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的中式生活哲学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1日,对于老盖的越洋视频采访恰巧碰上首个“国际茶日”,也让这段因茶而起的访谈更有意义。
  很难想象,在远离中国大陆8000多公里、乘坐飞机需要10多个小时的德国城市法兰克福有一位如此痴迷中国茶、中国文化的老者,有一家如此庞大的中国茶道馆,在不断把产自中国的茶香、来自中国的文化奉献给德国和欧洲民众。
  “每个细节都是原滋原味的中国风”
  由于这天是德国的假日,又逢疫情期间,茶道馆并没有举办国际茶日的庆祝及品饮活动,但老盖已经盘算好了,明天举办一个茶叶开放日,邀请他们的客人朋友一起品茗、探讨国际茶日背后蕴含的人文意义。老盖说道:“由中国发起、联合国批准的国际茶日非常有意义。茶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认可和推荐,更多的人关注和爱上茶也就更顺理成章了。
  人物名片>
  盖哈德·塔姆
  德国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会会长,他在法兰克福开办的“茶道一中国茶与艺术中心”不仅是德国最大的茶道馆,在全欧洲也首屈一指。茶道馆倾注了这位老人一生的积蓄和每月养老金,期间耗费的心思与精力更难以计数,但他义无反顾,他不仅热爱中国茶和中国文化,更把茶作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的一种生活哲学和流行文化在德国、在欧洲不断推广开来。
  在茶道馆里,所有的茶全部来自遥远的中国,内部的装饰与陈设也充满了中国的元素和气息。实木四方桌、中国的古琴和古筝、中国画、宜兴的紫砂香薰炉、景德镇的瓷器……每一件都是老盖从中国淘来的。虽隔万里之遥,推开茶道馆这扇门,仿佛实现了时空的转换——瞬间来到了东方古国。
  2016年新馆开业之际,中国驻法兰克福领事馆的领事和法兰克福副市长史黛泽博士亲自来剪彩,德国的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茶道馆倾注了老盖太多的心血,原本他可以享受惬意的退休生活,他却选择了重新开始,扛起了茶道馆这副重担,这一切都要源于对于中国的熟悉和热爱。退休前,老盖一直从事航空信息业,与中国打了30多年的交道,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并对中国的艺术与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当优雅韵致的中式茶生活呈现在他面前时,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中国茶蕴含的回归自然、回归人本的哲学思想,让他下定决心提前退休,把中式茶馆和中国茶与文化弓|回德国故乡。从2010年开始筹备,到2016年与中、德合伙人共同开设茶道新馆,这里的每一个摆件、每一处细节都是老盖亲力亲为,德国人的严谨只为了体现原汁原味的中国风。老盖说道:“德国人的生活相对比较独立、枯燥,缺乏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茶道馆就是要营造一个轻松、放松的环境,让客人以茶会友,增进相互的了解。而我的茶馆不仅仅是提供茶,更是让客人们了解在一杯茶背后的社会价值和哲学意义。
  德国的《明星周刊》是德国最大的时事社会生活杂志,属于全球最主要的媒体集团之一贝塔斯曼集团,主要面向德国和欧洲发行。在2018年5月17日那期的《明星周刊》中,有一个“德国50个梦想目的地”栏目,老盖的茶道馆赫然在列,名列第28位。这对老盖而言,不仅是荣誉,更是压力;唯有把茶馆打造得尽善尽美,才能不辜负慕名而来的客人。
  老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的1月,已经成功举办10年的《茶道》全球茶友迎新茶会第一次邀请到老盖一同参加。老盖进行了精心的筹备,将茶碗泡法与功夫茶茶艺演示、中国茶相关书籍、产自福建不同品种的茶叶品鉴带给德国爱茶人,引发了民众的极大兴趣。老盖对于迎新茶会在全球的成功举办十分赞赏,他说道:“茶会上我给茶客们讲授了茶知识,《茶道》杂志社还特意邮寄来了中国的锦囊和福建特色的茶叶,让远在德国法兰克福的爱茶人体验了新年共饮一杯茶的中国茶文化。活动组织得非常好,直至今日仍令我回味无穷。茶会为思想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尤其能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举办,将极大调动各国朋友对于中国茶道与中国文化的兴趣。”
  “泡茶的仪式感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
  全身心地开一个茶馆,并不把它单纯看成一场生意,首当其冲是对茶的热爱。老盖表示:“我是一个忠实的茶叶爱好者。当我开始喝茶以后,咖啡就点滴不沾了。茶相比咖啡,不仅仅是更加健康,更会给我带来很多思考,茶能传达出的社会意义是其他热饮所不能比拟的。
