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的激情:歌舞片《芝加哥》浅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芝加哥》突破了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的传统,片中精彩的歌舞不胜枚举,最扣人心弦的段落当属“监狱探戈”。《芝加哥》展现并反思了芝加哥在特殊时代的浮华风气,具有深刻的思想蕴涵。
  影片《芝加哥》根据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改编,荣获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美术指导等奖项,广受赞誉。《芝加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好莱坞传统音乐歌舞片的类型范式,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
  诡谲与媚惑的舞姿扣人心弦,幽暗与堕落的声光令人着迷,歌舞片《芝加哥》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的结局。在遍藏着冒险和成功机遇的花花世界,罗克西·哈特这位外表天真的歌舞演员一心梦想改变平淡的生活,期待有朝一日能成为维尔玛·凯利那样的明星。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她竟将希望付诸一个满嘴谎言的骗子手中。愤怒到极点的罗克西拔出了手枪……由于机缘巧合,凯利和罗克西这两个大、小明星分别因谋杀指控而被关进监狱。在女舍监莫顿的安排下,罗克西约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律师比利·弗林。经比利的炒作,罗克西的名气一发而不可收,这让凯利陷入了苦恼。凯利在二次复出后为罗克西准备了意想不到的反击。两个女人为了名气而爆发的斗争不断升华,影片中充斥着阴谋、爱情、背叛、竞争和所谓的友谊。“虽然关在监狱里,虽然背着谋杀的官司,但是芝加哥最能颠倒黑白的律师比利在后面帮助她为她宣传造势,她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反而是未来的事业前景,一片看好。”①随着罗克西的世界从监狱转到法庭,这部盛大的歌舞片迅捷地在现实和幻觉之间切换。
  影片《芝加哥》出现了多场歌舞场面,每场歌舞都各具特色,跳脱了只是由穿插在故事中的演员在具体情境下的即兴情感表达,而是通过歌舞来交待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背景,或者呈现当事人脑海中的幻觉描述。《芝加哥》的歌舞表演都被置于舞台上,基本独立于情节之外,有点类似于旁白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暗示了人生如戏的理念。全片中给人印象深刻的舞蹈场景有很多,例如:女舍监莫顿穿着奢华的金色晚礼服的出场,她演绎的歌曲引人爆笑;莫顿把受贿的钱塞进胸口,下一个舞台镜头则从胸口掏出丝巾,让人忍俊不禁。演员肥胖的体形并未给观众带来性感的视觉效果,却从喜剧角度表现了她的另一种魅力。这首歌曲的表现手法是舞台和监狱画面的交替穿插,既是为莫顿的行为说明也是为后续情节做出了铺垫。整部影片的歌舞几乎都采用了舞台与现实的交替手法,仿佛在生活和藝术之间找到了一条来回自如的秘密通道;比利带着洛克茜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歌舞,舞者扮成吊线木偶,罗克西扮成人偶娃娃,全都被比利大律师操纵着,这种新颖的表达形式深刻形象,在幽默之外流露辛辣的味道。罗克西的丈夫艾莫斯那一段独幕剧表演,像小丑一样动作简单,却能清晰地向观众剖白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表现出在特定社会语境中拥有真心的小人物的可悲、可怜。
  精彩的歌舞段落在《芝加哥》这部歌舞片中不胜枚举,但是最扣人心弦的段落当属“监狱探戈”。六名女囚所表演的监狱探戈,描写芝加哥库克县女牢六名杀人犯的作案过程。这六个杀死丈夫或男友的女子跟我们一般人想象的不同,她们不是因为受到男人虐待、忍无可忍才下毒手的,她们的杀人更像《末路狂花》中的苏珊·莎兰登,带有一种极端女权主义倾向,甚至有些杀人的理由简单得有些可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女人在入狱后没有一丝悔意,她们对身边的男人心怀仇恨。“监狱探戈”中歌曲的妙趣与舞蹈一样,在于其极端性。在这段立场极端的舞蹈中,导演还心思巧妙地做了一个醒目的处理:从她们每人的故事中提抽出一个最有特点的象声词,并在舞蹈的开头和结尾不断重复,因为一般人听完这段配以节奏强烈的探戈舞画面的歌曲,不会记得每个人的名字。在银幕上,电影导演结合一系列的声音来营造杀人场景的恐怖氛围,滴水声、皮靴在地板上的踏步声、指甲敲击铁栏杆的打击声等等,叩击着观众的心弦,高超的技巧造就了奇特的艺术景观。
  《芝加哥》所提出的“大娱乐家精神”贯穿本剧始末,依托这个概念,剧情连贯起来,人物被充实,三位主人公的形象到最后被拆解得支离破碎。何谓芝加哥的“大娱乐精神”?它表现在芝城大律师比利·弗林的道貌岸然、颠倒黑白,它表现在舞女维尔玛·凯利的血刃亲人,它也表现为罗克西的爱慕虚荣。影片让三位主人公拥有看似完满却又荒诞的结局,讽刺挖苦了上个世纪20年代芝加哥的浮华的社会风气。
