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题多解对数学思维培养、对学生基本要求、促进课堂互动的途径及注意问题,为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课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一题多解 数学课堂 互动 途径
一题多解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同一个个问题,所涉及的定理、性质比单一解题的面更广,方法更灵活多变,不仅能锻炼解题的基本技能,而且可以有效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课堂互动的促进有良好的效果,研究其促进的途径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指导数学教育课堂和实现开放式教育都有良好的意义。
一、一题多解对学生思维培养的影响
(一)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一题多解的设计,可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和观点去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习惯,从而扩充思维的领域,增加思维机遇,有利于拓展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同时学生不满足已有方法而寻找新方法,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一题多解的锻炼过程,需要学生善于根据题设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新的设想和解题方案,不固执己见,不拘泥于陈旧的方案,有效地增强学生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同时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深刻领会解题的实质,掌握其一般规律,一定程度上又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入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一题多解训练对学生的要求
(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它是解题的基础,更是获得一题多解的前提条件。一题多解的思路、方法与技巧来源于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对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牢固记忆和灵活运用。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知识链的归纳和完善,掌握解题依据。
(二)注重观察、联想、转化
在开展一题多解训练中,注意观察、联想和转化,对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观察,是审题、解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全面理解和掌握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通过观察,还要注意理解和掌握题目的特征,挖掘隐藏着的一些条件和启示。联想,即从题目的特征包括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联想有关知识,联想有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等。转化,即解题的过程实际是连续的转化命题,直到所得结果成为已知为止。
(三)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数学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的主要基础,在一题多解训练中,逐步养成将各部分知识融汇成一体,探究解题途径的习惯,那么一题多解的思路就会一一涌现。比如对代数题,应尽可能立足于对条件及结论几何性质的分析,养成数形结合的解题习惯,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通过思考和探究,注重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各章节知识的联系,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和培养一题多解的习惯。
(四)总结和掌握常用的解题方法
不断总结常用的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可以为一题多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证明题常用方法为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同一法、数学归纳法,而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解析法等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解题中常用的方法,掌握了这些解题方法的基本步骤、技巧手段、适用范围,就能够根据题目的特征,迅速准确的选用可能合适的多种结题方法.
三、一题多解促进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途径分析
(一)给学生设置“最近发展区”
当讲完一个题后再对题目进行研究,揭示解题技巧及思维方法,给学生设置“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二)运用“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对教学中定理、命题等采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方法进行设计,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可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与参与意识,达到“因一题知一类”的目的。
(三)引导与组织,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
通过“一题多解”环节的设置,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少,记忆多、操作少”的现象,有效消除了学生的定式思维和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实现课堂上的思维互动。
四、一题多解应用于课堂中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
初中学生对数学已经有知识的认识,数学课堂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能力、对数学的价值取向、学生之间在数学活动方面的群体差异等,在“一题多解”环节设计上就可以使我们更好的选择题目的选择、教学过程中应从什么地方开始,向哪个方向引导,甚至应该在哪个地方多停留一会儿。
(二)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则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就能使得学生在“一题多解”环节,可以更积极地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思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使数学课堂成为从事数学交流的场所,增强他们做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师要欣赏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一题多解”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师应当从欣赏角度出发,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德明. “开放式”数学教学. 新课程学习:下,2012(9):81.
[2]何永峰. 注重一题多解提升解题能力. 中学数学(高中版)上半月,2012(9):16-17.
【关键词】一题多解 数学课堂 互动 途径
一题多解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同一个个问题,所涉及的定理、性质比单一解题的面更广,方法更灵活多变,不仅能锻炼解题的基本技能,而且可以有效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课堂互动的促进有良好的效果,研究其促进的途径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指导数学教育课堂和实现开放式教育都有良好的意义。
一、一题多解对学生思维培养的影响
(一)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一题多解的设计,可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和观点去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习惯,从而扩充思维的领域,增加思维机遇,有利于拓展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同时学生不满足已有方法而寻找新方法,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一题多解的锻炼过程,需要学生善于根据题设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新的设想和解题方案,不固执己见,不拘泥于陈旧的方案,有效地增强学生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同时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深刻领会解题的实质,掌握其一般规律,一定程度上又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入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一题多解训练对学生的要求
(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它是解题的基础,更是获得一题多解的前提条件。一题多解的思路、方法与技巧来源于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对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牢固记忆和灵活运用。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知识链的归纳和完善,掌握解题依据。
(二)注重观察、联想、转化
在开展一题多解训练中,注意观察、联想和转化,对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观察,是审题、解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全面理解和掌握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通过观察,还要注意理解和掌握题目的特征,挖掘隐藏着的一些条件和启示。联想,即从题目的特征包括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联想有关知识,联想有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等。转化,即解题的过程实际是连续的转化命题,直到所得结果成为已知为止。
(三)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数学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的主要基础,在一题多解训练中,逐步养成将各部分知识融汇成一体,探究解题途径的习惯,那么一题多解的思路就会一一涌现。比如对代数题,应尽可能立足于对条件及结论几何性质的分析,养成数形结合的解题习惯,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通过思考和探究,注重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各章节知识的联系,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和培养一题多解的习惯。
(四)总结和掌握常用的解题方法
不断总结常用的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可以为一题多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证明题常用方法为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同一法、数学归纳法,而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解析法等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解题中常用的方法,掌握了这些解题方法的基本步骤、技巧手段、适用范围,就能够根据题目的特征,迅速准确的选用可能合适的多种结题方法.
三、一题多解促进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途径分析
(一)给学生设置“最近发展区”
当讲完一个题后再对题目进行研究,揭示解题技巧及思维方法,给学生设置“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二)运用“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对教学中定理、命题等采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方法进行设计,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可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与参与意识,达到“因一题知一类”的目的。
(三)引导与组织,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
通过“一题多解”环节的设置,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少,记忆多、操作少”的现象,有效消除了学生的定式思维和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实现课堂上的思维互动。
四、一题多解应用于课堂中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
初中学生对数学已经有知识的认识,数学课堂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能力、对数学的价值取向、学生之间在数学活动方面的群体差异等,在“一题多解”环节设计上就可以使我们更好的选择题目的选择、教学过程中应从什么地方开始,向哪个方向引导,甚至应该在哪个地方多停留一会儿。
(二)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则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就能使得学生在“一题多解”环节,可以更积极地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思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使数学课堂成为从事数学交流的场所,增强他们做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师要欣赏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一题多解”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师应当从欣赏角度出发,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德明. “开放式”数学教学. 新课程学习:下,2012(9):81.
[2]何永峰. 注重一题多解提升解题能力. 中学数学(高中版)上半月,2012(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