些建筑文化。如胶东地区的民居建筑海草房,运用海草、石头等地方性材料,结合传统的民间改造技术,形成了外观纯朴、独具滨海风情的建筑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冬暖夏凉,抗风耐腐,适合滨海居民居住的特色生态民居。这种本土的,自然的建筑形式,成为了滨海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由于缺乏合理的保护,这种建筑文化形式正面临着消逝的危险,所幸的是,在一些公园中可以看到这种海草房,建筑与现代功能的结合。
3. 滨海城市景观建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许多大城市的老城成片改造甚至推到重建,“千城一面”的问题日渐突出。滨海城市也同样背弃了原有的城市特色,加入了构建“现代建筑”的浪潮。形成了滨海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和随意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3.1建筑地域特色隐退,出现特色危机
建筑的地域特色隐退,以至出现建筑风格的趋同。机械的形式模仿和移植,使现代城市中建筑林立,盲目追求怪异的“时尚建筑”,“借鉴”、甚至照搬西方现代建筑形式。使城市建筑风格混乱,街道混乱不堪,与城市禀赋、自然环境不协调。城市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基本准则。
3.2缺少滨海文化内涵,建筑与文化脱节
现代滨海建筑漠视了海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放弃了对千百年来沉淀的海洋文化精髓的探索,取而代之的是将毫无滨海地域文化的所谓现代建筑大力推崇。带有地方传统元素的建筑是尊重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对于滨海城市,渔文化和海洋文化情节深深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形态之中,在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同时,挥之不去的是大众对于滨海传统文化的坚持与回忆。尊重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建筑所追求的根基[3]。而现代滨海城市并没有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城市个性埋没于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浪潮之中,海洋文脉断裂,得不到继承和延续。
4.构建滨海城市景观建筑形态特征的方法与途径
4.1 建筑的保护再利用
在全球文明迅速发展与多样化并存的今天,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固然重要,但保留那些有区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北京的四合院,徽州民居,胶东地区的海草房等,这些可以让人们看到当地建筑文化的沉淀,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民俗。虽然这些建筑形式可能无法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我们不必生搬硬套,我们可以在建筑形态的处理和细部的设计方面,有更多新的提炼,将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必能在地域建筑中注入新的活力。立足地域文化,用正确的态度去关注建筑与所在区域的关联性,不仅要追求与地域环境上的协调,更要注重与地域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在技术层面上的内在结合,寻求新形式结构与地方风格或文化的密切结合,是探索现代滨海城市建筑形态设计的有效途径[4]。
4.2 滨海本土建筑文化艺术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建筑艺术是功能性与审美艺术结合的产物。建筑在满足其功能性的前提下,艺术性是建筑所追求的深层次的境界。人们无时不处不在感受着建筑的美。建筑艺术曾被黑格尔称为“最早诞生的艺术”。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在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我国建筑理论家汪坦教授指出:“建筑是一种最具体地和现实地表现人的力量和智慧的艺术。”中国古代结构严谨,纯朴含蓄的徽州民居;大气张扬,红墙琉璃瓦的故宫;燕尾楼,八角楼……[5]而这些国粹已经湮灭在历史的深处。
现代建筑正在向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艺术也要与时代紧密同步,就滨海城市而言,建筑应立足于滨海现代生活的坚实土壤上,创造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滨海风格的新型建筑文化。珍视滨海传统建筑文化,理解过去,在抓住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努力发掘传统建筑中可继承的成分和元素,激活并吸纳到今天的建筑创作中来,以之为营养,作出自己的创造,展现滨海城市新的时代精神风貌,找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点。通过对滨海本土文化的总结,以继承与创造的精神去创造适合滨海城市的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1]陈治邦,陈宇莹.《建筑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2]建筑类型分类 来源:http://www.19306.cn/n-1556.html.
[3]吴玉成.《建筑的艺术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55.
[4] 郭明卓.《中国现代建筑艺术论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57.
[5]杨冬江.《境外建筑师与中国当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4.
