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生活实际,只注重它语言基础知识的理论培养和知识的连贯性,突出其知识点进行机械训练,并伴之以应试教育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缺乏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的创设,显得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语文也渐渐远离生活、远离了社会和自然。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新课教学要以实际事实为背景,使学生认识到语文问题来源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结合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生活贴得很近,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例如:在《寻找春天》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为了让学生对春天有个深入的了解过程,有个明析地认识,课前,布置了让学生走进春天,寻找春天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寻找到的春天带回教室,让大家共同享受春天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学生态度积极,对这个课外寻找春天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第二天的口语交际中,学生们带回了自己寻找到的春天:有美丽的花朵,有可爱的青蛙,有嫩绿的小草,有崭新的枝叶……整个教室呈现出一片勃勃的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在实际口语交际中,我让学生描述自己认为的春天,讲述春天的特点,学生们的讲述精彩纷呈、淋漓尽致。其间有同学提出应该珍惜自然世界的美丽与精彩,珍爱小动物等问题,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识到破坏自然风景,捕捉青蛙等小动物是不对的,并教育学生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等,最后帮助学生把捉来的青蛙放归自然。学生在快乐、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口语交际训练的任务,更受到了保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二、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获得的语文知识,必须到实践中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内外实践。
1、加强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运用语文知识的条件,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和自觉性。例如:学生学习了书信,掌握了书信的一般格式后,我趁机为学生布置了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同学或者老师写一封信的作业。并引导他们选择书信的内容,可以写学校里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写自己的志愿,也可以写想对父母、老师和同学倾诉的事情或心愿……让学生从众多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书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书信的生活实际意义和作用,也让学生明白书信其实就是和作文一样,也是写生活中的事情和思想等。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书信格式的掌握,对书信内容的理解,更能让学生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有同学在写给我信中,指出了如希望老师不要对太厉害,不要对不对都教训他们等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2、加强课内外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自觉性。学生获得的知识仅限于课内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到生活中去实践,才能更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个性。如:教了学生学会“采访”的技术和方法后,我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家、走进自己的邻居、走进自己的周围的采访活动。主题以“少数民族文艺调查”为主。通过活动,学生收集了“达体舞”、“锅庄舞”、“结婚喜乐”、“婚礼口战”、“丧葬歌曲”等一系列具体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并收集了如“口弦琴”、“竹笛”、“琵琶”、“二胡”等许多民族乐器。这样的活动不让学生增长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发现了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自爱的心理。让语文教育达到了极致和最终目的。
三、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形式,贴近生活化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支持者。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该用生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反映生活的语言与语文。
1、尽情表现,再现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2、创设情境,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情也是如此。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
3、开展辩论,认识生活。“辩论”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倾向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4、美文欣赏,感悟生活。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5、激情演讲,表现生活。演讲是论说能力的表现。演讲的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给听众教益和鼓舞。
总之,生活是人类存在的状态和方式,也是语文产生和发展的园地,语文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应该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育是脱离生活,庄注课堂,而应该是对生活地不断提炼和对生活地不断超越。
一、新课教学要以实际事实为背景,使学生认识到语文问题来源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结合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生活贴得很近,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例如:在《寻找春天》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为了让学生对春天有个深入的了解过程,有个明析地认识,课前,布置了让学生走进春天,寻找春天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寻找到的春天带回教室,让大家共同享受春天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学生态度积极,对这个课外寻找春天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第二天的口语交际中,学生们带回了自己寻找到的春天:有美丽的花朵,有可爱的青蛙,有嫩绿的小草,有崭新的枝叶……整个教室呈现出一片勃勃的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在实际口语交际中,我让学生描述自己认为的春天,讲述春天的特点,学生们的讲述精彩纷呈、淋漓尽致。其间有同学提出应该珍惜自然世界的美丽与精彩,珍爱小动物等问题,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识到破坏自然风景,捕捉青蛙等小动物是不对的,并教育学生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等,最后帮助学生把捉来的青蛙放归自然。学生在快乐、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口语交际训练的任务,更受到了保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二、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获得的语文知识,必须到实践中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内外实践。
1、加强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运用语文知识的条件,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和自觉性。例如:学生学习了书信,掌握了书信的一般格式后,我趁机为学生布置了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同学或者老师写一封信的作业。并引导他们选择书信的内容,可以写学校里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写自己的志愿,也可以写想对父母、老师和同学倾诉的事情或心愿……让学生从众多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书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书信的生活实际意义和作用,也让学生明白书信其实就是和作文一样,也是写生活中的事情和思想等。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书信格式的掌握,对书信内容的理解,更能让学生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有同学在写给我信中,指出了如希望老师不要对太厉害,不要对不对都教训他们等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2、加强课内外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自觉性。学生获得的知识仅限于课内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到生活中去实践,才能更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个性。如:教了学生学会“采访”的技术和方法后,我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家、走进自己的邻居、走进自己的周围的采访活动。主题以“少数民族文艺调查”为主。通过活动,学生收集了“达体舞”、“锅庄舞”、“结婚喜乐”、“婚礼口战”、“丧葬歌曲”等一系列具体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并收集了如“口弦琴”、“竹笛”、“琵琶”、“二胡”等许多民族乐器。这样的活动不让学生增长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发现了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自爱的心理。让语文教育达到了极致和最终目的。
三、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形式,贴近生活化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支持者。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该用生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反映生活的语言与语文。
1、尽情表现,再现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2、创设情境,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情也是如此。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
3、开展辩论,认识生活。“辩论”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倾向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4、美文欣赏,感悟生活。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5、激情演讲,表现生活。演讲是论说能力的表现。演讲的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给听众教益和鼓舞。
总之,生活是人类存在的状态和方式,也是语文产生和发展的园地,语文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应该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育是脱离生活,庄注课堂,而应该是对生活地不断提炼和对生活地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