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笔者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本文就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19章第1节“动物的生殖”为切入点来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兴趣 主体意识 学习动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确保“减负不减质量”,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率。对于不参加中考的初中生物学科,我们更要通过聚焦课堂、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都能获得发展。
下面,笔者就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19章第1节“动物的生殖”,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推进有效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精心取材,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充满好奇心。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并将这种好奇心保持下去,使之进一步转变成学习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正确态度。
因此,笔者在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指出人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生殖方式是胎生后,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其他动物的生殖是怎样的呢?”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接着,笔者又针对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个特点,创设了第二个情境,即精心选取一段视频:鲫鱼、青蛙、蝴蝶和鸟的生殖过程。动物的生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视频展示直观、生动形象,具有视觉冲击力,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学生迅速进入情境,犹如亲临其境,切身体验生命诞生与物种延续的关系,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鲫鱼、青蛙、蝴蝶和鸟,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学生很熟悉,感觉也很亲切,观看的过程都很投入;同时,他们又觉得很陌生,因为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完整地观察过它们的生殖,从而对未知的内容充满好奇,激发起探究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在动物生殖方面的知识视野,笔者还播放了某些动物特殊的生殖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的无穷奥妙,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进行问题教学,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没有目的的活动是没有效果的。在观看视频之前,笔者就提出问题:(1)这些生物的生殖环境分别是怎样的?(2)这些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鸟卵,如鸡蛋,在我们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是它的结构到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还是糊里糊涂。结合受精作用,在观察实验之前,笔者又提出疑问:一个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还是受精卵?还是包含着卵细胞或受精卵?那其他部分又是什么呢?通过恰当的问题形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引导他们观察时的关注点,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切实注重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推进有效教学
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沟通、交流、合作中学会探究。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指导的行为定位是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学生需要释疑的关键时刻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适时、适度的启发和点拨。分组讨论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聆听、理解别人的想法,互相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当大家明确了有性生殖的各种生物具有不同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时,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体外受精与体内受精相比,哪个更进化?卵生与胎生相比,哪个更具优势?”然后推出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学生都进入了激烈的讨论,甚至是辩论中,此时,他们已完全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把发现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发现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第二部分“认识鸟卵结构和主要作用”,笔者是通过观察实验来完成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亲身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使操作技能得到锻炼,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得到培养。
笔者还是回归生活,选择了几乎人人吃过、天天可见的鸡蛋进行观察实验。虽然鸡蛋对于学生来说没什么稀奇,可能有的同学已经吃厌了,但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到过鸡蛋,还没有认真、仔细地摸过,更不要说仔细观察过它。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不仅印象深刻,还能认识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了上面通过视频“观察动物的生殖”的经验,这回,学生是带着惊喜和疑问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脑,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纷纷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发现、并对发现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的讲授时间只有十分钟左右。在抽象的“有性生殖”概念提出后,笔者就只是指导者、促进者、协作者,学生通过视频观察、讨论,实验观察、操作体验,自主采集信息、交流、分析、发现、探究,获得对“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的具体的理解。在这种发现式、探究式学习方式下,笔者不但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及时加强课堂反馈、多元化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推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表扬、宽容和鼓励,能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笔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对有创意的给予表扬,对遇到困难的给予指导和帮助。笔者还设置各个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一些“学困生”,笔者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机会。
讨论中,有一位学生还提出了一个让笔者有些意外的观点:“我认为卵生好,因为不受母体影响。”笔者一时有些不解,其他学生也是一脸茫然。笔者就问:“什么影响呢?”他虽然没能很好地举出例子。但笔者明白他的意思:上节课我们学过,人的胚胎发育会因母亲的不良身体状况、生活习惯而受到不利影响,卵生就不会。笔者给学生解释清楚后,对这位学生的观点表示肯定,并给予了赞扬,也鼓励大家学习要注意前后联系,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总之,笔者的观点是:当学生对你这门课产生了兴趣,学会了方法,形成习惯,还会不出效果和成绩吗?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硕放中学)
