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近年来,不少中小学都成立了创客空间,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支撑平台,教师要尝试推动创客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从探寻创客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入手,探究将创客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创新小学劳动教育教学途径和方法,将创造、实践、分享等创客理念渗透到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拥有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
创客教育将创客文化和教育发展结合,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创客教育的手段灵活多样,在教学内容中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在创意造物过程中进行主动体验、协作探究、创新创造。教师多以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式学习方式吸引学生大胆地去实践探究,并在探究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创客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创新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手段,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将从探究小学劳动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内在联系入手,提出创客教育理念与小学劳动技术课程融合的策略,以期为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理论与参考。
一、劳动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内在联系
创客教育以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创新实践活动为承载核心素养的途径,采用情景化教学,重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结性,更加关注教育过程,通过“玩中创”“创中玩”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创造意识与能力是创客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创客教育推动的跨学科融合是以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指引的,而不是“以教材为指引”。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本地区的生产实践、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联,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参加劳动实践等基础性学习。因此,创客教育和劳动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向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注入创客教育理念,以更多样的方式出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能保障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得以具体落实,最终推动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创客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
1.构建劳动价值理念,成就工匠精神
在当前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责任感、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等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各个领域中的劳动模范的榜样事迹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构建“劳动最光荣”思想意识。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劳动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家庭、社会中,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创造,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想象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成就工匠精神。
2.建设创客空间,助力劳动育人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有着与生俱来探索欲望。因此,学校应建设自由创造和创新的活动基地,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的工具、仪器、设备,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空间、自由学习时间、自由创造的机会和自由实践的基地,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立足于“玩中创”“创中玩”的创客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的课程内容,学校将创客空间设计为智造坊、工匠坊、艺术坊等多个独立分区。智造坊提供创意设计与制作有关的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开源电子元件、科学实验材料与工具箱、智能机器人等模块;工匠坊配置木工、金工、电工等有关模块,艺术坊配置了绣花、手工、陶艺、编制等工具及材料。通过相对独立且性质统一的操作分区,更有利于开展创客教育与劳动技术课程融合的教学活动,为创设优质的劳动教育教学环境和创新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手段提供良好的支撑。
3.转变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方式,利用項目式学习实现创客理念
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精心设计课堂执行项目的教学方式。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以解决真实的、复杂的问题为任务,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倡导以小组协作方式进行项目分析及项目研究,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能力提升,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项目式学习呈现出注重问题导向式学习、倡导团队协作学习、注重知识的联结性、鼓励创造性学习四大特征。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包括驱动问题、构建解答驱动问题的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制作产品、回答驱动问题等四大环节。项目启动伊始,教师基于课程内容与目标要求,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吸引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构建解答驱动问题的知识与技能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知识和技能等支持,这些知识是教师在设计本次课程时想要传授给学生的,而且恰巧是学生解答这个问题时需要用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完成本节课关键概念和原理性知识的学习。在设计与制作产品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使用所学技能完成产品制作,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回答驱动问题环节按照小组进行总结汇报,阐述小组解决驱动问题的方案,并展示小组的产品思路,实现真正的创造与分享。因此,以项目研究活动的开展为纽带,将创客教育理念和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项目式活动的设计要紧密围绕创客教育理念,立足于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最终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项目研究的驱动,教师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和技能学习,并利用所学技能完成探究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等知识构建的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创”“创中玩”,兼顾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 4.借助创客理念升级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劳动技能培养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实践性课程,并明确指出“设计制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通过借助创客教育理念,将劳动技能学习、“创意物化”目标和设计制作活动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为基础,设计以项目驱动、技能学习、问题解决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扩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功能,将综合实践活动从普通的“学生活动”升级为激发学生高层次思维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当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创客教育理念、劳动技能教学时,“创意物化”目标不仅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发挥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提高知识迁移水平。在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设计活动、造物工具、劳动技能、跨学科知识的支持,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方法,在探究新方法的过程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5.打破学科界限,加快跨学科复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小学劳动教育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而创客教育理念融合了科学、信息技术技术、工程技术、艺术和数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将创客教育理念和小学劳动教育融合,需要教师把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等目标加以重新调整组合,更注重教师对跨学科思维的整合,对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加快跨学科复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才能实现创客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的高效融合,才能稳步地推进课程改革。
本来,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讲究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不仅包括知识内在的联系,也包括各學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包括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要培养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学会有目的的“跨”。教师要善于学习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关键是要在不同学生学科专业知识经济之间寻找联结点,建立一个有意义的联系,并将这种理论联系作用于更广阔的学习研究领域,将独立的知识点编制成有联系的知识信息网络,促进自身知识系统的综合化,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和全面的世界观。在跨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要促进教师思维的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是将各学科理论知识的堆叠,更关键的是,能利用各学科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多学科思维的整合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进行认知的融合,摆脱学科理论的限制,实现认知的进步甚至是产生全新之物。只有做到理论学习、思维整合以及认知融合,才能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教育与创客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将知识与创新、实践有效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创客教育理念对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价值理念、建设创客空间、推动基于创客理念的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升级综合实践活动、培养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等创新手段,建设有趣的课程活动阵地,优化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业虹.实施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8):33-37.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
