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自古以来,描述牡丹雍容华贵,艳压群芳的诗句不胜枚举,而早在北齐人杨子华的画中,亦出现了描绘得分毫毕现的牡丹图。无论是在唐诗宋词的文学意象还是在中国画的审美图景中,牡丹都象征着一种声色之美与性情之畅完美融合的盛世精神。 丁密金笔下的牡丹图《满园春色》,让人们再一次体味到这种难能可贵的高贵情致。画面结构纵横开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自古以来,描述牡丹雍容华贵,艳压群芳的诗句不胜枚举,而早在北齐人杨子华的画中,亦出现了描绘得分毫毕现的牡丹图。无论是在唐诗宋词的文学意象还是在中国画的审美图景中,牡丹都象征着一种声色之美与性情之畅完美融合的盛世精神。
丁密金笔下的牡丹图《满园春色》,让人们再一次体味到这种难能可贵的高贵情致。画面结构纵横开阖,错落有致。局部中灵动不滞,配以冷色调的水仙花为辅衬,无论从色彩的冷暖对比,还是从花语的情境韵味上,都烘托出牡丹花的无与伦比。用笔上,湿笔厚而酣,渴笔苍而润。设色上更是讲究文、清、雅、厚,明亮通透。在其酣畅的笔墨中,牡丹花艳而不俗,高贵的气质和盎然生机扑面而来。
花本无言,文人雅士借花立言,以此出现的名花审美景观,成为中国文化视野中魅力独具的一道风景。诗人和画家都孜孜不倦地尝试着将牡丹花的形体之佳,色彩之美,芳香之浓,风韵之最,现于笔下。丁密金的这幅《满园春色》以其独特的笔墨,达成了一次人花传情、大雅之容的颂咏,一场追求精神之高贵的审美传达。
责任编辑:滕媛媛
其他文献
《一日四季》是画家刘牧创作的《云来云去》组画中的一幅,反映了青海三江源地域一日时而是雨,时而是雪,如四季变化的高原风景。作品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山水画,水墨色彩淋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画家刘牧笔下的《一日四季》没有囿于自然形象,而特别注重语言表达即笔墨的抒发,这是中国画特有的意象思维的表达方式。画家把对自然形象的感受转换成粗线条及大色块笔墨意象,风格独特。与西洋画写实不同,当代中国画注重意象创造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在党的一切工作之中。当前首都的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工作路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开创首都工作新局面。 准确把握首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始至终为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上的讲话,系统回答了政法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做好当前政法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生命线的重要论述,努力做到公正执法。 更加注重夯实公正执法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政法战线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做到这一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执政近两年的时间里,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针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想理论,特别是对中国外交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发展。这些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是新一代领导集体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习近平对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要贡献 发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后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又因国情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国情,全面把握时代发展特征,就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梳理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科学理解其深刻内涵,有助于深入把握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
生活俭朴是为官的基本操守与重要作风。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做到去奢崇俭是每一位官员的必修之道。唐代李商隐在其《咏史》中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真正做到政治清廉,生活必须节俭,即“欲教以廉,先使之俭”。生活俭朴是为官清廉的前提,只有艰苦勤俭的生活方式才能铸就与保持清正廉洁的优良品格,不追求奢侈,不放纵欲
“清廉”是立政之根本,为官之基础,“清廉”主要是做到清白不污浊,廉洁不贪污,刚正不妄取。所谓“清者,廉洁不妄取之谓也”,“廉者,洁不滥浊也”,是对“清廉”内涵的切实描述。宋代陈襄说:“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饥可寒,可杀可戳,不可一毫妄取。”任何一个有理智、有德性的为官者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不贪、不污、可饥可寒、可杀可戳,不能有丝毫贪污妄取的动机和想法,才能得到百姓的赞扬
《后汉书·百官五》讲:“治乱之要,其本在吏”,管理好官吏的品性,使其在制度的“笼子”里遵守廉政规范、忠于职守、勤于政事。为了保障清廉俭朴的思想与风格,必须重典治吏,以法律制度惩治贪污,奖罚分明,弘扬廉洁之风。清代学者唐甄曾讲过:“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官”是社会政治运转、百姓安稳的重要基础,是国与民的桥梁与枢纽。因此,应该严加惩治官员腐败。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是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和做人准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任务、挑战、诱惑和考验,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锤炼符合人民和时代要求的为官之德。 继承传统 严以修齐治平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
如同人一样,城市也会生病。近年来,在我国多个大城市集中爆发的“城市病”,正严重侵蚀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有人这样形容“城市病”:“交通拥堵如肠梗阻,空气污染是哮喘,水污染是血液中毒,垃圾围城好比恶性肿瘤,房价居高不下就是高烧不退。” 2014年,北京等地相继宣布向“城市病”开刀,各路专家也纷纷围绕治理城市顽疾建言献策,各种诊断意见汗牛充栋、令人眼花缭乱。这里,本文将对这场纷繁芜杂的讨论做一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