  老盖已经养成了固定的喝茶习惯,上午喝绿茶为的是提神,让工作更有创造性。中午和下午喝乌龙茶,香高味浓获得全身的滋养。到了傍晚和晚间,红茶或者黑茶,茶性温和,有助于放松和睡眠。每天喝茶的步骤已经流程化,不管喝什么茶,老盖一定是使用工夫茶的方”式进行冲泡。他说道:“泡茶,就是一个静心的过程,这种仪式感就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茶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而把茶斟给客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出中国茶道的处世哲学。”
  为了办好茶道馆、更为了心中挚爱的茶,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老盖每年都来中国,踏遍了几乎所有的茶区,对中国的六大茶类更是如数家珍。他说:“相比较西方单一的红茶,中国通过工艺技术把茶加工为六大截然不同的茶类,这本身就非常有意义。一杯茶能变幻出的多重滋味,也是中国茶令人着迷的地方。
  深入茶区不仅要走近自然,更要与茶农、茶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山沟沟里,老盖与祖祖辈辈以茶为生的茶农充分沟通,获悉了茶的世代传承不仅是他们的生计,更是维护了这片家园稳定的社会关系一因为有了茶,大家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
  在武夷山不仅是要造访碧水丹山、向焙火师傅讨教,小学里的“少儿茶艺”课堂更是让老盖印象至深。将茶艺引入课堂,老盖大嘉赞赏道:“茶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深远,学习了礼法、美心修德,更是通过茶艺学会尊重父母、师长,尊重他人。”回到德国之后,老盖在小学实践他在武夷山看到“少儿茶艺”还带着整套的中国茶具飞到法国,为当地的小学讲解中国的茶道。
  “中国茶叶要走向世界,需要的是对话”
  2020年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疫情,德國也实施了封城、居家隔离等措施,让社会活动急剧减少,茶道馆的生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老盖的心态却很好,他说道:“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想到它的积极意义。德国人平常都是非常忙碌地工作,从来没停下过脚步。疫情期间,他们宅在家里,生活节奏慢一下,更有时间去认真、细致地去享受中国茶,去反思中国茶所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在茶道馆关门的这几个星期里,我收到很多人的邮件,他们充满激情地和我分享他们的思想。在茶和茶文化的带动下,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方式、对今后生活中将面临的重要事情重新思考,有了更多的讨论和碰撞。”   让老盖颇为得意的是昨天(5月20日)他收到一封手写的信,是茶道馆的一个客人记录他在家静心下来后喝茶的感受。老盖表示,现在每个人都在不停玩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至多就是发个信息。手写书信让他感受至深,在字里行间他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多的德国人真心实意地喜欢上中国茶。
  茶对于普通德国人来说,只是和巧克力、咖啡一样的简单热饮,并没有太多的不同。老盖说道:“把客人邀请到茶道馆里品饮,茶背后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才更容易激发德国人的兴趣。通过茶这个独特视角,德国人、欧洲人认识和接触到中国的文化,一切都是那么的直观和亲切。”
  当前中德两国的茶叶经贸往来不断加深,对此老盖表示:“这更多的是只从经济角度去看待问题,还远远不够。中国茶叶要走向世界,需要的是对话——让做茶的人与茶客实现交流。面对面的交流,让喝茶的人了解茶和它的文化属性,在潜移默化中把茶叶当做是一种主动的消费行为。只有这样,中国茶叶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
  老盖补充道:“中国对德国的茶叶出口注重数量,并不太注重质量。在德国,很少能够喝到中国的好茶,高档的茶叶多来自印度的大吉岭等地。中国要把茶叶推向欧洲、推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一定要摆脱低端茶的印象。目前,在德国的超市和亚洲商店提供大量廉价和单一品种的茶叶,这如何能让人们去了解中国好茶。当然,好茶也要有一个可以承受的价格。”
  对话盖哈德
  茶道:中德两国文化差异显著,您如何在德国把一个中式茶道馆办好?
