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茶饼往事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ly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仙茶饼,在记忆中,是温暖的画面。在今时,夏日午后,突然而至的雨,那些远去的,渐疏的影子,随着水仙茶饼,慢慢清晰起来。
  记得小時候,清明前后,便可以看到母亲与祖母,挎着茶篓在后山的茶园里忙采茶,我们小辈的便跟在背后,摘花弄草。茶叶嫩黄,采下来的茶叶一定得用篓装不能压实,一篓篓满了倒到箩筐里再由父亲挑回家。
  清明时节,天气时雨时晴,下雨时不能采茶,怕影响茶香,天晴时,大家就开始忙碌了。采回来的茶叶就由曾祖母“晒青”,晒青的时候,阳光最好是最充足的时候但不宜太热。曾祖母打开竹匾,轻轻把茶叶倒进去,铺开,放在阳光下,使其水份被吸收,这时是要专人看着的。感觉茶叶大部分轻微软时,再拿到屋里阴凉的地方,这是“晾青”,放在阴屋里让叶子再活起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再“摇青”直到叶子再次全陪舒展开,然后,再放在阳光下,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三四遍后,叶子最上层的水份被阳光吸干,有了完全的软意但颜色依然是要嫩绿,“摇青”是进一步促进茶叶走水和发酵,一直摇到茶叶“红边绿肚”,散发出浓浓的花果香为止。掌握轻摇薄摊多晾原则,随摇次增加作用力加重,且有明显的跳跃程度,才能摇出高香味浓的品质。
  等到茶叶没有热感完全冷却下来时,便是曾祖父的事,到曾祖父忙时一般都要到晚上。这时候便是“杀青”,大家在他要做茶的时候把灶头和厨房擦洗干净,再从屋里拿来专做茶叶的锅,那时,灶头是不能有一点油味的,否则会影响茶叶的味感。所以,全家在这个时候是倾力洗净。曾祖父从来不让人乱说话,大家一声不哼地各忙各的,那时的我们也安安静静地不乱说话了。在煤油灯下,曾祖父和祖父便开始炒茶叶,起火,等锅底热得起红晕祖父便倒入茶叶,曾祖父便不停地用手炒动,这是一个硬功夫,随便的人是无法做到的,因为曾祖父曾学过武功,体力上对他来说会轻松些,炒动的时间与火候这便是经验了,锅多热,茶多少,翻几次,都有讲究。这时一般都是曾祖父和祖父、父亲三个人完成。炒到绿色有些变黄时,再从锅里拿起来,冷却了之后再炒,这样要重复四遍左右,直至有茶香时再起锅。这时候动作要很快,茶叶不能停留在锅底,所以要边炒边起锅不能有一点点的焦味。
  接下来便是“揉”了,男人们洗净脚(那时都用脚揉搓是很多老人的土做法)趁热用劲揉搓。揉捻方法是“趁热、重压、短时”,以揉出茶汁,揉成条索为适度。
  曾祖父炒茶的同时,女人们在外面就准备白纸了,把白纸割四方比巴掌大些,等曾祖父把茶炒好放在桌上时就要趁热用木模具压筑茶叶成型,白纸抱成四四方定型,盖上有着自家特色的红印子,一如标签每家各有特色,大都用朱砂印多些。一包包如四方的小月饼,放的时候不能和其它任何东西放在一起,包的过程要压实便可,这是最简单的过程了,“茶饼”就完成了一大半,包好茶接下来便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就是最后一道工序:“烘烤”。
  烤茶用的一定要竹炭因为它烧起来无烟,而木炭的烟较大烤出来的茶叶会有火烟的味道,这样便是失败的了。所以,我们家大都用竹炭,烤时,火不能很旺怕烧焦了,又不能太小,这便是长期经验才能把握得烤茶的火候。烤茶时要放在一间干净空间的房里,最好不能有太刺鼻味道的房间,由曾祖母和祖母两个人完成。烤茶用的也是竹编的篓,两头空,中间一个匾高些下面有个空间可放竹炭盆子。初烘、复烘、足干步骤。烘焙过程宜不时翻动,翻动时,动作要轻不能有异物掉到炭盆里引起烟,加炭时,待到炭全部烧红无烟时,才可烤茶,这样一直到茶香完全出来,拿在手上脆脆硬硬的时候,曾祖父便会先拿一包泡泡,直至他说可以了,茶饼就做好了。
  然后,母亲拿来洗干净的塑料袋,保管也是很重要的,茶叶最忌异味,因了它的吸附性。做得再好的茶叶如果保管不好,就等于前面的功夫都是白费心的了,所以放茶叶时,不能和其它东西放在一起。这样,水仙茶饼就完全做好了。
  水仙茶饼外形呈方形,内质香气花香显著,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橙黄,叶底黄亮,红边鲜明,属乌龙茶紧压茶。我们都喜欢喝水仙茶,因为它是用实火炒过再烤过,不伤胃。
  曾祖父喜欢用泉水泡茶,泡茶的水不能滚太长时间,最好是两次便要拿起来,最宜用小壶刚好两泡茶水,用的茶具最好是紫砂。第一泡续水时间不能长,停几秒就要倒了,可以用来洗烫茶杯。第二泡续水的时间长些,喝水仙最好喝的是第三泡,续水的时间可以再长些。入喉微苦而后甘,第四泡是清醇。
  水仙茶耐泡,一包茶饼可以泡很长时间。记得那时每天,曾祖母和祖母总会在清早时分,拿两三包水仙茶,放在大大的陶壶里,冲上开水,任茶叶在其中慢慢升展,待到茶凉放于大门左边的桌上,再放上一个碗和清水,可以让过路的,做农活的,口渴了,时时可以进来喝一杯。我们小孩子,夏天里,更喜欢的便是这一大壶茶水,放学回家,咕噜咕噜欢快畅饮然后,啊一声,凉意从心口直到脸上。这便是我们喜欢的水仙茶里的:“冷水泡茶”。
  这便是我家中的水仙茶饼,便加了层温暖的味道,令人时时想起那些细微的,不被人提起,但亦不被忘却的温馨。这清醇爽口回甘无穷的味道,水仙茶饼,承载着,不仅是叶片的清香,更是,一代代的温暖传承与记忆。茶饼往事,这样的味道,这样的滋味,无须刻意记起,因为已在心中。
其他文献
九月,武夷山白天还是37C高温,行走攀登芦岫峰的计划再次泡汤。阿松说:“来回四小时,前天两个年轻人跟我去了,累得现在还趴在床上。你肯定受不了。”  “那我就在酒店孵空调?”我故意这么说。其实,我在武夷山的日程还是排得蛮满的。  阿松迟疑一下,说:“要不起个早,看武夷山日出。早上凉快。”我说:“好啊。我看过喜马拉雅山和撒哈拉大沙漠的日出,还没看过武夷山的呢!"阿松说:“武夷山看日出有两个地方最好,一
期刊
