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咸丰县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问题
1.教育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咸丰县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县内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5%,其中土家族最多。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经济的不发达,从而在生存空间相对封闭,使人们形成了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笔者通过走访发现,村民普遍持有“读书无用,迟早要出去打工”的落后观念,这种对教育目的和意义出现理解偏差的观念,在某些家庭直接打击了儿童接受先进文化思想和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大量初中以及高中毕业者凭借体力外出打工。
2.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动力因素,笔者访谈留守儿童发现,许多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十分抗拒到学校读书。他们把对父母的一种思念转变成了对学习的抵制。有些留守儿童在开始的哭闹到接受父母外出的事实后到学校学习,对教师教授的知识不感兴趣,上课走神或者逃课。访谈中大部分老师提到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管教,学习习惯较之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留守儿童大多有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
3.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平均较差。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心理上往往易出现孤独感。由于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以及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渐渐地学习成绩就落后与其他非留守的儿童,成绩变差就更加不愿意主动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又加之留守儿童由于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长期缺失父母的直接监督和关爱,监护人难以及时辅导其功课等原因,久而久之,留守儿童的成绩就落后于非留守儿童,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二、咸丰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把城市和农村割裂在两个“对立的极端”面上。众所周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产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制度构成了留守儿童进城的基本障碍,直接促成了部分农村儿童只能留守的现实,使他们不能享有完整的亲情教育和家庭教育。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但都有待于加强执行的力度。
2.学校教育失误。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形成原因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管理失误,并违背教育的出发目标。学校教育侧重于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加之学校在升学的压力下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校和老师顾及的只是成绩,误导了教育本身的意义。甚至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后,采取开除或劝退等办法,更多的学校干脆对留守儿童放任不管,使得这些学生成为“问题儿童”。
3.父母直接教育缺失,临时监护人督导能力不足。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对儿童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的管教,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得不到家长的直接教育,缺乏正确管教和引导。留守儿童在家读书期间多是和年迈的祖辈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这些临时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加之他们与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代沟,因此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存在交流障碍、精力不足等问题。虽然有的留守儿童跟父母中的一方生活的,但是由于生活事务的繁琐,精力有限的父母很难为孩子提供很好的学习方面的辅导和监督。由此可见,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仍然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业产生不良影响。
三、对咸丰县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
1.加大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咸丰县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县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同时提高教师补贴。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典型问题,进行心理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师资队伍要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学校心理教育来正确地引导留守儿童的人生观。
2.调动各级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宣传力度,引起人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从正面树立人们正确的教育观念。此外,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社区、村组、临时监护人为辅的教育管理网络。学校教育作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这就说明,学校教育不仅要在校内完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而且要求学校教育应该适当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时刻发挥着学校的教育功能。咸丰县已经建立起“留守儿童之家”,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充分调动县内的各方资源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组织借鉴成功经验,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来,如政府出资聘请专业人员为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和生活上的问题等。
咸丰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只是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社会现象,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将会持续增加,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依靠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并充分发挥社会各组织的积极作用,创造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环境和空间,最终以达到全民素质提高,推动教育公平的目的。
1.教育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咸丰县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县内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5%,其中土家族最多。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经济的不发达,从而在生存空间相对封闭,使人们形成了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笔者通过走访发现,村民普遍持有“读书无用,迟早要出去打工”的落后观念,这种对教育目的和意义出现理解偏差的观念,在某些家庭直接打击了儿童接受先进文化思想和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大量初中以及高中毕业者凭借体力外出打工。
2.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动力因素,笔者访谈留守儿童发现,许多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十分抗拒到学校读书。他们把对父母的一种思念转变成了对学习的抵制。有些留守儿童在开始的哭闹到接受父母外出的事实后到学校学习,对教师教授的知识不感兴趣,上课走神或者逃课。访谈中大部分老师提到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管教,学习习惯较之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留守儿童大多有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
3.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平均较差。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心理上往往易出现孤独感。由于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以及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渐渐地学习成绩就落后与其他非留守的儿童,成绩变差就更加不愿意主动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又加之留守儿童由于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长期缺失父母的直接监督和关爱,监护人难以及时辅导其功课等原因,久而久之,留守儿童的成绩就落后于非留守儿童,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二、咸丰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把城市和农村割裂在两个“对立的极端”面上。众所周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产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制度构成了留守儿童进城的基本障碍,直接促成了部分农村儿童只能留守的现实,使他们不能享有完整的亲情教育和家庭教育。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但都有待于加强执行的力度。
2.学校教育失误。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形成原因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管理失误,并违背教育的出发目标。学校教育侧重于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加之学校在升学的压力下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校和老师顾及的只是成绩,误导了教育本身的意义。甚至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后,采取开除或劝退等办法,更多的学校干脆对留守儿童放任不管,使得这些学生成为“问题儿童”。
3.父母直接教育缺失,临时监护人督导能力不足。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对儿童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的管教,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得不到家长的直接教育,缺乏正确管教和引导。留守儿童在家读书期间多是和年迈的祖辈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这些临时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加之他们与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代沟,因此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存在交流障碍、精力不足等问题。虽然有的留守儿童跟父母中的一方生活的,但是由于生活事务的繁琐,精力有限的父母很难为孩子提供很好的学习方面的辅导和监督。由此可见,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仍然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业产生不良影响。
三、对咸丰县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
1.加大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咸丰县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县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同时提高教师补贴。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典型问题,进行心理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师资队伍要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学校心理教育来正确地引导留守儿童的人生观。
2.调动各级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宣传力度,引起人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从正面树立人们正确的教育观念。此外,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社区、村组、临时监护人为辅的教育管理网络。学校教育作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这就说明,学校教育不仅要在校内完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而且要求学校教育应该适当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时刻发挥着学校的教育功能。咸丰县已经建立起“留守儿童之家”,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充分调动县内的各方资源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组织借鉴成功经验,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来,如政府出资聘请专业人员为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和生活上的问题等。
咸丰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只是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社会现象,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将会持续增加,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依靠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并充分发挥社会各组织的积极作用,创造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环境和空间,最终以达到全民素质提高,推动教育公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