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是河南省文化发展两大战略的核心思想的体现,除了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外,还要注意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对特色产业园的战略定位研究中,着重对文化定位、产品定位、形象定位的分析,目的在于使特色产业园的战略定位自成体系,一脉相承。也正是在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特色产业园的四大战略选择,以指导特色产业园的建设实施。
关键词:华夏文明;特色产业园 ;战略定位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是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果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是河南省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的话,那么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则是对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的体现。相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特色产业园发展战略要更清晰、更具体,也更容易操作实施。
1.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建设的战略定位分析
1.1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战略定位的指导思想
河南文化发展有两大战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强省。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后者则注重发挥文化的产业带动作用,即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河南省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但究其最终目标及发展途径,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以文化为本,发展为手段,最终目标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扩大华夏文化的影响力。因此,特色产业园的提出是河南省文化发展两大战略的契合点。因此,在进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发展战略定位时,既要做好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进行战略定位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考虑:
(1) 根植地域文化,在对华夏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的基础上,挖掘特色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地。以特色文化地为节点,以旅游发展为手段,促进特色文化地的发展。
(2) 对特色文化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连点为线,形成特色文化产业线,提高特色文化线的影响力。
(3) 充分发挥特色文化线的产业联动作用,完善特色文化产业链,扩大文化影响力,将特色文化线拓展为特色文化产业园,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2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三大战略定位构想
1.2.1文化定位之要点:挖掘、提炼、升华特色文化。
从民族起源来看,“华夏”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周书·武成》,据书中记载:“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华夏”一词原义是光荣的夏人,是族名。 大约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一带,分布着很多部落,包括炎帝部落、黄帝部落,由于这些部落都分散于华山与夏水之间,后来随着黄、炎两部落的融合,位于黄河流域的部落统称为“华夏民族”,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炎黄子孙。
从现存的华夏历史资源来看,中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更是发祥地。这里的发祥的意思是中原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更使中华民族在中原这块大地上发展壮大,同时,也给中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财富。从夏商周到宋元,中原地区一直是历史舞台的焦点,主角就是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从过去的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农业大省,在中原这块热土,它的主旋律从未改变,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务实的中原精神一直都是中原人民生存发展的法则。这一点也是对中原文化提炼的要点,既能将华夏文化与中原地域文化融会贯通,又和现在中原核心所在地—河南省地域文化相吻合,因此,应该将它融入文化定位中去。
纵看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的历史资源:黄河文化、河洛文化、诸子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戏曲文化等,这些都是农耕社会的朴实的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来的,也与具有农业大省之称的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所以,中原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灵魂。
文化定位:民族之根,文化之魂。
1.2.2产品定位之要点:在挖掘地域特色的同时,考虑其发展潜力。
华夏文明是以历史为主线,再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给中原地区留下了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四大古都,而这四大古都又各具特色。洛阳,九朝古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历史最长、同时也是经历朝代最多的古都,在诸多文化中,又以隋唐文化、牡丹文化最为著名;从经济实力来看,据2013年数据,洛阳地区生产总值为3140.8亿,全省第二;从地理位置来看,洛阳地处九州腹地,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东临省会郑州。开封,八朝古都,有“古城风貌、北方水城”之美誉,建有宋朝古都文化产业园,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从经济实力来看,河南开封一直被认为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从地理位置来看,开封位于黄河中下游,西邻郑州,北依黄河,位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安阳,殷商文化、青铜器文化、汉字文化是安阳的三大亮点,在全国也小有名气,作为我国考古学的摇篮,有“三千年前是帝都”的美誉;从经济实力看,虽然较郑州、洛阳稍弱些,但也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683.65亿元全省第8;从地理位置来看,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为豫、晋、冀三省交汇处。