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化学实验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介绍新课程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上,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
一、新课程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简介
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课程中是以两种方式来加以组织的。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特色
1.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变化。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讲究知识体系的建构。化学实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技能训练,二是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淡化了这种知识体系,更注重于学生是否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中,是一种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的工具。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这种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解释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用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变化。
(1)化学实验生活化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更好体会化学的魅力。化学实验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
(2)化学实验探究化
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是:教师讲实验,学生“照方抓药”做实验。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这更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
(3)化学实验人性化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倡导创设人性化的实验探究情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化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现象、社会发展中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重要的化学实验史实、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等,作为实验探究情景,导入实验探究活动;倡导用人性化的口吻陈述实验内容,使学生有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
三、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实验教学方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2.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增强实验效果。
教师应深入探索化学实验方案,尤其是演示实验,力求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成本小。例如:焰色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中一个基础的演示实验。几种版本的教材对金属的焰色反应实验的处理,都是用特定的“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作为实验材料,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燃烧来观察实验现象。对于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仍要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3.探究设计实验仪器,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思考、设计更简便的实验仪器,有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解和记忆更深刻牢固。
例如,人教版《化学1》在第50页中探究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鉴别实验装置简单,但是在实验教学上操作麻烦,为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以从能够实现“同时”反应,进一步增强实验的对比性的教学角度出发,设计一套可供同时加热的装置:在大试管中装碳酸钠,小试管中装碳酸氢钠,将产生的气体同时通人澄清石灰水。碳酸钠直接受热,碳酸氢钠间接受热,而碳酸氢钠很快分解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得出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在这种条件不会分解。
四、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探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将化学实验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很高。这种改革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目前中学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有诸多意见,反映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如下。
1.中学教学资源,实验设备严重不足。
2.中学学生人数太多,教师少,课时少,教师难以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3.新课程提倡利用社区学习资源的教学,要求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紧密联系,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挂钩,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客观上难以开展。
尽管新课程改革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来讲,困难重重。但是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提升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上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开拓进取,顺应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将实验教学的方式革新,使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道路越走越宽。可喜的是,目前中学学校领导、教师已经意识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正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
[2]李佳.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化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7.
[3]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4]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上,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
一、新课程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简介
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课程中是以两种方式来加以组织的。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特色
1.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变化。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讲究知识体系的建构。化学实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技能训练,二是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淡化了这种知识体系,更注重于学生是否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中,是一种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的工具。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这种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解释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用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变化。
(1)化学实验生活化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更好体会化学的魅力。化学实验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
(2)化学实验探究化
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是:教师讲实验,学生“照方抓药”做实验。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这更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
(3)化学实验人性化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倡导创设人性化的实验探究情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化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现象、社会发展中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重要的化学实验史实、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等,作为实验探究情景,导入实验探究活动;倡导用人性化的口吻陈述实验内容,使学生有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
三、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实验教学方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2.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增强实验效果。
教师应深入探索化学实验方案,尤其是演示实验,力求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成本小。例如:焰色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中一个基础的演示实验。几种版本的教材对金属的焰色反应实验的处理,都是用特定的“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作为实验材料,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燃烧来观察实验现象。对于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仍要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3.探究设计实验仪器,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思考、设计更简便的实验仪器,有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解和记忆更深刻牢固。
例如,人教版《化学1》在第50页中探究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鉴别实验装置简单,但是在实验教学上操作麻烦,为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以从能够实现“同时”反应,进一步增强实验的对比性的教学角度出发,设计一套可供同时加热的装置:在大试管中装碳酸钠,小试管中装碳酸氢钠,将产生的气体同时通人澄清石灰水。碳酸钠直接受热,碳酸氢钠间接受热,而碳酸氢钠很快分解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得出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在这种条件不会分解。
四、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探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将化学实验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很高。这种改革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目前中学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有诸多意见,反映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如下。
1.中学教学资源,实验设备严重不足。
2.中学学生人数太多,教师少,课时少,教师难以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3.新课程提倡利用社区学习资源的教学,要求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紧密联系,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挂钩,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客观上难以开展。
尽管新课程改革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来讲,困难重重。但是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提升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上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开拓进取,顺应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将实验教学的方式革新,使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道路越走越宽。可喜的是,目前中学学校领导、教师已经意识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正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
[2]李佳.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化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7.
[3]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4]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