【关键词】兴趣 主体意识 学习动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确保“减负不减质量”,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率。对于不参加中考的初中生物学科,我们更要通过聚焦课堂、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都能获得发展。
下面,笔者就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19章第1节“动物的生殖”,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推进有效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精心取材,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充满好奇心。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并将这种好奇心保持下去,使之进一步转变成学习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正确态度。
因此,笔者在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指出人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生殖方式是胎生后,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其他动物的生殖是怎样的呢?”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接着,笔者又针对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个特点,创设了第二个情境,即精心选取一段视频:鲫鱼、青蛙、蝴蝶和鸟的生殖过程。动物的生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视频展示直观、生动形象,具有视觉冲击力,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学生迅速进入情境,犹如亲临其境,切身体验生命诞生与物种延续的关系,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鲫鱼、青蛙、蝴蝶和鸟,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学生很熟悉,感觉也很亲切,观看的过程都很投入;同时,他们又觉得很陌生,因为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完整地观察过它们的生殖,从而对未知的内容充满好奇,激发起探究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在动物生殖方面的知识视野,笔者还播放了某些动物特殊的生殖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的无穷奥妙,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进行问题教学,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没有目的的活动是没有效果的。在观看视频之前,笔者就提出问题:(1)这些生物的生殖环境分别是怎样的?(2)这些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鸟卵,如鸡蛋,在我们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是它的结构到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还是糊里糊涂。结合受精作用,在观察实验之前,笔者又提出疑问:一个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还是受精卵?还是包含着卵细胞或受精卵?那其他部分又是什么呢?通过恰当的问题形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引导他们观察时的关注点,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切实注重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推进有效教学
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沟通、交流、合作中学会探究。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指导的行为定位是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学生需要释疑的关键时刻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适时、适度的启发和点拨。分组讨论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聆听、理解别人的想法,互相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当大家明确了有性生殖的各种生物具有不同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时,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体外受精与体内受精相比,哪个更进化?卵生与胎生相比,哪个更具优势?”然后推出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学生都进入了激烈的讨论,甚至是辩论中,此时,他们已完全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把发现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发现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第二部分“认识鸟卵结构和主要作用”,笔者是通过观察实验来完成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亲身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使操作技能得到锻炼,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得到培养。
笔者还是回归生活,选择了几乎人人吃过、天天可见的鸡蛋进行观察实验。虽然鸡蛋对于学生来说没什么稀奇,可能有的同学已经吃厌了,但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到过鸡蛋,还没有认真、仔细地摸过,更不要说仔细观察过它。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不仅印象深刻,还能认识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了上面通过视频“观察动物的生殖”的经验,这回,学生是带着惊喜和疑问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脑,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纷纷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发现、并对发现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的讲授时间只有十分钟左右。在抽象的“有性生殖”概念提出后,笔者就只是指导者、促进者、协作者,学生通过视频观察、讨论,实验观察、操作体验,自主采集信息、交流、分析、发现、探究,获得对“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的具体的理解。在这种发现式、探究式学习方式下,笔者不但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及时加强课堂反馈、多元化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推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表扬、宽容和鼓励,能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笔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对有创意的给予表扬,对遇到困难的给予指导和帮助。笔者还设置各个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一些“学困生”,笔者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机会。
讨论中,有一位学生还提出了一个让笔者有些意外的观点:“我认为卵生好,因为不受母体影响。”笔者一时有些不解,其他学生也是一脸茫然。笔者就问:“什么影响呢?”他虽然没能很好地举出例子。但笔者明白他的意思:上节课我们学过,人的胚胎发育会因母亲的不良身体状况、生活习惯而受到不利影响,卵生就不会。笔者给学生解释清楚后,对这位学生的观点表示肯定,并给予了赞扬,也鼓励大家学习要注意前后联系,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总之,笔者的观点是:当学生对你这门课产生了兴趣,学会了方法,形成习惯,还会不出效果和成绩吗?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硕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