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不同营林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3种不同类型的林分(包括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测定了3种林分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种植毛竹后的土壤大团聚体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杉木和马尾松林;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显著小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其分形维数显著高于后两者,说明毛竹林土壤结构不稳定,受到人为破坏较大,不利于土壤的稳定固持。
  关键词:营林方式;土壤结构;团聚体稳定性;毛竹林
  中图分类号 S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6-0030-02
  Abstract: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orest management methods on soil structure.We selected three different forests(including Cunninghamia lanceolata,Pinus massoniana and moso bamboo)as research object,and the component and stability of aggregates under three forests were measured.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macro-aggregates in moso bamboo was lower than C.lanceolata and P.massoniana plantations. The mean weight diameter and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of soil aggregates inmoso bamboo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atter two plantations;however,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aggregates in moso bamboo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atter two planta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oso bamboo with poor soil structure due to human disturbance thus it is not beneficial for soil conservation.
  Key words:Forestmanagement;Soil structure;Aggregates stability;Moso bamboo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大面积天然林被人工转变成不同类型的森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山区大量的天然林皆伐后改造成植被类型单一化的速生人工林,迹地的重复利用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肥力衰退及生产力的下降[1],也造成土壤结构质量的下降。森林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重要机制及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表征,影响着森林土壤有机碳贮存的长期有效性及对环境变化和土地管理方式的敏感性,其研究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已被作为生态系统特性和衡量生态系统的重要工具[2-3]。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重点揭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林业站。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N25°33′~26°12′,E116°56′~117°47′)。总面积2941.1km2。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为20.1℃,年均降雨量为1 740mm,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本研究选择了研究区内的3种人工经济林分,包括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3种林分类型的林下植被主要以草本和蕨类为主。
  1.2 实验方法 于2015年7月份在研究区内的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林(Pinusmassoniana)和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mazel),分别设置3个10m×10m样方,对样地分别进行本底调查。取样时先移除地表凋落物,然后采集0~10cm深度5cm×5cm大小的原状土壤,装入事先准备好的饭盒,带回室内进行团聚体粒径分析。在室内将取回的原状土壤,剔除可见的石砾、根系及其他杂质,用手轻轻沿着土壤的自然裂隙掰开成1cm左右,置于室内自然风干。同时,将自封袋内的样品挑去根系、石砾、杂质后过2mm筛,风干。依据Six等[4]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取已风干的团聚体样品50g置于套筛(2、0.25、0.053mm)顶层筛上,浸泡10min,然后用振荡式湿筛仪以上下振幅3cm,频率为30次/min,振动2min。分离出>2、0.25~2、0.053~0.25、<0.053mm土壤团聚体,60℃烘干,称重。
  2 数据处理与统计
  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的计算均采用公式[5]:MWD=∑(Ri×Wi)/∑Wi。式中:Ri=某粒级团聚体平均直径;Wi=湿筛后某粒级团聚体的重量。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的计算均采用公式[5]:GMD=exp(∑Wi×lnRi/∑Wi)。式中:Ri=某粒级团聚体平均直径;Wi=湿筛后某粒级团聚体的重量。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D)的计算采用公式[6]:M(x  所有数据处理采用Excel7.0软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差异 湿筛法测得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特别是>0.25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的数量,是反映土壤抗蚀能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多,表明土壤结构稳定性越高,抗蚀能力越强。如表1所示,团聚体组成以>2mm和0.25~2mm粒径为主,两粒径无显著差异,二者之和约占69.71%~82.41%,显著高于其他粒径,分布趋势大致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少。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中,>2mm与0.25~2mm团聚体大小关系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与杉木林相比,毛竹林>2mm大团聚体减小了19%。
  3.2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 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保持、供应、孔隙组成、水分和生物运动等的作用因粒径大小而差异,因此,在团聚体总量的基础上,团聚体的大小分布状况与土壤质量的关系显得尤为密切[3,5]。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是反映团聚体大小分布状况的常用指标,其值越大,表示团聚体平均粒径团聚性越高,稳定性越强。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平均直径存在显著差异,毛竹林最小;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显著低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杉木林最大。分形维数表征土壤结构组成及其均匀程度,其值越小,土壤越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稳定性[6]。由表2可知,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最大,说明毛竹林土壤结构不稳定,由于长期频繁受到人为破坏较大。
  4 结论
  (1)不同林分类型土壤>0.25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比重呈现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说明种植毛竹对土壤大团聚体破坏最大。
  (2)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显著小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其分形维数显著高于后两者,说明毛竹林土壤结构不稳定,受到人为破坏较大,不利于土壤的稳定固持。
  参考文献
  [1]杨玉盛.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Six J,Paustian K.Aggregate-associated soil organicmatter as an ecosystem property and ameasurement tool[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4,68:A4-A9.
  [3]谭秋锦,宋同清,彭晚霞,等.峡谷型喀斯特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3):671-678.
  [4]Six J,Elliott E T,Paustian K,et al.Aggregation and soil organicmatter accumulation in cultivated and native grassland soils[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98,62(5):1367-1377.
  [5]郑子成,李廷轩,张锡洲,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稳定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5):228-231.
  [6]刘艳,查同刚,王伊琨.北京地区栓皮栎和油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3):607-613.
  (责编:张长青)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的12个小麦新品系在淮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加快小麦育种进程,于2015—2016年在安徽淮北生态区域进行了12个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及抗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2个小麦新品种中,有6个品种(品系)比当地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参试品系产量变幅在7 453.5~9 046.5kg/hm2,平均产量为8 308.5kg/hm2;西农120、西农511表现出抗病性
摘 要:城市绿化水平与居民的生活休戚相关,其中绿化材料的选择与配置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尤为重要。该文针对含山县城区绿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城区绿化树种的科学选择与应用、道路绿化树种的合理配置,以及群落生态服务功能的最大发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可操作性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选配;生态功能;提升对策;含山县  中图分类号 S7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
摘 要:该文介绍了成县蔬菜生产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菜农素质、改进育苗技术、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增大投入、大力发展保护地、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增强市场应对能力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成县;蔬菜生产;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6-0047-03  Abstract:This paper
该研究选用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29作为试验材料,对超高产夏玉米的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进行分析,研究并集成了浚单29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浚单29在高密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的分布特征,为土壤水盐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干旱区葡萄为例,对葡萄生育期土壤水盐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生育:朝土壤水盐分布特性。【结
摘 要:该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生产力薄弱,而玉米生产投工多,劳动强度大;良种良法不配套,田间病虫草害发生重;农民为追求高产盲目用药用肥量,成本投入高、环境污染重;市场价格低、增产不增收等诸多问题,提出玉米生产应大力推广“一优三节四度四集成”简化栽培技术,力争节本增效和生态安全。  关键词:简化栽培;节本增效;玉米生产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
环境监测体系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服务的有效保障。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对其建设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且提出
摘 要:为筛选、鉴定适宜兴义市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开展了6个水稻品种田间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Q优6号、渝优7109、江优919、宜香4245适宜在兴义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植试验;兴义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28-02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共6个,
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创新思维是当今国际人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该文针对目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高等农业院校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注入绿色创新思维培养,并对培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进而激发大学生们对无机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创新;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摘 要:目前而言,在栽植油药两用牡丹之后,通常需要2~3年之后才能见到经济效益,而为了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并解决“空窗期”问题,需要依据市场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搞好牡丹大田的间作套种。该文结合皖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油药两用牡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利用价值,提出了牡丹大田间作套种技术。  关键词:油药两用牡丹;发展价值;间作套种;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