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初高中衔接”,是指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南宁市初中课改自2001年起已进行了7年,新课标理念逐步转化为了教育教学行为,初中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情况,跟以前有很大差异;但高中课改目前仍未进行,初高中教与学如何衔接这一难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重要性
南宁市中考总分690分(含体育分),语文120分,比重为17.4%;高考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比重为20%;语文在中考及高考中举足轻重,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个学生不打心眼里重视语文。
但是,在现实中高中生对语文的重视却远不如初中生,为什么呢?我认为,考试方式的改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考的考查大部分是知识型的,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甚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的阅读等也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例如2007年中考文言文部分18分,其中11分为课本内容)。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常常成了很多学生的做法,而且颇有成效;所以就养成了不注重平时积累,不注重理解思考的学习习惯。而高考的考察则大部分是能力型的,是对语言的一种综合考查,即使基础知识部分也不是原题照搬,也要依靠平时的留心积累,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思考做基础。学生到了高中后,像在初中时那么“努力”地学习语文,效果却不理想,又得不到有效的帮助,遇到困难很容易心灰意冷。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这谁都知道,可真正重视并实践的并不多,可见并未引起真正的重视,因此探讨“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二、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重难点
从教学实践和考试分析看,我感到初高中语文在语法、文言文、写作三个方面脱节较大,是衔接的重难点。
第一个急需衔接的环节是语法,这里主要指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复句、句式等内容。在语法这个环节上,高中学生很容易被忽略:由于中考语文试卷不涉及它,所以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就难免忽略它;而高中教师又感觉这个知识点是初中就该解决的,更因为课程进度、时间等方面的困难而无法过多顾及;由此造成了高中学生的这根“软肋”。
第二个急需衔接的环节是文言文。文言文阅读初中要求“理解基本内容”,高中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文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初中生对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不太了解,即使知道一点,也是靠死记硬背下来的;同时因为所学文言浅显易懂,导致缺乏足够的文言语感积累。学生上高中后最不适应的就的是有关文言文教学这一块。
第三个急需衔接的环节是作文教学,许多高中生的习作还带有初中生的稚气,缺乏深度和广度。初中阶段作文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高中阶段则要求“作文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其实,学生上高中后,经过一两次考试,都能感觉到初中作文与高中作文的差距。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没有足够的积累,所以有时刻意追求深度和广度,却倒反连初中作文都不如。高中作文,总是让学生深受伤害。
语法、文言文、作文这三个环节的衔接,仅从课本上看,不太容易察觉;易导致师生的麻痹,从而造成语文知识链环的断裂,使不少学生整个高中的语文学习不在状态。所以,做好这三个环节的衔接,是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须尽力而为的。
三、初高中语文衔接的具体做法
“不考不学”,“考什么学什么”,这是人之常情,作为高中老师不必对初中老师有太多的苛求,只能是主动地挑起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重任,扎实地去解决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我想谈一些具体做法:
做法一:用好“感悟本”,重视预习和复习。高中基本不考课本的内容,导致学生不重视文本,而高中阶段课文篇幅长、知识容量大、难点多,做好预习和复习对高中语文尤其是文言文学习有很大作用。预习要求做到明了“文章的主旨、内容、结构及文章值得学习模仿的地方。”复习要求明了“这一单元有何收获,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还有哪方面的不足”。通过检查“感悟本”,促使学生形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用学生的体会(高中生不太愿意主动发言,但很重视教师对他们的肯定),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
做法二:文言教学,注重引入语法,注重朗读积累。高中阶段要把相关的一些语法知识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在面对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文言翻译时,能运用简单的语法知识进行分析,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文言语感的提高在于多朗读积累,要充分利用课本、练习或考试卷中的所有文言文,要求读得流畅,有了几百次的朗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做法三:提高课外阅读质量,重视摘抄。提高文章的深度与广度,最扎实的办法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目前高中部推广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较好的提高阅读质量的效果;另一个有效的方式是:每个星期布置摘抄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甚至好的文章,让学生一字一句的抄下来,并写下自己的评价。量变会产生质变的,这种文化的积淀对高中生提高文学修养和作文能力会有很大帮助的。
做法四:作文训练,回归文体。话题作文盛行,学生作文缺乏文体意识,重视学生的文体训练有助快速提高作文水平。具体做法是进行作文提纲训练,每类文体要熟记5篇左右经典范文,并理出提纲。此外经常性地进行文体小训练,例如:为一个观点选择1—3个例证或引证等等作文片断训练。文体明确了,结构知道怎么安排了,再在摘抄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充实文章的内容,好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以上四种做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在师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坚持。同时,如果初中老师能在初中阶段就为学生做一些相应的引导,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四、新课改下初高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衔接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在发生改变。
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人——教师。在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实践,让我对二者的教学特点有了较深的体会。初中进行了多年的课改,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尤其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较多。高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高中语文在教学中紧扣应试,在学法指导上效果显著;高中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法指导。
在上公开课《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尽量融合高中教师的学法指导的优势和初中教师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长处,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老师们评价这一堂课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课程的衔接。这节公开课的优点有三:一是重视学法指导,充分体现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对演讲及演讲稿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其二是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平等、和谐的师生观,体现了师生平等、合作、教学相长。其三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扎实深入,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得以体现。这堂公开课得到师生的肯定,得益于较好地糅合了初高中教师的教学特色,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中有了明显的改进。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我认为,高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要坚持高中语文做得很好的方面——充分体现语文课的工具性,扎实地落实学法指导(从课改实践看,这也是初中课改做得不够的地方)。其二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初中相比,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师一言堂的教法相当普遍,这种呆板的教学环境对经过初中课改的学生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初中及高中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切实感受到: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初中教师多了解高中教材,高中教师多研究初中教材,大家共同探讨,从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上做好衔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扎实地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重要性