郑州,河南省会,以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最为典型,作为省会城市,不仅具有人才、技术、资本、地理优势,其文化整合优势及能力也很明显。要充分发挥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作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就必须将地域特色与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相结合,通过整合地域特色,挖掘地域特点、亮点,以经济实力为支撑,可以开发建立高质量的、高水平的产品体系;要充分扩大特色产业园的影响力,还需要强强联合,通过地理的联动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建设中,结合地域发展潜力,打造精品名品,是扩大华夏文明影响力的第一步。 产品定位:以四大古都为核心,打造精品名品。
1.2.3形象定位要点:兼容并蓄
所谓形象定位,实际上就是用最凝练、鲜明的语言来概括描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的形象风格,这需要对中原的历史文化及发展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笔者由于水平有限,仅从特色产业园形象定位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形象定位的把握上,要做到地域特色与整体发展的兼容并蓄。华夏文明特色产业园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四大古都,四大古都各具特色既是发展的优势,又是形象定位的难点所在。形象定位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需要对区域内的特色资源做优化整合,为特色资源重新寻找一个主题,使大家对这个主题印象深刻,因此,在形象定位时,要注意整合产业园区地域特色与整体发展的关系,在对特色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挖掘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发展点放在华夏文明这个大局方向的把握上,做到地域特色与整体发展的兼容并蓄。
其次,要注意历史文明与时代特征的兼容并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是建立在中原区传统历史文化优势基础之上的,但特色产业园同时也肩负着发展文化产业的重担,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生存个体,必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现代市场发展规律,二者并不矛盾,历史文明使特色产业园更具深度,是特色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时代特征本质上是对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使人们更易于接受和消化吸收,也更易于为这个社会所认同。因此,在进行形象定位时,要注意考虑时代发展的因素,以便是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最后,要做到传统与科技的兼容并蓄。传统是生存之本,科技是发展之道。在对特色产业园进行形象定位时,要处理好传统与科技的关系,对传统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并不一定就代表要因循守旧,闭门造车。传统文明是历史留下来的,但是文化产业园却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特色产业园的形象定位也务必要将科技因素考虑进去,如文化体验园、特色展览馆、主题文明园等。科技不仅是在特色产业园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形象定位时,若将科技的因素考虑进去,更增加特色产业园对人们的吸引力
2.华夏历史文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战略选择
2.1以黄河文化传承为基础,凸显华夏文明产业园特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文化不仅包括黄河两岸的地域文化,同时还包含着黄河兴衰的历史文化。从地理上,它确定了黄河文化的地域范围,即黄河两岸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它圈定了黄河文化的时代范围,从炎黄部落的诞生到今日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发展,黄河的兴衰正是黄河文化的兴衰,从文化内容上,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黄河文化,还有以地域为依托的地域文化,如开封、洛阳的古都文化。
2.2以旅游业为发展动力,建设文化旅游体验园
建设文化旅游体验园,一方面可以使华夏历史文明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华夏文明的宣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华夏历史文明特色产业园之文化旅游体验园可以不同的文化为主题,建立分园,如黄河文化园、河洛文化园、文字文化园、根亲文化园等,这些都是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内容。其形式可以是展览馆,也可以是互动区,目的就是激发人们了解学习华夏文化的兴趣。
2.3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
特色产业园若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及功能,就必须借助文化品牌来实现。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一个成功的文化品牌的塑造,文化品牌首先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成功的文化品牌不仅要有政策、资金支持,同时还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识别系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记住文化品牌,进而消费文化。
2.4建立联动机制,推动特色文化地的优化整合
由于文化传承的特殊性,特色产业园的建设要以特色文化地为基础,因此,除了要突出特色产业地的特色文化外,还要实现优势互补,这就涉及到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能有效地避免无用的竞争和资源的浪费。另外,除了文化资源的整合之外,还涉及其他资源的整合,如加强特色文化地之间的空间联系,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核心作用。总而言之,所谓特色文化地的优化整合实际上就是加强特色文化地之间的经济、文化、地理联系。
3.参考文献:
[1]李玉先.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6):19-21
[2]赵保佑等.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刍议[J],中州学刊,2010年(1)12-14.
