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过程,享受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科学探究的过程都是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
关键词: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76-001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要想从平常的、已经习惯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它比在现成的问题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并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设计开放的教学情境
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包括教学方法开放、学习方法开放、问题开放、课型开放等。不管是什么课型或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突出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师生合作交流,重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建构,充分关注学生科学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
2.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型课堂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问题产生和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每节课中应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一个笑脸,一个肯定的手势,—个赞许的眼神,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例如在《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课的教学中,我用一张儿时的照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告诉他们儿时的老师是一个问题“宝宝”,总爱向大人问“为什么?”比如秋天为什么会落叶?鱼有没有耳朵?雨是怎样形成的?顿时我与学生的距离接近了,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这一节课,学生便与老师有了说不完的问题。
3.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想检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题,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见解、思路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秀之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否则,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将会泯灭。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教师必须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捕捉“问”的契机,不但爱问,而且善问。
二、用书面及口头表述所发现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重点
要提高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述所发现问题的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观察到的现象采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通过用一面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提出问题,并把所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2.让学生通过一个科学小实验“摩擦起电”,边操作边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通过教师讲故事设置情境,诱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勇于向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
由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着重让学生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并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所以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作口头陈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阐述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在课堂中要多用“鼓励性”评价语言
以前在课堂上提出和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比较直接的,即肯定与否定。如“问题提出得好”、“回答得好”、“不错”、“对”等。而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多样化,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教给学生知识,又能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多用“不错”、“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如果……这样就更好了”、“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引导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既不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又容易让他们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行为和语言。
2.不要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先做一系列相关的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与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物理知识或规律。这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自问、自答”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要尽量避免。
3.教师应给予学生以适时的引导
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为了避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和寻找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减轻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和负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
4.不要因重提出问题而轻解决问题
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来,既要重视在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目标的实现,提出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因重视提出问题,而轻视了问题的解决。
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76-001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要想从平常的、已经习惯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它比在现成的问题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并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设计开放的教学情境
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包括教学方法开放、学习方法开放、问题开放、课型开放等。不管是什么课型或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突出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师生合作交流,重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建构,充分关注学生科学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
2.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型课堂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问题产生和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每节课中应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一个笑脸,一个肯定的手势,—个赞许的眼神,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例如在《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课的教学中,我用一张儿时的照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告诉他们儿时的老师是一个问题“宝宝”,总爱向大人问“为什么?”比如秋天为什么会落叶?鱼有没有耳朵?雨是怎样形成的?顿时我与学生的距离接近了,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这一节课,学生便与老师有了说不完的问题。
3.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想检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题,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见解、思路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秀之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否则,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将会泯灭。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教师必须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捕捉“问”的契机,不但爱问,而且善问。
二、用书面及口头表述所发现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重点
要提高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述所发现问题的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观察到的现象采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通过用一面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提出问题,并把所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2.让学生通过一个科学小实验“摩擦起电”,边操作边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通过教师讲故事设置情境,诱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勇于向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
由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着重让学生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并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所以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作口头陈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阐述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在课堂中要多用“鼓励性”评价语言
以前在课堂上提出和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比较直接的,即肯定与否定。如“问题提出得好”、“回答得好”、“不错”、“对”等。而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多样化,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教给学生知识,又能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多用“不错”、“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如果……这样就更好了”、“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引导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既不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又容易让他们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行为和语言。
2.不要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先做一系列相关的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与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物理知识或规律。这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自问、自答”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要尽量避免。
3.教师应给予学生以适时的引导
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为了避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和寻找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减轻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和负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
4.不要因重提出问题而轻解决问题
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来,既要重视在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目标的实现,提出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因重视提出问题,而轻视了问题的解决。
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