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的老母

来源 :大地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的一个傍晚,天已麻麻黒了,老弟打来电话问我:“娘到你那里没有?”我说“没有啊!”老弟说,“她早上就出去了,现在还没回来,会到哪里去呢?”我说,“你赶快去到她经常去的地方找!”
  我很急,老母亲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一年前随来吉首打工的小弟居住。小弟和母亲住老城区,我住新城区,间隔7公里。刚来吉首不久,老母亲在家上卫生间时,摔断了股骨,做了手术,行走不方便。老母亲对汽油特敏感,闻到一口就会心慌作呕,所以特晕车,一上车就会呕。去年大年三十夜,我把她和小弟一家接过来一起吃年夜饭,结果她晕车晕得连年夜饭都没吃成,初一初二都还不新鲜,每次坐车,就像是害一场病,我想她不会搭车来我住的新区。
  她老人家会去哪里呢?迷路了吗?不会,老母亲还很清白很精明。会出什么事故吗?我想老天爷不会这样不长眼吧,不会这样不公平地对待一个慈祥善良的老人吧,母亲她刚摔断了腿啊!我在想,老母亲是不是真的逃离了城市回乡下去了呢?因为她曾几次对我说:“吉首不好坐,我想回去。”我说,你年纪大了,脚又不方便了,家里进进出出,高低不平,又没人专门照顾你,回去不方便,我也不放心。”老母亲说:“我只要自己搞点饭吃,有什么不放心的?吉首又热,车多人多的,吵得很,不好坐。”我说:“反正你不能回去了,你想回去看看,哪天我送你回去看看就是。”后来我听老母亲的邻居给我讲:“婆婆讲过,她讲她哪天一个人回去,跟你们都不讲。”
  我一边等待小老弟的回音,一边在想,是不是我们对她老人家哪些事没做好?突然,葫芦村的村主任刘荣庄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我母亲叫他告诉我,她已回到葫芦镇,晚上就住葫芦镇,明天再回家去,叫我不要担心。
  这一夜我怎么也睡不着,想着腿脚不灵的老母亲回去后怎么生活,想着老母亲住进城来为什么又执意要回去的原因,想着老母亲把我八兄妹抚养长大成人的艰辛......我和妻子也多次给母亲说,让她跟我们一起住,方便些。她就是不答应,说我们的房子大了,坐在里面凉飕飕的,自己老了注意不到卫生,不方便。所以她一直跟着我最小的老弟住。我也知道母亲对幺儿子的疼爱和挂牵,所以我把我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好一些,生活上不让她老人家缺什么,对小老弟一家也尽力帮扶,好让她安心度过晚年。我和我的妻子、兄弟媳妇说,老人家这辈子太辛苦了,太艰难了,太不容易了,我们要好好待她,让她安享晚年。她们都赞成,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没有怠慢老母亲。
  我的老家居住在保靖县葫芦镇东北方向的印山台村。村子坐落在高高的山坡上。这是一个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之地,寨前是约15里长数百米高的悬崖绝壁,只有两条仿佛天梯一样陡峭的路能上去,跟李白《蜀道难》里“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描述好有一比。寨前台地凸悬,视野开阔,无限风光。这里曾是革屯军的一个营盘,统兵官至千总,古城门、古城墙至今仍在。最近刚通了车,从葫芦镇乘车上去,约12分钟。以前不通车,我们走惯了的人上去,都要80分钟,途中还要歇息几次方能到达。而长期以来村里人的油盐酱醋、生活用品生产资料,都要靠人肩挑背驮从葫芦镇运上去。村里缺水,要把谷子变成大米,就要把谷子挑背下山,到葫芦河边的水碾里去碾。特别是到了冬天,冰雪封路,从村里下葫芦镇碾米,打货,那路才是难行的,没有经历过的人,你无法想象到。必须把脚上捆上稻草搓成的绳子,一步一步小心往前挪,要不就要栽跟头,摔下山去。而寨上,田地很少,村里人普遍不够粮吃,常常是靠挖葛蕨、采野菜来填饱肚子。