  盖哈德:在经营茶馆的第一阶段,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喜欢茶的人们对茶的营养、文化(茶道)、艺术(茶艺)和茶道表演(工夫茶)等多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一旦人们对这些茶知识有了基本认识,他们就能体会到冲泡一杯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施以不同的制茶工艺的茶,所带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香气和口感。
  这些新知识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获得这些茶知识,将极大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他们非常欣赏我做的工作,并乐于接受茶道馆传播茶知识。据统计,茶道馆可以通过共享一杯茶的方式,把五千甚至一万左右的茶客,引入到中国茶文化中来。我经营茶馆多年,目前茶道馆已拥有几千人的中国茶爱好者,我认为他们都是潜在可的传播中国茶道思想的爱好者。
  茶馆的策划和运作离不开我的中方合伙人,他们中有国际茶文化交流学者、中国瓷器大师、世代制茶人、香道传承人、茶艺师,我和他们的合作非常愉快。我们会定期进行头脑风暴,为茶馆的经营制定策略。他们也会经常来到德国,通过高端对话、雅集表演、音乐演奏会,或文化沙龙等多种形式与我们的茶客进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是中国茶和中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茶道:受疫情影响,茶道馆的经营和往日有哪些不同?您准备了哪些应对的思路?
  盖哈德:疫情期间,几乎每天我都会收到茶友的问候和有关茶事方面的咨询,并希望茶道馆能够重新开门营业。德国在3月16日开始全面关闭餐饮店铺,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5月15日,法兰克福所在的黑森州允许餐饮店铺重新对外营业,但目前由于新的规定,也不是全部的餐饮店都会准时开门。茶道馆在茶馆外面的竹林里临时搭建了木制地台,在符合安全距离条件下,摆放了可供茶客们喝茶的露天茶桌。并且为客人精心准备了从中国采购的2020年新鲜的龙井茶和武夷岩茶。
  从这几天开业的情况看,平均每天有10个左右的客人来喝茶。这个数字跟以往相比差了很多。还是有些人不敢像原来一样跑出来喝茶,更多人会通过茶道馆网站和电子邮件方式来订购茶叶和茶产品。但我乐观的相信,在目前疫情情况下,茶道馆确是一个可以放松心情难得的好选择。应该说疫情过后,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商机。
  受疫情影响,今年早春的中国茶是受到了物流的影响。目前德国茶道馆的中国茶供应应该没有问题。茶道馆里武夷山大红袍、老丛等岩茶,以及江西双井绿茶等都由中国的特供茶园特供;经过多年积累我们还有稳定的供货渠道,这些供货商都可提供通过欧洲检测标准的高质量茶叶。目前,2020年优质的龙井茶、碧螺春等一些新鲜绿茶,已经运抵德国茶道馆,客人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品尝到今年的春茶。
  茶道:今年我们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世界各国的人士也开始重新审视全球化进程,您觉得未来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国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这一趋势,在后疫情时代将有哪些新的态势发展。
  盖哈德:这次病毒大流行肯定会改变很多事情,新冠疫情之后世界将会完全不同。现在预测还有些为时过早,这主要取决于病毒大流行还将持续多久,以及人们将不得不承受的损失和受到的限制。但我对未来是持乐观态度的:我认为,全球化以及文化交流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人与人的交流、人与文化的交流,都自然会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人们会积极地去探寻其他文化和美好事物,并以此去丰富自己的生活。我相信中国的茶和茶文化在后疫情时代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茶道馆作為一个茶文化的交流平台,从2019年底开始着手加强与中国茶文化的系列交流活动,通过组织德国茶客与中国茶客互访,介绍德国茶客到中国茶园、瓷都景德镇体验茶文化的交流项目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德国茶道馆将为中国优质的景德镇瓷器和一些知名福建茶企业,在法兰克福茶道馆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茶企业和茶农朋友能够走出来,到欧洲看一看,转一转;同时也让更多的德国茶客们见识到更为色彩斑斓的中国茶文化。
  中国有句古话,叫“眼见为实”,我相信优质的中国茶产品一定会令德国客人大饱眼福。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我们将继续以德国茶道馆为载体,为更多的德国客人提供优质的茶事服务,为致力于走向欧洲的中国茶企业和茶农朋友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把今年还没有完成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后记
  放弃优越的退休生活,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茶道馆,对此老盖说道:“我并不是一个疯子,我有我的理解。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忙碌、越来越封闭,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反社会的倾向已经出现,非常不健康。而我建设茶道馆,就是要把茶作为一个工具、一个平台,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在茶道馆里,人们一起思考和讨论问题,正契合了中国茶道以茶交心、会友的茶道思想。老盖也是同样的想法,他想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重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给年轻的德国人树立一个榜样。他说道:“茶源自自然,也最懂自然。学会喝茶是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因为我们也源自自然。由于工业化,人们对自然产生了很多破坏,身心也越来越浮躁。一杯茶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审视周边的一切。让我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特别感谢魏雄志先生为本文采访提供的英语翻译)
