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进入20世纪90年代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靠近沙漠腹地的彩南油田和处在沙漠腹地的石西油田先后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同处沙漠腹地的这片广袤的区域——石南地区和基东地区引起了克拉玛依众多石油勘探科技人员极大的兴趣。
1993年7月21日,石南1井在石南2号背斜的高点上开钻。
梁承敏說,我不相信石南地区的这几个构造都不装油
不过,这段岩心没有立即给克拉玛依带来惊喜,在有些显示的侏罗系西山窑组2926米至2932米井段试油却没有“搞头”。
梁承敏绝不相信在石南地区这样一个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几个构造当中全都是空的。
他是1989年从野外队调到地物所从事资料解释工作的,1993年开始担任了课题长,具体负责“准噶尔盆地腹部基东地区地震地质解释”项目工作。
所谓“地震解释”,简单的说就是将一线地震队采集的地震资料经过处理后,形成地震剖面,资料解释人员再在地震剖面上进行复杂的综合对比、成图发现圈闭、确定油气聚集有利区的过程。这个过程,这类似于警察破案——将现场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综合分析,找到犯罪嫌疑人的特征。
石油地球物理研究所大院很小,办公室与职工居住区很近,相距步行只需5分钟。多年来科研人员已经养成了习惯,晚饭后都自觉来到办公室加班,忙工作和课题。科学研究其实是没有什么捷径的,需要科研工作者沉下心,将每个难点逐一用“笨办法”破解。“从接到项目开始,我们每天基本就有两件事:吃饭和作图。如果要算工作时间的话,那肯定每天都远远超过十个小时了。”梁承敏说。
地物所的每间办公室里都有一个长五六米、宽两三米的大桌子。这就是他们的作图桌,是为了能铺开大比例尺的图纸。
在搜寻石南油迹的过程中,在成图时,有时大家还要脱了鞋、趴在桌子上作图。
夏季的夜晚是作图的好时机,因为附近机场,这时飞机起降的次数少,轰鸣声小了许多,比较安静。那个年代,办公室里是没有空调的,夏季炎热,电扇也不敢开,因为会把图纸吹乱。为了不让头上的汗水落到图纸、手上的汗水弄皱图纸,梁承敏和项目组的6个同事都要不停的擦汗,还要带上白手套绘图。
从1993年春天到1994年春天,整整一年的努力之后,新发现和证实了8个圈闭,其中石南9号背斜,经过综合评价被确定为最有利的构造之一。
1995年5月,地调处经过慎重研究,向新疆石油管理局提交了一个井位建议——在石南9号背斜东高点部署一口预探井——石南4井。
1996年3月17日,石南油田被发现
1996年3月17日,在石南5井的侏罗系头屯河组2560米至2552米射孔,用6毫米油嘴求产,日产油24立方米,天然气4896立方米,油层的厚度是20.6米。
1996年在7月23日,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干部大会召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永一高度评价了新疆石油管理局领导班子的工作,他说:“今年在石南9号背斜侏罗系突破性的发现,说明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形势非常好,是全行业最好的!”