  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生存环境里,养育了我们八兄妹,你能想象到她有多么地艰难么?就是再艰难,她和父亲一道,吃不成穿不成,也要坚持让我们八兄妹都上学读书。因此,八兄妹都上过学,都有一点文化,只是后来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革命,比我年长的大哥、大姐二姐没有坚持下来。他们长大了,要到生产队做工挣工分,不然就吃不上饭。我觉得我的母亲和千万个慈祥善良的母亲一样,才是真正平凡而伟大的人,才是值得讴歌的人。十多年前,我为此写了一篇讲述母亲故事的文章,叫做《母爱,总这样深》。曾在团省委做过官的我的老同学龙卫平读过后,很感动,他坚持要把这篇文章弄到网上。他在输入这篇文章的时候,边输入边流泪,泪水不停地溅落到键盘上,把键盘都打湿了一大片。输完,他执意要我带他去拜见老母亲,我带他去了,慈祥朴实的母亲又一次让他话语哽咽,动容落泪。
  母亲对我们付出的爱是永远也无法报答的。我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母亲每天都要上山出集体工,不能管我,只好把我送到离家3里地的大队幼儿园。早上,母亲要赶上工,没有时间来看我,但晚上收工时,母亲总要绕道来幼儿园看我,给我一把这样那样的野果子。再后来便是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家里的生活就更苦了,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母亲每天上山挖葛挖蕨和采撷野果实来维持。母亲是寨子里最能干的妇女,每天总能挖回两三捆葛蕨来,或是背着满背的野果实回来。那年月,这些东西就是生命的希望。寨子上许多人都没有熬过去,死了好几十个人,我一家7口却因母亲的勤劳全幸免了。现在想来,这百多斤骨肉,全是母亲的血汗,母亲的心和母亲挖回来的葛蕨和采撷回来的野果捏凝而成的。我家住的寨子上没有完全小学,我在村子里读完四年级,就得到葫芦公社完小去读五年级了。学校空出一大间教室让我们学生自己做饭吃。每个星期,母亲总是把柴米油盐给我备好,可她和家人却常常挨饿。后来我读了中学,因实在交不起大米,就只好走读。每天雄鸡开始报晓时,母亲就得起床做饭,让我好赶到学校早读。春夏秋冬,雨天雪地,母亲天天都要早起。我实在不忍心,有时要自己起来做饭,母亲却不让。她说:“起早了,上课就打不起精神。”母亲就这样,每天以燃烧柴薪的火焰来迎接东方天边的曙光,直到我从初中读到高中,又读完了高中。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离家上学去的时候,她老人家哭了,但是没有哭出声音……离家出外学习和工作很多年,母亲从没捎信叫我回家。一次,她老人家害了一场大病,挨了半个多月,直到医生说她生命难料的时候,才叫家人打电报给我。我急忙赶回家,母亲躺在床上,声音微弱地对我说:“你是国家上的人,工作忙,明天你各回去吧!“母亲说这话的时候眼里转动着泪,但没有流出来。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里,母亲铸成了这种坚毅。这种坚毅让我望尘莫及。就在一年前她摔断腿骨住院时,医生告诉她要做手术,但做手术有一定风险,因为她年纪太大了,要她想好。母亲显示出来的那种从容,那种淡定让我吃惊!在临进手术室去的时候,她的表情非常地自然,很坦然很镇定地对我说:“我年纪大了,总归有那一天,万一我有什么事,你们也不要悲伤,搞好你们各人的工作,后事简简单单办下,不要大手大脚浪费了。”听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我除了流泪,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我是多么地希望母亲能和我们住在一起,希望她过好她生命的晚年,可是她却悄悄地回去了,回到了她洒满汗水,洒满艰辛的那一方山水间。我知道,她深爱着生长她的那一片故土,深爱着成长了她的儿女的那一片故土,深爱着她亲手开垦挖刨的那些坡地......在母亲回到家的这几天里,我也几次回到她的身边,一边给她安排下锅碗瓢盆,衣被炭火,一边试图说服她从返吉首,在城里过。可她说不会再回到吉首坐了。为了打消我劝她回城居住的念头,她对我说:“我不去了,屋里好坐些,空气好些,水也好吃些,到吉首身上痒得很,一天不洗过不得,回来后身上也不痒了,好了。你们的孩子都大了,不要带了,我老了,还能跟你们坐好久啊?莫给你们添麻烦,你们各搞好你们的工作!”
