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动的多媒体把孩子们变成写话大王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xi58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九月,笔者和一年级的孩子们交上了朋友。看到他们课堂上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那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倍感欣慰。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考试中的看图说话是孩子们最大的弱点。很多孩子不会下笔或者仅仅用简短的一句话就把图片上的内容写完了。这样低效率的教学,让我很是头疼。但我深知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最初的训练,没有低段看图写话的训练,哪来写作文的扎实底子。
  反思自己的教学,显得过于传统。出示一幅图片,我让孩子们对着这幅图片说话,在整个过程中以老师一连串的问题拼凑成了一段写话。可是孩子们并不喜欢这样的课。老师的表达枯燥无味,教学了无生趣。所以我想到了将多媒体融入到看图写话的教学中来。尝试了一段时期的教学后,我受益良多。
  一、将静图变动图,抓细节,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合理化观察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黑板上贴出一张图,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发现学生的观察是凌乱的,而且会忽视很多重要细节。而会看图是写好话的前提,我力求教会学生把握图片的主题大意,所以我在用课件出示的图片中着重突出了趣味性和图中人物的特征性。比如一年级教本的语文园地中有名为《小兔运南瓜》这样几幅图。我想这不就是看图写话的好材料嘛!在课件的开始,我就出示一只可爱的动画兔子,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只兔子。这样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喜欢兔子那对宝石般的眼睛,有的说喜欢兔子那长长的耳朵。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对比一下兔子和南瓜的大小,孩子们通过看图就能体会到对于大大的南瓜,兔子的力气远远不够。学生对图画中隐含的信息一下子就领悟了。这时,我再让孩子们看看兔子的表情。动画的兔子虽然没有说话,可是却皱了皱眉头,我顺势问孩子们:兔子是什么表情啊?猜猜它在想什么?孩子们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经验马上就有了答案。我又让孩子们看看这个大大的南瓜,它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觉得大大的南瓜虽然拿不动,但是可以滚动起来。学到这里,我让孩子们把刚才的看图体验写了下来。通过动图的演示形式,避免了孩子们一些散乱的信息收集,让孩子们最快地可以发现和体验到图片中具有关键性的提示信息从而领悟题意。
  二、通过情景再现,让孩子们的写话有血有肉。
  孩子们通过欣赏动图,爱说想写固然是一个好的开头,可是对于相比表达较弱的孩子们真正动起笔来却往往是几句了事。比如我又利用了一年级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图片来作为我写话训练的素材,有这样两幅图:第一幅图是个男孩子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第二幅图中这个男孩子和父亲面对面。孩子们看到图片,能理解图中的意思,可是写出来却是干巴巴的。于是我在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过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生动的动画故事——《列宁的故事》。故事中的列宁小时候也不小心把姑妈家的花瓶打碎了,由于害怕姑妈的责备,他也不敢说出实话。后来在妈妈的教育下,他勇敢地向姑妈说出了事实的真相。在这个动画故事中,我加入了列宁和姑妈的对话,事先录了一段列宁和姑妈之间的对话。我让孩子们仔细听,提醒孩子们注意他们说话的语气和内容。接着我把他们之间的对话文本在大屏幕上打出来。我让孩子们小组之间表演,可以模仿文本,也可以自己发挥。在孩子们的表演中,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如何与父亲沟通。在这样一次情景的模拟后,孩子们再次动笔,写下的可是丰富多彩的文字。孩子是一个天生的模仿者,利用多媒体创设看图写话中类似的情境,可以大大地丰富他们的心灵体悟,再将这图人合一的境界流于笔端,写作一气呵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灵魂自由的精灵,只要教育的方法得当,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媒体——这对帮助孩子们飞翔的翅膀,让孩子们的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快乐的旅程。
其他文献
根据新一轮教育新政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广大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苦练基本功,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要关注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艺术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吃透教材内容,把握重点、难点,理清教材脉络,寻找为提高课堂效率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基本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
期刊
探究性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把有关学习内容的结果、结论以及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要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的角色、地位就要改变,上课时不能是一味地讲解、示范或
期刊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综合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达成自己的各项任务。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个人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与别人协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
期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严重倾向,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
期刊
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说话、交际、写作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写作显得较为重要。谈到写作文,好多学生只能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精心设计体验性情境,以其生动鲜活的画面、缤纷的色彩,悦耳的声音来展现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追求和热烈的向往,就有了写好
期刊
小学生到了三年级,就从说话上升为作文。由口头说一段完整的话,一下子变为用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开始是很难适应的。一是不知道以何为题;二是不知道从何起笔;三是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四是难在语言单板、枯燥。几次下来,有些学生不免产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的情绪,如何培养学生喜爱作文也同样是个难题。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中,对三年级作文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期刊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但是它不是设计思想的天马行空。工业化生产之后,人们对设计的关注更加强烈,技术美学理论便应运而生。“技术美是一种附丽于物质功能的美,但是它的审美价值并不是直接来自产品的物质功能和效用本身。技术美是由形式所表现的技术文明的历史内容,它反映了产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及人在创造历史中所取得的自由。”而“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实现设计作品所实践的功能放在突出的
期刊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为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期刊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这就需要创设一种学习气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期刊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做法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念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