以石南4井为地理中心的石南油田1998年正式投入开发,当年生产原油就达到了19万吨。
1999年,包括石南4井区、石南7井区和基002井区都投入了开发,所以,到这一年年底,石南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飙升到了41万吨。
2002年7月14日开钻,8月21日完钻,完钻井深2896米,完钻地层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在9月4日射开头屯河组2511—2520米井段之后,用7.5毫米油嘴试产,日产原油18.3吨,日产天然气2120立方米,这就发现了石南油田一个新的油区——石南21井区。
那么,这个井区到底有多大呢?新疆油田公司决定进行重点评价。
由于新区块北接陆梁油田、南靠石西油田,都是亿吨级大油田,所以,中石油也很重视。
于是,在石南21井试出油不久,石南21井区就被中石油列为2003年股份公司重点评价区块。为了保证最终的评价效果,新疆油田公司专门成立了由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工程、钻井、采油、地面集输、经济评价等各专业人员组成的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组,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2002年8月底,新疆油田公司为了评价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大战略中,首先启动了“石南4井东三维地震”工程。
2002年12月26日,275队提前5天完成了石南4井东三维详探任务。275队这时还不知道,他们这三个月的工作对后来的石南油田乃至整个克拉玛依的意义有多大——他们的地震成果,使克拉玛依人让石南油田这簇水晶又增长了一大块。
“注采同步”是“勘探开发一体化”靓丽的一笔
2003年12月底,油藏评价所的工程师张有平和刘文峰上报了石南21井区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696万吨。
勘探工作开展的同时,石南21井区的开发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在2003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石南21井区先后实施开发试验井17口、开发控制井实施7口。当年已经形成了商业性原油进行外输。
但这远远不是“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全部内涵——2003年底,新疆油田公司已经在酝酿“注采同步”的事情了。
一般来说,新开发的油田因为地层本身存在原始的压力,当油层与地面的采油通道建立之后,原油会自动往外喷涌。但长时间依靠地层自身压力生产原油,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地层压力释放完之后,这口井就不会再自己喷油了。而喷出的油也往往只占整个油藏原油总量的10%不到,剩下的大部分原油就需要依靠人为增加地层压力的办法,把原油推出来。
传递压力的媒介,一般用水,这种人工加压的方式就是“注水”。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克拉玛依将及时注水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只要发现油井压力出现降低的情况,就及时注水,补充地层压力。
而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南21井区,提出的口号是“注采同步”——就是采油工作和注水工作同步进行,力图实现油层压力基本不随着原油的采出而降低。
这对于属于低渗透性油层的石南21井区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2003年,在石南21井区虽然打了几口开发井,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油层压力还基本没有被释放。
那么,当规模开采的日子到来之前,必须要做好能随时注水的准备。
2004年4月3日,“石南21井区集中处理站注水系统工程”开工了。原计划是10月份竣工投产。但是,建设包括3座1000立方米的注水罐和6台注水泵的注水系统,油建公司仅仅用了75天。
2004年7月1日,注水系统正式投产。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说:“这是克拉玛依四十多年来在低渗透油田首次实现注采同步。”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在石南21井区的科学开发过程中,有了新解——
磨刀既可以多砍柴,更可以砍好柴、快砍柴,那些原本不好砍的硬树根,都有效地得到了利用。
正因为如此,在注水系统开工整整一年之后的2005年4月3日,石南21井区的日产量达到了2500吨。
戴雄军编制的开发方案几乎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
2005年10月份,稀油组组长王兆峰把石南31井区水平井方案设计编制工作交给了设计师戴雄军。
“态度决定一切。尤其是第一次打水平井大仗。”这是王兆峰的理由。
戴雄军的工作作风是认真负责、踏实稳重。
研究院有一个好作风: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每年,各个科研所都要派遣设计师们轮流在现场蹲点,避免任何闭门造车的可能。这一年,恰好轮到戴雄军在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蹲点。
一边要跑现场,一边要做设计,这对于戴雄军来说并不是负担:“刚好啊!这对我搞石南31井区的水平井设计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2006年一年當中,戴雄军的工作流程大体如此:白天跑现场,晚上和节假日做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指导现场实践,现场实践检验室内设计。用“大脑一片茫然”来形容戴雄军刚刚接手任务时的感觉不为过分:“着重针对哪个层位布井?部署多少口井?每口井的走向要怎样?水平段多长……”