对一座小城的缅怀  我知道为了忘却必须记忆  我知道进入一座曾经撕碎心灵  现在,仍在撕碎心灵的小城  最好是开花的季节  最好,是疼痛的废墟之上  一些美丽的花已绽放起来  这让我首先看见了花  于一条弯曲着优雅弧形的路旁  它们静默风中  周围是零星的野草  和雨雾中倍加伤感的岩石  人群水一样涌来又水一样退去  他们表情凝重  站在开花的地方  望山下寂静的河流  像用了某种方式  和河流两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罹患的很多疾病与体内过量的自由基毒性反应相关,过量的自由基是致病的主要因子。而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自由基清除剂,保护了机体的健康。从而揭示了“茶为万病之药”的基理。大量的研究结果认为,饮茶确实可以预防人体的许多疾病,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饮茶还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抗氧化、抗衰老  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各种维生物等是茶叶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主
期刊
编者按>>  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最初便是从药用开始的。即便是茶文化盛行的当代,茶依然发挥具有药用价值,并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林乾良先生,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也是知名的中药学大师。他在精研中医药的同时,也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观茶,深入发掘茶的药效与疗法,并于1983年提出了“茶疗”之说。此说一出,受到了茶界乃至中医药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科学饮茶、饮茶保健日益备受关注的今天,“茶疗”更是日益备
期刊
5月18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幕式上,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在发言中指出,201了年福建茶产业综合产值93了亿元,今年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产值超干亿元的目标。福建新出台的“茶八条”将助力茶产业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  近年来,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各产茶省份纷纷将茶叶作为绿色产业、特色农业来培育。“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茶产业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仅
期刊
5月21日,对于老盖的越洋视频采访恰巧碰上首个“国际茶日”,也让这段因茶而起的访谈更有意义。  很难想象,在远离中国大陆8000多公里、乘坐飞机需要10多个小时的德国城市法兰克福有一位如此痴迷中国茶、中国文化的老者,有一家如此庞大的中国茶道馆,在不断把产自中国的茶香、来自中国的文化奉献给德国和欧洲民众。  “每个细节都是原滋原味的中国风”  由于这天是德国的假日,又逢疫情期间,茶道馆并没有举办国际
期刊
前《南都周刊》、《新周刊》主笔。从事茶文化研究与写作多年,现在西双版纳筹备茶学院。出版过《词的冒险》、《茶叶侦探》等书。  清明前后的采茶季,任何一个自媒体大号的“文章”都可能给茶行业带来极大伤害。曾经一篇题为《你喝的不是茶,而是毒药》的文章在三十多家自媒体平台上疯狂传播,阅读量大都超过10万。第二天,茶行业协会发布声明,但阅读量才1万多。可见科学传播远远不如恐吓有效果。  在正常社会中,最应该受
期刊
南宗寺,别名日本临济宗寺,山号龙兴山,开山为大林宗套,本尊为释迦三尊,属于临济宗大德寺派,位于埤市南旅笼町,曾是三好长庆为其父建立的菩提所。大永六年(公元1526年),古岳宗亘将位于埤南庄的庵命名为南宗庵,大林宗套实际上是南宗庵的第三代。受三好长庆的委托,大林宗套于弘治三年(公元1557年)正式创立了南宗寺。现存的佛殿、山i]等是在元和五年(公元1619年)由当时的住持泽庵宗彭复兴时将寺院移至现在
期刊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调研。他的莅临,令茶农们为之一振,也让平利这一“非主流”茶区进入人们的视野。  平利,位于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以出产“女娲茶”而著称。女娲茶,从外观上看,也许并无突出的地方,但这种茶却富含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硒含量达0.52~3.52ppm(浓度单位),高于国家规定的富硒茶标准(0.25~4.0ppm)。  锌硒含量丰
期刊
今年春茶采摘过后,天价茶再度甚嚣尘上。名山名茶几万一斤已属平常,就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众茶也卖到数万元一斤……质疑声此起彼伏,茶的好坏、价格全凭商家一张嘴?天价茶频现的背后,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过度炒作?有媒体评论,这是对茶行业“釜底抽薪式”伤害,茶已经“变味”了。  去年6月4日,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在福州仙逝。张老生前一再强调,要做“一杯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如今却面临有茶喝不起的尷尬。到底什么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