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带动了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并且对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趋利避害,实施有效控制,合理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集直观、动态、形象于一身,调动的是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全面参与。多媒体所创设出来的画面情境,往往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燃起探究的欲望。
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动画,向学生播放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教师问:同学们猜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圆心,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子在行驶时又快又稳。教师问: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答:想。教师引导说,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他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破难解疑
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抽象性,因此,学生对有些概念的揭示、公式的建构往往感到困难。教师如果能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巧妙地利用多媒体鲜明、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用动画演示:有两辆汽车,由动画显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这样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学生很快的找到和掌握了这些特征,紧接着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Flash动画的直观演示,化静为动,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丰富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向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等背景)下,通过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适合的信息资源,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客观前提。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资源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几幅例图,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我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航空、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促进学生准确地理解与构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开拓思维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采用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处理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因此,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剌激不是单一的剌激,而是诸如视觉、听觉,甚至包括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这种刺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进入视听并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分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励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事例,如播放从电视台录制的我国科学家在计算修建三峡水库时需要的原材料、挖掘的土石方和库区的蓄水量、电站的发电量及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诸方面的直接贡献等各种数据概况,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我国科技的创新情况,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此外,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几何图形的移动、折叠、剪拼等变换中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们要积极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集直观、动态、形象于一身,调动的是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全面参与。多媒体所创设出来的画面情境,往往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燃起探究的欲望。
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动画,向学生播放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教师问:同学们猜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圆心,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子在行驶时又快又稳。教师问: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答:想。教师引导说,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他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破难解疑
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抽象性,因此,学生对有些概念的揭示、公式的建构往往感到困难。教师如果能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巧妙地利用多媒体鲜明、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用动画演示:有两辆汽车,由动画显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这样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学生很快的找到和掌握了这些特征,紧接着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Flash动画的直观演示,化静为动,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丰富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向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等背景)下,通过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适合的信息资源,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客观前提。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资源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几幅例图,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我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航空、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促进学生准确地理解与构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开拓思维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采用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处理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因此,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剌激不是单一的剌激,而是诸如视觉、听觉,甚至包括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这种刺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进入视听并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分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励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事例,如播放从电视台录制的我国科学家在计算修建三峡水库时需要的原材料、挖掘的土石方和库区的蓄水量、电站的发电量及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诸方面的直接贡献等各种数据概况,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我国科技的创新情况,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此外,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几何图形的移动、折叠、剪拼等变换中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们要积极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