关键词:滨海城市;景观建筑形态
城市的建筑决定了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以及城市中人们的感受,是一个城市成熟和文明的体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城市建筑形态设计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期为创造滨海城市特色、美化居住城市环境,发展城市旅游提供优势。
1.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
1.1 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核心要素
城市景观是由城市中的各要素所共同形成的外观和气氛。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态”是物体表现出来的形象,神态。“建筑形态”是建筑的形象,呈现建筑的气质、品格[1]。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体会这个城市特征,印象最深的往往是来自于它的建筑,建筑的风格和形式感直接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出色的建筑甚至会成为城市的象征和代表。
1.2 建筑是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
一个成功的建筑作品,离不开功能、艺术、科学和文化等几个方面。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同时也是文化的代表作。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科技的进步,不仅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也推动了文化向多元化方向迈进。但建筑一方面以科技作为强大的支撑,另一方面,深受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建筑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无不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2.滨海城市景观建筑
2.1 现代滨海城市景观建筑的类型
滨海建筑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功能要求,其形态上体现着建筑与海的对话,富有浓厚的滨海文化特色。从功能上可分为商业建筑,居住建筑,文化建筑,公共建筑,医疗建筑,园林建筑,交通建筑,纪念建筑等[2]。从形态上可分为亭,廊,榭,阁等。
2.2现代滨海城市景观建筑的艺术特色
滨海城市的景观建筑不是孤立的,它们要融合于整个滨海环境,融合于城市,融合于大众生活之中,符合滨海城市的整体风貌,形成一种具有自己独特文化氛围的城市风格和城市气质。目前,滨海城市建筑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2.1带有滨海特色海洋元素
建筑能将周围的环境和要素凝聚成一个场所,将独特元素特征的线索整理、编织成视觉焦点,构建一个崭新的新的城市画面,一个优美和谐的城市,而非紧紧是一个外形优美的建筑。滨海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于滨海城市的人们以海为伴,对大海具有的特殊感情,在生活中会流露对大海的情感,在建筑中会融入海洋的元素。
2.2.2带有滨海文化特色
滨海居民世世代代与海为生,经过长期的发展,他们的建筑适应了滨海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运用当地的材料、能源以及独特的建筑工艺,形成了具有滨海特色的建筑形式。现代滨海建筑必须传承和发扬这些建筑文化。如胶东地区的民居建筑海草房,运用海草、石头等地方性材料,结合传统的民间改造技术,形成了外观纯朴、独具滨海风情的建筑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冬暖夏凉,抗风耐腐,适合滨海居民居住的特色生态民居。这种本土的,自然的建筑形式,成为了滨海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由于缺乏合理的保护,这种建筑文化形式正面临着消逝的危险,所幸的是,在一些公园中可以看到这种海草房,建筑与现代功能的结合。
3. 滨海城市景观建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许多大城市的老城成片改造甚至推到重建,“千城一面”的问题日渐突出。滨海城市也同样背弃了原有的城市特色,加入了构建“现代建筑”的浪潮。形成了滨海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和随意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3.1建筑地域特色隐退,出现特色危机
建筑的地域特色隐退,以至出现建筑风格的趋同。机械的形式模仿和移植,使现代城市中建筑林立,盲目追求怪异的“时尚建筑”,“借鉴”、甚至照搬西方现代建筑形式。使城市建筑风格混乱,街道混乱不堪,与城市禀赋、自然环境不协调。城市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基本准则。
3.2缺少滨海文化内涵,建筑与文化脱节
现代滨海建筑漠视了海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放弃了对千百年来沉淀的海洋文化精髓的探索,取而代之的是将毫无滨海地域文化的所谓现代建筑大力推崇。带有地方传统元素的建筑是尊重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对于滨海城市,渔文化和海洋文化情节深深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形态之中,在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同时,挥之不去的是大众对于滨海传统文化的坚持与回忆。尊重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建筑所追求的根基[3]。而现代滨海城市并没有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城市个性埋没于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浪潮之中,海洋文脉断裂,得不到继承和延续。
4.构建滨海城市景观建筑形态特征的方法与途径
4.1 建筑的保护再利用
在全球文明迅速发展与多样化并存的今天,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固然重要,但保留那些有区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北京的四合院,徽州民居,胶东地区的海草房等,这些可以让人们看到当地建筑文化的沉淀,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民俗。虽然这些建筑形式可能无法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我们不必生搬硬套,我们可以在建筑形态的处理和细部的设计方面,有更多新的提炼,将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必能在地域建筑中注入新的活力。立足地域文化,用正确的态度去关注建筑与所在区域的关联性,不仅要追求与地域环境上的协调,更要注重与地域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在技术层面上的内在结合,寻求新形式结构与地方风格或文化的密切结合,是探索现代滨海城市建筑形态设计的有效途径[4]。
4.2 滨海本土建筑文化艺术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建筑艺术是功能性与审美艺术结合的产物。建筑在满足其功能性的前提下,艺术性是建筑所追求的深层次的境界。人们无时不处不在感受着建筑的美。建筑艺术曾被黑格尔称为“最早诞生的艺术”。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在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我国建筑理论家汪坦教授指出:“建筑是一种最具体地和现实地表现人的力量和智慧的艺术。”中国古代结构严谨,纯朴含蓄的徽州民居;大气张扬,红墙琉璃瓦的故宫;燕尾楼,八角楼……[5]而这些国粹已经湮灭在历史的深处。
现代建筑正在向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艺术也要与时代紧密同步,就滨海城市而言,建筑应立足于滨海现代生活的坚实土壤上,创造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滨海风格的新型建筑文化。珍视滨海传统建筑文化,理解过去,在抓住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努力发掘传统建筑中可继承的成分和元素,激活并吸纳到今天的建筑创作中来,以之为营养,作出自己的创造,展现滨海城市新的时代精神风貌,找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点。通过对滨海本土文化的总结,以继承与创造的精神去创造适合滨海城市的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1]陈治邦,陈宇莹.《建筑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2]建筑类型分类 来源:http://www.19306.cn/n-1556.html.
[3]吴玉成.《建筑的艺术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55.
[4] 郭明卓.《中国现代建筑艺术论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57.
[5]杨冬江.《境外建筑师与中国当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