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数学科目也从具体发展到抽象,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教师必须面对和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教会学生学会预习、读议, 启发学生思维并归纳知识的延伸。
[关键词]认知结构;变化;知识系统化;延伸
跨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死记硬背,认知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有些学生因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中学的学习内容与小学截然不同,不但内容新、知识广,而且难度大、要求高,仅仅靠死记硬背得不到成效。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忽视解题过程,只是看结果,书写马虎又不规范。教师要教会学生,解题前要仔细弄清题意,再考虑解答方法;要有解答的详细步骤和过程,并能清楚每一解题步骤依据是什么,对学生的书面练习提出严格要求。
二、课前预习,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当天功课的前提下应每天预习。在未养成预习习惯前,教师要进行预习指导,可以在黑板上帮助写一些预习提纲。如讲授有理数混合运算前,给出预习提纲:有理数的运算我们学过哪几种?其中一级运算、二级运算、三级运算分别有那些?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如何?问题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是对已学过的有理数运算的概括总结,又涵盖了新课重点、难点,为新课讲授奠定了基础。
三、读读议议,开发学生的智力宝库
“读议讲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经验。在读和议之前,教师板书提纲,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读议时就有目的、有方向。如在讲“有理数除法法则”时,可提问:“什么样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大于它本身?小于它本身?”让学生议论。有一个学生就归纳得很好:“正负1的倒数等于它的本身,大于0而小于1的倒数,大于-1而小于0的倒数都小于它本身。”学生有了读议习惯后,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巡回指导上,听学生的争论,解答疑问参与讨论,然后归纳小结或引导学生小结练习。
四、启发思维,加强对定义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建立概念,不仅要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局部到全体的观察方法,还要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一切分析、推理、想象都要依据和运用概念,通过透彻理解和灵活应用概念掌握运算的技巧。
1.新的概念及时练。如在讲到“绝对值的概念”时,教师可提出例题: 3的绝对值是多少?-3的绝对值是多少?绝对值是3的数有哪几个?绝对值是0的数呢?有没有绝对值是-5的数?为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们对绝对值的概念就实现了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
2.重要概念着重练。在讲新的重要概念之后,除选配比较简单的习题用于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外,还需用概念全面分析和正确解答问题。如教师讲授“绝对值概念”时,给出例题:x、y为有理数,已知x=3,y=4,求x-y的值。对于这样的问题,刚刚开始接触绝对值的学生,往往很难下手,可以引导学生先分别求解x、y,再以讨论的形式求x-y的值,即巩固了绝对值的概念,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技能。
3.易混概念对比练。易混概念是学习中的难点,既要讲清相同点和相异点,还要加强对比练习。如讲授“乘方”,为了使学生正真理解乘方的定义,可给出习题,学生通过练习比较既掌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又能区别它们的相异点。
五、归纳延伸,师生共同探究答疑解惑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创设新颖的情景和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教师应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式及多种感官参与和探究新知。在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初步完成新知识的内化过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方法、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经过以上教学环节,基本上使学生掌握了新知,但教师仍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充分质疑,教师耐心答疑解惑;尔后分层练习,熟练技能、技巧;最后再变式提高,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从小学学习方法迅速适应中学数学学习方法。
责任编辑 满令怡
[关键词]认知结构;变化;知识系统化;延伸
跨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死记硬背,认知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有些学生因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中学的学习内容与小学截然不同,不但内容新、知识广,而且难度大、要求高,仅仅靠死记硬背得不到成效。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忽视解题过程,只是看结果,书写马虎又不规范。教师要教会学生,解题前要仔细弄清题意,再考虑解答方法;要有解答的详细步骤和过程,并能清楚每一解题步骤依据是什么,对学生的书面练习提出严格要求。
二、课前预习,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当天功课的前提下应每天预习。在未养成预习习惯前,教师要进行预习指导,可以在黑板上帮助写一些预习提纲。如讲授有理数混合运算前,给出预习提纲:有理数的运算我们学过哪几种?其中一级运算、二级运算、三级运算分别有那些?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如何?问题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是对已学过的有理数运算的概括总结,又涵盖了新课重点、难点,为新课讲授奠定了基础。
三、读读议议,开发学生的智力宝库
“读议讲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经验。在读和议之前,教师板书提纲,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读议时就有目的、有方向。如在讲“有理数除法法则”时,可提问:“什么样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大于它本身?小于它本身?”让学生议论。有一个学生就归纳得很好:“正负1的倒数等于它的本身,大于0而小于1的倒数,大于-1而小于0的倒数都小于它本身。”学生有了读议习惯后,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巡回指导上,听学生的争论,解答疑问参与讨论,然后归纳小结或引导学生小结练习。
四、启发思维,加强对定义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建立概念,不仅要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局部到全体的观察方法,还要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一切分析、推理、想象都要依据和运用概念,通过透彻理解和灵活应用概念掌握运算的技巧。
1.新的概念及时练。如在讲到“绝对值的概念”时,教师可提出例题: 3的绝对值是多少?-3的绝对值是多少?绝对值是3的数有哪几个?绝对值是0的数呢?有没有绝对值是-5的数?为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们对绝对值的概念就实现了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
2.重要概念着重练。在讲新的重要概念之后,除选配比较简单的习题用于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外,还需用概念全面分析和正确解答问题。如教师讲授“绝对值概念”时,给出例题:x、y为有理数,已知x=3,y=4,求x-y的值。对于这样的问题,刚刚开始接触绝对值的学生,往往很难下手,可以引导学生先分别求解x、y,再以讨论的形式求x-y的值,即巩固了绝对值的概念,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技能。
3.易混概念对比练。易混概念是学习中的难点,既要讲清相同点和相异点,还要加强对比练习。如讲授“乘方”,为了使学生正真理解乘方的定义,可给出习题,学生通过练习比较既掌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又能区别它们的相异点。
五、归纳延伸,师生共同探究答疑解惑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创设新颖的情景和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教师应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式及多种感官参与和探究新知。在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初步完成新知识的内化过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方法、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经过以上教学环节,基本上使学生掌握了新知,但教师仍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充分质疑,教师耐心答疑解惑;尔后分层练习,熟练技能、技巧;最后再变式提高,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从小学学习方法迅速适应中学数学学习方法。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