[3]张新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路径[N].河南日报,2012-6-13(12).
[4]卫绍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所, 河南 许昌 46100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0643)
关键词:华夏文明;特色产业园 ;战略定位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是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果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是河南省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的话,那么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则是对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的体现。相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特色产业园发展战略要更清晰、更具体,也更容易操作实施。
1.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建设的战略定位分析
1.1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战略定位的指导思想
河南文化发展有两大战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强省。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后者则注重发挥文化的产业带动作用,即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河南省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但究其最终目标及发展途径,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以文化为本,发展为手段,最终目标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扩大华夏文化的影响力。因此,特色产业园的提出是河南省文化发展两大战略的契合点。因此,在进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发展战略定位时,既要做好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进行战略定位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考虑:
(1) 根植地域文化,在对华夏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的基础上,挖掘特色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地。以特色文化地为节点,以旅游发展为手段,促进特色文化地的发展。
(2) 对特色文化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连点为线,形成特色文化产业线,提高特色文化线的影响力。
(3) 充分发挥特色文化线的产业联动作用,完善特色文化产业链,扩大文化影响力,将特色文化线拓展为特色文化产业园,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2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三大战略定位构想
1.2.1文化定位之要点:挖掘、提炼、升华特色文化。
从民族起源来看,“华夏”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周书·武成》,据书中记载:“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华夏”一词原义是光荣的夏人,是族名。 大约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一带,分布着很多部落,包括炎帝部落、黄帝部落,由于这些部落都分散于华山与夏水之间,后来随着黄、炎两部落的融合,位于黄河流域的部落统称为“华夏民族”,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炎黄子孙。
从现存的华夏历史资源来看,中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更是发祥地。这里的发祥的意思是中原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更使中华民族在中原这块大地上发展壮大,同时,也给中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财富。从夏商周到宋元,中原地区一直是历史舞台的焦点,主角就是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从过去的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农业大省,在中原这块热土,它的主旋律从未改变,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务实的中原精神一直都是中原人民生存发展的法则。这一点也是对中原文化提炼的要点,既能将华夏文化与中原地域文化融会贯通,又和现在中原核心所在地—河南省地域文化相吻合,因此,应该将它融入文化定位中去。
纵看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的历史资源:黄河文化、河洛文化、诸子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戏曲文化等,这些都是农耕社会的朴实的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来的,也与具有农业大省之称的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所以,中原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灵魂。
文化定位:民族之根,文化之魂。
1.2.2产品定位之要点:在挖掘地域特色的同时,考虑其发展潜力。
华夏文明是以历史为主线,再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给中原地区留下了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四大古都,而这四大古都又各具特色。洛阳,九朝古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历史最长、同时也是经历朝代最多的古都,在诸多文化中,又以隋唐文化、牡丹文化最为著名;从经济实力来看,据2013年数据,洛阳地区生产总值为3140.8亿,全省第二;从地理位置来看,洛阳地处九州腹地,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东临省会郑州。开封,八朝古都,有“古城风貌、北方水城”之美誉,建有宋朝古都文化产业园,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从经济实力来看,河南开封一直被认为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从地理位置来看,开封位于黄河中下游,西邻郑州,北依黄河,位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安阳,殷商文化、青铜器文化、汉字文化是安阳的三大亮点,在全国也小有名气,作为我国考古学的摇篮,有“三千年前是帝都”的美誉;从经济实力看,虽然较郑州、洛阳稍弱些,但也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683.65亿元全省第8;从地理位置来看,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为豫、晋、冀三省交汇处。郑州,河南省会,以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最为典型,作为省会城市,不仅具有人才、技术、资本、地理优势,其文化整合优势及能力也很明显。要充分发挥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作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就必须将地域特色与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相结合,通过整合地域特色,挖掘地域特点、亮点,以经济实力为支撑,可以开发建立高质量的、高水平的产品体系;要充分扩大特色产业园的影响力,还需要强强联合,通过地理的联动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建设中,结合地域发展潜力,打造精品名品,是扩大华夏文明影响力的第一步。 产品定位:以四大古都为核心,打造精品名品。