  很多人喜欢把《芝加哥》与《红磨坊》拿来做比较,但两部电影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艺术震撼。不可否认,《红磨坊》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似乎更能打动心灵。影片演绎一段凄美的爱情,在惆怅中画上惊叹号。妮可基德曼的表演具备摄人魅力,恢宏的场面、闪耀的华服让人目不暇接。影片最吸引眼球的是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停歇的歌舞,串起一场又一场的激越。克里斯蒂安与莎汀在屋顶上的歌曲大联唱,折射出两人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在这一瞬间拉开了永恒爱情的帷幕。
  《芝加哥》和《红磨坊》对爱情的诠释思路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观众可以清晰地领会导演阐述爱情意义时不同的指向。而就歌舞元素而言,影片《芝加哥》中的歌舞具有现代先锋主义特色,《红磨坊》则在尊重传统歌舞的前提下注入了创新因素。
  
  注释:
  ①参见孙红云:《歌舞人生<芝加哥>》,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作者简介:朱姝颐,女,武汉大学艺术系表演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乱世迸发的文明曙光总是特别耀眼,作为二十世纪30年代,政治内忧外患,经济伤痕累累的中国,在电影事业上却创造了惊人的财富。这是艺术所独具的力量,也是时代所恩赐的璀璨。自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生存与发展,关键看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CoreCompetence)的英文原意是“核心能力或核心技能”,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
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年轻的电视广告行业脱离最初直白宣传产品功能、特性的模式,而逐步倾向含蓄指引消费者的需求,运用广告的灵魂——“创意”体现更具有人文关怀的产品介绍方式。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 4 千余年文字可考的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创造了著称于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中国电视广告发展历史并不
心理弹性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应对机制,如通过发展大学生的良好品格、关心特殊群体、引导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
课程改革在我国大学、中学、小学各层次的教学中已不是新鲜事物,本文立足于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特点,分析课程改革的现状,反思课程改革的误区,探讨艺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定位与评价体系,研究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课程改革的实施给高职艺术类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少可喜的变化,在改革的大潮中确实涌现出一批“弄潮儿”,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及问题。当前高职艺术类课程改革中出现了教学目标理想化,教学方式形
公司制企业资本结构多元化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护企业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这个问题的核心
陶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自打人类出现文明以来,陶艺制品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陶艺如同中国的历史书一样谱写至今,但在当今这样信息爆炸变化多端的社會环境下,陶艺应该以如何的姿态存在并能更好的发展下去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审美理想与整个古代社会的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了一种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效能监察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监督环节,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监察对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增强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翻转课
党的十九大对工会组织提出了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明确要求,为工会组织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亦对基层央行工会进一步拓展思路、探究方法、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