他先把石南31井区的地质资料和直井钻井、试油和生产资料翻了个遍,搞清了油层的走向和厚度变化情况。两千多米深的地下情况在他眼前逐渐清晰了起来。
然后,这名谨慎的湖南人决定先打一口对比井摸摸底——
他在正常生产的石309井附近设计了一口针对油层只有2.5米厚的清水河组上层的水平井——SNHW816井。
石309井日产原油八九吨,而按照他设计完钻的SNHW816井,实际日产量达到了三十吨左右。
这口井给他带来了信心:“这样的设计是可以让石南31井区产生良好效益的。”
而第二口水平井——SNHW805井用10毫米油嘴外排,日产液162吨、天然气约7800立方米。
而且,这口井从完井到见油仅仅用了5天的时间。
随着他井位设计的增加,石南31井区水平井的数量逐渐增多。
“哪个井位下面的油层在多少米的位置”、“什么时候应该到油层了”,这两个最关键的问题,因为随身带着的“岩屑实物剖面”,让戴雄军非常清楚。
这个“岩屑实物剖面”是开发公司地质办公室主任崔新疆给他制作的“蹲点礼物”——把石南31井区每个层位的岩屑按照井深的比例和井身的顺序排列好。
这样一来,并没搞过地质勘探工作的戴雄军拿着这玩意儿在现场对照着返出的岩屑,就一目了然了。
但地下的油层绝对不是按照教科书所描绘的方式有规律地展开。
在一口井的造斜钻进过程中,戴雄军拿着“岩屑实物剖面”蹲在地质房门口对照着刚刚从振动筛上捞出来的岩屑。
他发现,地层“迟到”了——2450米处没有出现应该出现的层位。这说明这口井油层上面覆盖着的盖层比其他井的厚,油层位置更深了。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按照既定的设计轨迹造斜的话,钻头将进入没有原油的“干层”。
他立刻与现场主管轨迹控制的钻井工艺研究院的水平井工程师于建克讨论解决办法。
于建克快速计算出地层迟到的距离,当即决定:“把现在井下造斜率为1.75度的螺杆更换为造斜率稍小的1.5度的螺杆,刚好可以在钻头转为水平方向时准确进入油层。”
戴雄军在轨迹控制房盯着电脑屏幕上钻头的轨迹,心里砰砰直跳:“那一刻,我是真正理解了发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那些科学家当时的心情了!”当屏幕上钻头的标志准准地与A点的标志完全重合的时候,戴雄军的一颗心才算落了地。
2006年,戴雄军在石南31井区所部署的16口水平井,对油层的钻遇率达到了98%。
这是一个放在全世界水平井设计领域都足以傲人的数据。用一个大家能理解的比喻:扔进喀纳斯湖中的100颗缝衣针,用了一种方法,找到了98颗。
石南油田投入开发11年了,截止到2008年底,总共生产原油968万吨。拥有油井数量765口,开井665口。近三年来,年产量都保持在两百万吨左右。2008年,石南油田获得中油股份公司“高效开发油田”的称号。石南油田是新疆油田公司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岩性油田。
2009年7月10日,石131井在侏罗系头屯河组射孔后见到了油流。
这标志着石南地区发现了新的油藏——是一个千万吨储量规模的场面,目前正在评价过程中。
作为克拉玛依最年轻的高产油田,石南油田正在青春飞扬!
责任编辑 全照立
1993年7月21日,石南1井在石南2号背斜的高点上开钻。
梁承敏說,我不相信石南地区的这几个构造都不装油
不过,这段岩心没有立即给克拉玛依带来惊喜,在有些显示的侏罗系西山窑组2926米至2932米井段试油却没有“搞头”。
梁承敏绝不相信在石南地区这样一个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几个构造当中全都是空的。
他是1989年从野外队调到地物所从事资料解释工作的,1993年开始担任了课题长,具体负责“准噶尔盆地腹部基东地区地震地质解释”项目工作。
所谓“地震解释”,简单的说就是将一线地震队采集的地震资料经过处理后,形成地震剖面,资料解释人员再在地震剖面上进行复杂的综合对比、成图发现圈闭、确定油气聚集有利区的过程。这个过程,这类似于警察破案——将现场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综合分析,找到犯罪嫌疑人的特征。
石油地球物理研究所大院很小,办公室与职工居住区很近,相距步行只需5分钟。多年来科研人员已经养成了习惯,晚饭后都自觉来到办公室加班,忙工作和课题。科学研究其实是没有什么捷径的,需要科研工作者沉下心,将每个难点逐一用“笨办法”破解。“从接到项目开始,我们每天基本就有两件事:吃饭和作图。如果要算工作时间的话,那肯定每天都远远超过十个小时了。”梁承敏说。
地物所的每间办公室里都有一个长五六米、宽两三米的大桌子。这就是他们的作图桌,是为了能铺开大比例尺的图纸。
在搜寻石南油迹的过程中,在成图时,有时大家还要脱了鞋、趴在桌子上作图。
夏季的夜晚是作图的好时机,因为附近机场,这时飞机起降的次数少,轰鸣声小了许多,比较安静。那个年代,办公室里是没有空调的,夏季炎热,电扇也不敢开,因为会把图纸吹乱。为了不让头上的汗水落到图纸、手上的汗水弄皱图纸,梁承敏和项目组的6个同事都要不停的擦汗,还要带上白手套绘图。
从1993年春天到1994年春天,整整一年的努力之后,新发现和证实了8个圈闭,其中石南9号背斜,经过综合评价被确定为最有利的构造之一。
1995年5月,地调处经过慎重研究,向新疆石油管理局提交了一个井位建议——在石南9号背斜东高点部署一口预探井——石南4井。
1996年3月17日,石南油田被发现
1996年3月17日,在石南5井的侏罗系头屯河组2560米至2552米射孔,用6毫米油嘴求产,日产油24立方米,天然气4896立方米,油层的厚度是20.6米。
1996年在7月23日,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干部大会召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永一高度评价了新疆石油管理局领导班子的工作,他说:“今年在石南9号背斜侏罗系突破性的发现,说明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形势非常好,是全行业最好的!”