1.2.3形象定位要点:兼容并蓄
所谓形象定位,实际上就是用最凝练、鲜明的语言来概括描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的形象风格,这需要对中原的历史文化及发展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笔者由于水平有限,仅从特色产业园形象定位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形象定位的把握上,要做到地域特色与整体发展的兼容并蓄。华夏文明特色产业园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四大古都,四大古都各具特色既是发展的优势,又是形象定位的难点所在。形象定位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需要对区域内的特色资源做优化整合,为特色资源重新寻找一个主题,使大家对这个主题印象深刻,因此,在形象定位时,要注意整合产业园区地域特色与整体发展的关系,在对特色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挖掘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发展点放在华夏文明这个大局方向的把握上,做到地域特色与整体发展的兼容并蓄。
其次,要注意历史文明与时代特征的兼容并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是建立在中原区传统历史文化优势基础之上的,但特色产业园同时也肩负着发展文化产业的重担,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生存个体,必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现代市场发展规律,二者并不矛盾,历史文明使特色产业园更具深度,是特色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时代特征本质上是对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使人们更易于接受和消化吸收,也更易于为这个社会所认同。因此,在进行形象定位时,要注意考虑时代发展的因素,以便是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最后,要做到传统与科技的兼容并蓄。传统是生存之本,科技是发展之道。在对特色产业园进行形象定位时,要处理好传统与科技的关系,对传统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并不一定就代表要因循守旧,闭门造车。传统文明是历史留下来的,但是文化产业园却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特色产业园的形象定位也务必要将科技因素考虑进去,如文化体验园、特色展览馆、主题文明园等。科技不仅是在特色产业园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形象定位时,若将科技的因素考虑进去,更增加特色产业园对人们的吸引力
2.华夏历史文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战略选择
2.1以黄河文化传承为基础,凸显华夏文明产业园特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文化不仅包括黄河两岸的地域文化,同时还包含着黄河兴衰的历史文化。从地理上,它确定了黄河文化的地域范围,即黄河两岸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它圈定了黄河文化的时代范围,从炎黄部落的诞生到今日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发展,黄河的兴衰正是黄河文化的兴衰,从文化内容上,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黄河文化,还有以地域为依托的地域文化,如开封、洛阳的古都文化。
2.2以旅游业为发展动力,建设文化旅游体验园
建设文化旅游体验园,一方面可以使华夏历史文明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华夏文明的宣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华夏历史文明特色产业园之文化旅游体验园可以不同的文化为主题,建立分园,如黄河文化园、河洛文化园、文字文化园、根亲文化园等,这些都是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内容。其形式可以是展览馆,也可以是互动区,目的就是激发人们了解学习华夏文化的兴趣。
2.3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
特色产业园若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及功能,就必须借助文化品牌来实现。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一个成功的文化品牌的塑造,文化品牌首先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成功的文化品牌不仅要有政策、资金支持,同时还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识别系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记住文化品牌,进而消费文化。
2.4建立联动机制,推动特色文化地的优化整合
由于文化传承的特殊性,特色产业园的建设要以特色文化地为基础,因此,除了要突出特色产业地的特色文化外,还要实现优势互补,这就涉及到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能有效地避免无用的竞争和资源的浪费。另外,除了文化资源的整合之外,还涉及其他资源的整合,如加强特色文化地之间的空间联系,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核心作用。总而言之,所谓特色文化地的优化整合实际上就是加强特色文化地之间的经济、文化、地理联系。
3.参考文献:
[1]李玉先.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6):19-21
[2]赵保佑等.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刍议[J],中州学刊,2010年(1)12-14.
[3]张新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路径[N].河南日报,2012-6-13(12).
[4]卫绍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所, 河南 许昌 46100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