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条”的出台,意味着非公经济终于获得了渴望已久的承认,对于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意见》只是一部指导性意见,只是一个基本框架,没有具体操作细节的表达和阐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问题。不少地方发现这个政策太原则,于是又要求中央再制订配套政策,操作性再强点。这种等、靠、要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青岛市于3月7日抢先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上海市从3月1日起“促进企业发展三项政策”(即企业年检申报备案制、人力资本出资办法和企业注册资本分缴办法)也已率先在浦东区试行。那些习惯于等待的地方、部门和企业,应该改变观念和思路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积极主动出击,创造条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
青岛:抢先落实“非公经济36条”,2004年非公经济突破千亿元大关
青岛市于3月7日抢先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这个包含28条政策的决定,被认为是青岛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一号文件”。其核心思路是改变青岛市名牌国有大企业占据主导,而民营经济相对规模不大、骨干企业不多、产业集中度不高、外向开拓能力不足、税收贡献力不强等问题。其中有四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在投资领域上,细化了鼓励民营资本参股、控股金融机构;投资参股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等。二是在土地使用上,民营企业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与国有、集体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三是在鼓励民企收购国有企业上,领域尽可能放开,门槛尽可能降低。如被收购企业资产较大、民营企业一次性付款有困难的,可分期付款。四是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等难题上,将实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五百工程”。

2004年青岛市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初步测算为1148.55亿元,同比增长22.8%,高于同期GDP增幅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53.08%,比去年提高2.46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逐步显出极其重要地位,发挥特殊作用。青岛市非公有经济呈现4个特点,一是工业、投资动力十足。2004年,非公有经济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56.76亿元,占全部非公有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65.9%,同比增长27.9%,占GDP的比重34.97%,提高2.87个百分点。拉动青岛市非公有经济17.7个百分点,成为青岛市非公有经济的最大动力。二是外商、港澳台经济高速发展。特别在青岛市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外商积极参与对国企的改革,不但大大提高了外商的投资热情,也加快了对国企的并购计划的实施,使得外商经济高速发展。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对青岛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2004年,青岛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增长10.5%和22.8%,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快于公有制经济1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和6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的5.2和11.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公有制经济6.4个百分点。四是非公有经济为劳动就业拓宽渠道。到2004年底,在国有、城镇集体单位以外就业的人员比重已达到青岛市就业人员的89%。
江苏:着力打造民营经济集群
新近制定的2005年江苏省经贸发展目标确定:将力争通过3年努力,形成100个左右平均规模达到30亿元以上的民营经济产业群,30个左右平均规模超过100亿元、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完备、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对有条件超过100亿元的重点企业,将在产业发展、资产重组、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全年新增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2至3家,累计达到10家左右,境内外新上市企业20家以上。新办民企超过10万家,重点支持20家区域性骨干担保机构。力争到2005年底,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达到50亿元,平均注册规模达到2000万元以上。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将在原来的基础上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还确定了预期增长比例: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全社会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5%。为此,今年江苏全省将保持工商业有效投入强度,从扩大民间投资、提高利用外资总量和水平、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两类税”减免支持、年度工商企业融资洽谈、鼓励企业直接融资等七方面入手,确保全社会工业投入4000亿元以上。
温州:民间资金总量约1500亿
浙江温州民间资本充裕,成为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分析,温州银监分局估算,温州目前的民资应该在1200亿元到1500亿元之间。温州银监分局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温州民资主要由几方面构成:一是民间社会资本,约1000亿元。二是银行间歇资金,大约100亿元。三是以个人外币形式存在银行的资金,大约120亿元。四是部分因无法区分是否完全用于生产投资而无法计入调查的银行储蓄。此外还包括企业的内部资金、内部集资,民间借贷资金,企业和个人在外地的投资等。
宁波:民资奔向3大投资热点
去年宁波企业签定了99个对外投资项目。在45亿元的总投资中,宁波方投资占了8成左右。宁波企业向外投资形成了3个热点区域:一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二是省内山海协作工程的对口协作城市,三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后新形成的东三省中心城市。
另外一个不能不提的城市是上海。作为近在咫尺的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更是宁波企业走向国际国内市场的一个桥头堡,天一证券、杉杉等企业甚至直接把企业总部迁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