以石南4井为地理中心的石南油田1998年正式投入开发,当年生产原油就达到了19万吨。
1999年,包括石南4井区、石南7井区和基002井区都投入了开发,所以,到这一年年底,石南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飙升到了41万吨。
2002年7月14日开钻,8月21日完钻,完钻井深2896米,完钻地层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在9月4日射开头屯河组2511—2520米井段之后,用7.5毫米油嘴试产,日产原油18.3吨,日产天然气2120立方米,这就发现了石南油田一个新的油区——石南21井区。
那么,这个井区到底有多大呢?新疆油田公司决定进行重点评价。
由于新区块北接陆梁油田、南靠石西油田,都是亿吨级大油田,所以,中石油也很重视。
于是,在石南21井试出油不久,石南21井区就被中石油列为2003年股份公司重点评价区块。为了保证最终的评价效果,新疆油田公司专门成立了由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工程、钻井、采油、地面集输、经济评价等各专业人员组成的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组,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2002年8月底,新疆油田公司为了评价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大战略中,首先启动了“石南4井东三维地震”工程。
2002年12月26日,275队提前5天完成了石南4井东三维详探任务。275队这时还不知道,他们这三个月的工作对后来的石南油田乃至整个克拉玛依的意义有多大——他们的地震成果,使克拉玛依人让石南油田这簇水晶又增长了一大块。
“注采同步”是“勘探开发一体化”靓丽的一笔
2003年12月底,油藏评价所的工程师张有平和刘文峰上报了石南21井区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696万吨。
勘探工作开展的同时,石南21井区的开发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在2003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石南21井区先后实施开发试验井17口、开发控制井实施7口。当年已经形成了商业性原油进行外输。
但这远远不是“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全部内涵——2003年底,新疆油田公司已经在酝酿“注采同步”的事情了。
一般来说,新开发的油田因为地层本身存在原始的压力,当油层与地面的采油通道建立之后,原油会自动往外喷涌。但长时间依靠地层自身压力生产原油,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地层压力释放完之后,这口井就不会再自己喷油了。而喷出的油也往往只占整个油藏原油总量的10%不到,剩下的大部分原油就需要依靠人为增加地层压力的办法,把原油推出来。
传递压力的媒介,一般用水,这种人工加压的方式就是“注水”。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克拉玛依将及时注水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只要发现油井压力出现降低的情况,就及时注水,补充地层压力。
而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南21井区,提出的口号是“注采同步”——就是采油工作和注水工作同步进行,力图实现油层压力基本不随着原油的采出而降低。
这对于属于低渗透性油层的石南21井区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2003年,在石南21井区虽然打了几口开发井,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油层压力还基本没有被释放。
那么,当规模开采的日子到来之前,必须要做好能随时注水的准备。
2004年4月3日,“石南21井区集中处理站注水系统工程”开工了。原计划是10月份竣工投产。但是,建设包括3座1000立方米的注水罐和6台注水泵的注水系统,油建公司仅仅用了75天。
2004年7月1日,注水系统正式投产。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说:“这是克拉玛依四十多年来在低渗透油田首次实现注采同步。”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在石南21井区的科学开发过程中,有了新解——