  啊,我似乎明白了,母亲离城回乡,既有她故土难离的情结,更有她对自己孩子的疼爱。母亲对孩子的爱,在她生命终止之前,是不会停止的,只是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其他文献
金属纤维弹    这是一种装有金属导电材料的弹体。爆炸以后,金属纤维变为极细的纤维丝和金属粉尘烟云。它们飘到敌方车辆的发动装置内,会造成电路短路,使发动机熄火或发生其他故障,而瘫痪在那里,从而失去战斗力。如果在敌方发电厂上空爆炸,金属纤维丝落进发电装置或输电线路上,会造成发电机停转或输电线路短路而不能供电。    异味弹    把臭味、辣味或其他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单一或混合制剂填充到炮弹内,
期刊
  
期刊
风儿把花花草草吹乱了,可花儿还是芳香四溢,草儿还是生机勃勃,这就是水儿眼中的一个美丽的世界。  水儿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因为得了严重的心肌炎,不能和小朋友一起活蹦乱跳。每天早晨醒来,水儿都感到胸闷喘不过气,脸色苍白浑身无力,每天妈妈带她去医院吊瓶,妈妈常背地里掉眼泪说:“水儿真可怜!”“但我们的水儿很坚强!”爸爸总是安慰妈妈说。  水儿三年级休学在家。现在水儿10岁了,按理该上四年级了。这一天,
期刊
在别的同学都埋头苦学的高三,他有些“叛逆”。因为一直以来,他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但似乎他并没有在学习上显得有多么的卖力,甚至还有点“不务正业”。  那天,学校宣传栏贴出一张宣传海报,公开招聘选手参加全校性的演讲比赛,获胜者将参加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正在念高三的他,在那张海报面前驻足,来了兴致。报名,写演讲稿,这个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的优秀生,竟然一举夺魁。接着,又在市里的比赛中获奖。  尽管在一些同学
期刊
有一个美国男孩,名叫约翰·戈达德。8岁生日的时候,爷爷将一幅已经卷了边的世界地图作为礼物送给他。男孩对这幅地图爱不释手,一有空闲就要打开来看一看,对上面蓝色、绿色和黄色的标记很感兴趣,缠着爷爷问这问那,小小年纪就把7大洲4大洋装在心中。  在15岁生日的那天下午,戈达德端坐在洛杉矶家中的饭桌边,在黄色便条的顶端认真写下三个字:“My Life List”(我的人生目标),随后一口气列出了127个人
期刊
美国畅销小说家托尔金在初涉小说领域时,曾要朋友等候他作品发表的好消息。一年后,朋友未见他的只言片语。又是一年,报刊杂志上也未有他的一点文字。  一次,两人在街上偶然遇见。朋友好奇地问他小说创作得如何。托尔金高兴地说:“离成功不远了。第一年,我写了13篇小说,都被拒绝了;第二年,我写了10篇,结果还是一样。今年我写了8篇,挺好的,不知能不能发表。  朋友笑道:“其实你是失败了20多次嘛。难道还要坚持
期刊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过三峡,也是他最后一次过三峡时留下的佳句。一直被后人尊为描写长江三峡的绝句。后来,凡是描写三峡,或游三峡必然会引用和咏唱李白的这首诗。  五月中旬,风和日暖,我应辉隆兄邀请,专程去到了被誉为小重庆的万州城并游历了长江三峡。    万州,长江边的璀璨明珠    我从高速路乘汽车到万州已近中午了。辉隆兄,是我
期刊
锦上添花,里藏乾坤。   这便是古色古香的锦官城。三生有幸,初到这里时正值盛夏的黄昏,它氤氲在一片昏黄的光晕里,似醉未醉。  我站在写着“锦里”的木匾下,远看着店铺的人们陆陆续续从里屋拿出了红灯笼高挂在两旁,灯笼的光把湿润的石板路照得通亮,淅淅沥沥的小雨下得缠绵,定了定神,融入这片我心仪已久的圣地。我的脚步绵软而轻盈,如同濯饮了千杯仙露,石板路一块接连一块,把我的心境也铺成一片冗长冗长的清凉 。两
期刊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那天去书店,我从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
期刊
我买的25英寸电视,一个愚蠢的保姆用浸湿水的抹布,使电路中断了。  “泡眼”汗水都整出来了,换了零件还是不行,我把遥控器拍了一下,模糊的图面随着遥控器按键的震动,居然起死回生了。“泡眼”激灵了一下,遥控器有问题,我也有些依赖他,他隔了许久冒着汗跑了回来,这种型号的遥控器实在难买,我吃了一惊,到底要多少钱,“泡眼”很耿直的样子,该多少就多少,当然是一百元,我在心里恨恨的,摸出了钱。  我实在是痴爱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