创客教育将创客文化和教育发展结合,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创客教育的手段灵活多样,在教学内容中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在创意造物过程中进行主动体验、协作探究、创新创造。教师多以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式学习方式吸引学生大胆地去实践探究,并在探究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创客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创新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手段,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将从探究小学劳动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内在联系入手,提出创客教育理念与小学劳动技术课程融合的策略,以期为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理论与参考。
一、劳动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内在联系
创客教育以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创新实践活动为承载核心素养的途径,采用情景化教学,重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结性,更加关注教育过程,通过“玩中创”“创中玩”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创造意识与能力是创客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创客教育推动的跨学科融合是以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指引的,而不是“以教材为指引”。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本地区的生产实践、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联,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参加劳动实践等基础性学习。因此,创客教育和劳动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向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注入创客教育理念,以更多样的方式出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能保障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得以具体落实,最终推动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创客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
1.构建劳动价值理念,成就工匠精神
在当前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责任感、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等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各个领域中的劳动模范的榜样事迹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构建“劳动最光荣”思想意识。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劳动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家庭、社会中,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创造,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想象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成就工匠精神。
2.建设创客空间,助力劳动育人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有着与生俱来探索欲望。因此,学校应建设自由创造和创新的活动基地,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的工具、仪器、设备,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空间、自由学习时间、自由创造的机会和自由实践的基地,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立足于“玩中创”“创中玩”的创客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的课程内容,学校将创客空间设计为智造坊、工匠坊、艺术坊等多个独立分区。智造坊提供创意设计与制作有关的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开源电子元件、科学实验材料与工具箱、智能机器人等模块;工匠坊配置木工、金工、电工等有关模块,艺术坊配置了绣花、手工、陶艺、编制等工具及材料。通过相对独立且性质统一的操作分区,更有利于开展创客教育与劳动技术课程融合的教学活动,为创设优质的劳动教育教学环境和创新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手段提供良好的支撑。
3.转变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方式,利用項目式学习实现创客理念
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精心设计课堂执行项目的教学方式。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以解决真实的、复杂的问题为任务,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倡导以小组协作方式进行项目分析及项目研究,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能力提升,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项目式学习呈现出注重问题导向式学习、倡导团队协作学习、注重知识的联结性、鼓励创造性学习四大特征。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包括驱动问题、构建解答驱动问题的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制作产品、回答驱动问题等四大环节。项目启动伊始,教师基于课程内容与目标要求,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吸引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构建解答驱动问题的知识与技能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知识和技能等支持,这些知识是教师在设计本次课程时想要传授给学生的,而且恰巧是学生解答这个问题时需要用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完成本节课关键概念和原理性知识的学习。在设计与制作产品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使用所学技能完成产品制作,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回答驱动问题环节按照小组进行总结汇报,阐述小组解决驱动问题的方案,并展示小组的产品思路,实现真正的创造与分享。因此,以项目研究活动的开展为纽带,将创客教育理念和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项目式活动的设计要紧密围绕创客教育理念,立足于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最终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项目研究的驱动,教师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和技能学习,并利用所学技能完成探究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等知识构建的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创”“创中玩”,兼顾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 4.借助创客理念升级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劳动技能培养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实践性课程,并明确指出“设计制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通过借助创客教育理念,将劳动技能学习、“创意物化”目标和设计制作活动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为基础,设计以项目驱动、技能学习、问题解决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扩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功能,将综合实践活动从普通的“学生活动”升级为激发学生高层次思维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当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创客教育理念、劳动技能教学时,“创意物化”目标不仅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发挥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提高知识迁移水平。在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设计活动、造物工具、劳动技能、跨学科知识的支持,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方法,在探究新方法的过程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5.打破学科界限,加快跨学科复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小学劳动教育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而创客教育理念融合了科学、信息技术技术、工程技术、艺术和数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将创客教育理念和小学劳动教育融合,需要教师把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等目标加以重新调整组合,更注重教师对跨学科思维的整合,对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加快跨学科复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才能实现创客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的高效融合,才能稳步地推进课程改革。
本来,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讲究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不仅包括知识内在的联系,也包括各學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包括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要培养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学会有目的的“跨”。教师要善于学习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关键是要在不同学生学科专业知识经济之间寻找联结点,建立一个有意义的联系,并将这种理论联系作用于更广阔的学习研究领域,将独立的知识点编制成有联系的知识信息网络,促进自身知识系统的综合化,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和全面的世界观。在跨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要促进教师思维的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是将各学科理论知识的堆叠,更关键的是,能利用各学科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多学科思维的整合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进行认知的融合,摆脱学科理论的限制,实现认知的进步甚至是产生全新之物。只有做到理论学习、思维整合以及认知融合,才能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教育与创客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将知识与创新、实践有效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创客教育理念对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价值理念、建设创客空间、推动基于创客理念的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升级综合实践活动、培养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等创新手段,建设有趣的课程活动阵地,优化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业虹.实施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8):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