其他文献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国人的待客之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成中华文化生动、切身的体现。盛世兴茶,宋徽宗在他的《大观茶论》中写道“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进入新时代,茶业繁荣,言茶文化者渐多, “乃时旺、茶兴、人心向善之征”。  当举国上下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之际,亦是中华茶人再接再厉,再创茶
期刊
茶和天下,世界共享。5月21日,全球迎来首个“国际茶日”。喝健康,过美好茶生活,是人类积极应对困境的方式之一。“国际茶日”来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专门发来了贺信。  习近平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
期刊
现任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l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网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茶艺》月刊主编兼社论主笔(1980-2008)。  不要分散自己对茶的专注,不要分散品茗者对茶道的理解,如果泡茶之前就先
期刊
当我翻开《徐霞客游记》,380年前的凤庆如画卷般展现在我眼前,我看见月魄初浮的茶马古道第一镇鲁史,也可见风消暑气的高枧槽,同样闻到了太平寺茶叶的幽香,龙泉寺鸡枞与松子的美味。这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初六,徐霞客从右甸(今昌宁)到顺宁(今凤庆),开启了为期9天的茶香之旅。  当然,我清楚,别看徐霞客左手青山、右手绿水,行走在380年前右甸到顺宁荆棘满地的小路上,辛苦可想而知。银两、食品、拓片
期刊
忙时工作,闲时访茶。五一假期,正逢旺盛的做茶季,自然不能例外。安溪因茶而盛,祥华作为安溪的主要产茶地,被誉为“盛产制茶名师之乡”,其辖内旧寨村,更有连片的百年老屋和一个家族与38株百年老丛的历史传承故事。于是,趁着好光景,安顿好身心,循着茶香,我们步履不停——在武夷岩茶炙手可热的当下,将目光转而投向沉寂许久的安溪铁观音,去探寻和它有关的“风味人间”。  |寻幽|走访祥华旧寨村  有人说,一个人喜欢
期刊
九月,武夷山白天还是37C高温,行走攀登芦岫峰的计划再次泡汤。阿松说:“来回四小时,前天两个年轻人跟我去了,累得现在还趴在床上。你肯定受不了。”  “那我就在酒店孵空调?”我故意这么说。其实,我在武夷山的日程还是排得蛮满的。  阿松迟疑一下,说:“要不起个早,看武夷山日出。早上凉快。”我说:“好啊。我看过喜马拉雅山和撒哈拉大沙漠的日出,还没看过武夷山的呢!"阿松说:“武夷山看日出有两个地方最好,一
期刊
对一座小城的缅怀  我知道为了忘却必须记忆  我知道进入一座曾经撕碎心灵  现在,仍在撕碎心灵的小城  最好是开花的季节  最好,是疼痛的废墟之上  一些美丽的花已绽放起来  这让我首先看见了花  于一条弯曲着优雅弧形的路旁  它们静默风中  周围是零星的野草  和雨雾中倍加伤感的岩石  人群水一样涌来又水一样退去  他们表情凝重  站在开花的地方  望山下寂静的河流  像用了某种方式  和河流两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罹患的很多疾病与体内过量的自由基毒性反应相关,过量的自由基是致病的主要因子。而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自由基清除剂,保护了机体的健康。从而揭示了“茶为万病之药”的基理。大量的研究结果认为,饮茶确实可以预防人体的许多疾病,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饮茶还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抗氧化、抗衰老  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各种维生物等是茶叶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主
期刊
编者按>>  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最初便是从药用开始的。即便是茶文化盛行的当代,茶依然发挥具有药用价值,并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林乾良先生,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也是知名的中药学大师。他在精研中医药的同时,也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观茶,深入发掘茶的药效与疗法,并于1983年提出了“茶疗”之说。此说一出,受到了茶界乃至中医药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科学饮茶、饮茶保健日益备受关注的今天,“茶疗”更是日益备
期刊
5月18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幕式上,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在发言中指出,201了年福建茶产业综合产值93了亿元,今年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产值超干亿元的目标。福建新出台的“茶八条”将助力茶产业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  近年来,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各产茶省份纷纷将茶叶作为绿色产业、特色农业来培育。“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茶产业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