南宁市中考总分690分(含体育分),语文120分,比重为17.4%;高考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比重为20%;语文在中考及高考中举足轻重,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个学生不打心眼里重视语文。
但是,在现实中高中生对语文的重视却远不如初中生,为什么呢?我认为,考试方式的改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考的考查大部分是知识型的,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甚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的阅读等也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例如2007年中考文言文部分18分,其中11分为课本内容)。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常常成了很多学生的做法,而且颇有成效;所以就养成了不注重平时积累,不注重理解思考的学习习惯。而高考的考察则大部分是能力型的,是对语言的一种综合考查,即使基础知识部分也不是原题照搬,也要依靠平时的留心积累,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思考做基础。学生到了高中后,像在初中时那么“努力”地学习语文,效果却不理想,又得不到有效的帮助,遇到困难很容易心灰意冷。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这谁都知道,可真正重视并实践的并不多,可见并未引起真正的重视,因此探讨“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二、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重难点
从教学实践和考试分析看,我感到初高中语文在语法、文言文、写作三个方面脱节较大,是衔接的重难点。
第一个急需衔接的环节是语法,这里主要指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复句、句式等内容。在语法这个环节上,高中学生很容易被忽略:由于中考语文试卷不涉及它,所以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就难免忽略它;而高中教师又感觉这个知识点是初中就该解决的,更因为课程进度、时间等方面的困难而无法过多顾及;由此造成了高中学生的这根“软肋”。
第二个急需衔接的环节是文言文。文言文阅读初中要求“理解基本内容”,高中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文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初中生对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不太了解,即使知道一点,也是靠死记硬背下来的;同时因为所学文言浅显易懂,导致缺乏足够的文言语感积累。学生上高中后最不适应的就的是有关文言文教学这一块。
第三个急需衔接的环节是作文教学,许多高中生的习作还带有初中生的稚气,缺乏深度和广度。初中阶段作文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高中阶段则要求“作文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其实,学生上高中后,经过一两次考试,都能感觉到初中作文与高中作文的差距。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没有足够的积累,所以有时刻意追求深度和广度,却倒反连初中作文都不如。高中作文,总是让学生深受伤害。
语法、文言文、作文这三个环节的衔接,仅从课本上看,不太容易察觉;易导致师生的麻痹,从而造成语文知识链环的断裂,使不少学生整个高中的语文学习不在状态。所以,做好这三个环节的衔接,是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须尽力而为的。
三、初高中语文衔接的具体做法
“不考不学”,“考什么学什么”,这是人之常情,作为高中老师不必对初中老师有太多的苛求,只能是主动地挑起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重任,扎实地去解决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我想谈一些具体做法:
做法一:用好“感悟本”,重视预习和复习。高中基本不考课本的内容,导致学生不重视文本,而高中阶段课文篇幅长、知识容量大、难点多,做好预习和复习对高中语文尤其是文言文学习有很大作用。预习要求做到明了“文章的主旨、内容、结构及文章值得学习模仿的地方。”复习要求明了“这一单元有何收获,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还有哪方面的不足”。通过检查“感悟本”,促使学生形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用学生的体会(高中生不太愿意主动发言,但很重视教师对他们的肯定),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
做法二:文言教学,注重引入语法,注重朗读积累。高中阶段要把相关的一些语法知识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在面对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文言翻译时,能运用简单的语法知识进行分析,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文言语感的提高在于多朗读积累,要充分利用课本、练习或考试卷中的所有文言文,要求读得流畅,有了几百次的朗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做法三:提高课外阅读质量,重视摘抄。提高文章的深度与广度,最扎实的办法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目前高中部推广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较好的提高阅读质量的效果;另一个有效的方式是:每个星期布置摘抄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甚至好的文章,让学生一字一句的抄下来,并写下自己的评价。量变会产生质变的,这种文化的积淀对高中生提高文学修养和作文能力会有很大帮助的。
做法四:作文训练,回归文体。话题作文盛行,学生作文缺乏文体意识,重视学生的文体训练有助快速提高作文水平。具体做法是进行作文提纲训练,每类文体要熟记5篇左右经典范文,并理出提纲。此外经常性地进行文体小训练,例如:为一个观点选择1—3个例证或引证等等作文片断训练。文体明确了,结构知道怎么安排了,再在摘抄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充实文章的内容,好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以上四种做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在师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坚持。同时,如果初中老师能在初中阶段就为学生做一些相应的引导,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四、新课改下初高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衔接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在发生改变。
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人——教师。在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实践,让我对二者的教学特点有了较深的体会。初中进行了多年的课改,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尤其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较多。高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高中语文在教学中紧扣应试,在学法指导上效果显著;高中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法指导。
在上公开课《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尽量融合高中教师的学法指导的优势和初中教师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长处,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老师们评价这一堂课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课程的衔接。这节公开课的优点有三:一是重视学法指导,充分体现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对演讲及演讲稿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其二是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平等、和谐的师生观,体现了师生平等、合作、教学相长。其三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扎实深入,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得以体现。这堂公开课得到师生的肯定,得益于较好地糅合了初高中教师的教学特色,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中有了明显的改进。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我认为,高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要坚持高中语文做得很好的方面——充分体现语文课的工具性,扎实地落实学法指导(从课改实践看,这也是初中课改做得不够的地方)。其二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初中相比,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师一言堂的教法相当普遍,这种呆板的教学环境对经过初中课改的学生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初中及高中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切实感受到: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初中教师多了解高中教材,高中教师多研究初中教材,大家共同探讨,从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上做好衔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扎实地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