磨刀既可以多砍柴,更可以砍好柴、快砍柴,那些原本不好砍的硬树根,都有效地得到了利用。
正因为如此,在注水系统开工整整一年之后的2005年4月3日,石南21井区的日产量达到了2500吨。
戴雄军编制的开发方案几乎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
2005年10月份,稀油组组长王兆峰把石南31井区水平井方案设计编制工作交给了设计师戴雄军。
“态度决定一切。尤其是第一次打水平井大仗。”这是王兆峰的理由。
戴雄军的工作作风是认真负责、踏实稳重。
研究院有一个好作风: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每年,各个科研所都要派遣设计师们轮流在现场蹲点,避免任何闭门造车的可能。这一年,恰好轮到戴雄军在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蹲点。
一边要跑现场,一边要做设计,这对于戴雄军来说并不是负担:“刚好啊!这对我搞石南31井区的水平井设计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2006年一年當中,戴雄军的工作流程大体如此:白天跑现场,晚上和节假日做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指导现场实践,现场实践检验室内设计。用“大脑一片茫然”来形容戴雄军刚刚接手任务时的感觉不为过分:“着重针对哪个层位布井?部署多少口井?每口井的走向要怎样?水平段多长……”
他先把石南31井区的地质资料和直井钻井、试油和生产资料翻了个遍,搞清了油层的走向和厚度变化情况。两千多米深的地下情况在他眼前逐渐清晰了起来。
然后,这名谨慎的湖南人决定先打一口对比井摸摸底——
他在正常生产的石309井附近设计了一口针对油层只有2.5米厚的清水河组上层的水平井——SNHW816井。
石309井日产原油八九吨,而按照他设计完钻的SNHW816井,实际日产量达到了三十吨左右。
这口井给他带来了信心:“这样的设计是可以让石南31井区产生良好效益的。”
而第二口水平井——SNHW805井用10毫米油嘴外排,日产液162吨、天然气约7800立方米。
而且,这口井从完井到见油仅仅用了5天的时间。
随着他井位设计的增加,石南31井区水平井的数量逐渐增多。
“哪个井位下面的油层在多少米的位置”、“什么时候应该到油层了”,这两个最关键的问题,因为随身带着的“岩屑实物剖面”,让戴雄军非常清楚。
这个“岩屑实物剖面”是开发公司地质办公室主任崔新疆给他制作的“蹲点礼物”——把石南31井区每个层位的岩屑按照井深的比例和井身的顺序排列好。
这样一来,并没搞过地质勘探工作的戴雄军拿着这玩意儿在现场对照着返出的岩屑,就一目了然了。
但地下的油层绝对不是按照教科书所描绘的方式有规律地展开。
在一口井的造斜钻进过程中,戴雄军拿着“岩屑实物剖面”蹲在地质房门口对照着刚刚从振动筛上捞出来的岩屑。
他发现,地层“迟到”了——2450米处没有出现应该出现的层位。这说明这口井油层上面覆盖着的盖层比其他井的厚,油层位置更深了。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按照既定的设计轨迹造斜的话,钻头将进入没有原油的“干层”。
他立刻与现场主管轨迹控制的钻井工艺研究院的水平井工程师于建克讨论解决办法。
于建克快速计算出地层迟到的距离,当即决定:“把现在井下造斜率为1.75度的螺杆更换为造斜率稍小的1.5度的螺杆,刚好可以在钻头转为水平方向时准确进入油层。”
戴雄军在轨迹控制房盯着电脑屏幕上钻头的轨迹,心里砰砰直跳:“那一刻,我是真正理解了发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那些科学家当时的心情了!”当屏幕上钻头的标志准准地与A点的标志完全重合的时候,戴雄军的一颗心才算落了地。
2006年,戴雄军在石南31井区所部署的16口水平井,对油层的钻遇率达到了98%。
这是一个放在全世界水平井设计领域都足以傲人的数据。用一个大家能理解的比喻:扔进喀纳斯湖中的100颗缝衣针,用了一种方法,找到了98颗。
石南油田投入开发11年了,截止到2008年底,总共生产原油968万吨。拥有油井数量765口,开井665口。近三年来,年产量都保持在两百万吨左右。2008年,石南油田获得中油股份公司“高效开发油田”的称号。石南油田是新疆油田公司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岩性油田。
2009年7月10日,石131井在侏罗系头屯河组射孔后见到了油流。
这标志着石南地区发现了新的油藏——是一个千万吨储量规模的场面,目前正在评价过程中。
作为克拉玛依最年轻的高产油田,石南油田正在青春飞扬!
责任编辑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