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写生色彩是色彩的基础,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和呈现空间,它着重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更好地培养画者表现色彩的能力。
关键词:熟悉色彩;整体观察及其表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
一、色彩的整体观察
色彩与形体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形体的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个方面,即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光源色是由于光波的长短不同,形成了光的不同颜色,绘画上称为光源色。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的光源色也不同。光源色是光自身的色彩倾向,它影响物体的色彩,物体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呈现明暗和色彩,没有光就看不到颜色。
固有色是受光物体对光源色的色彩吸收与反射作用形成的,由于各种物体吸收与反射色光的性质不同,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了不同的颜色,我们称物体上所呈现的颜色为固有色。因为物体的色彩是受到光的限制的,物体本身并不呈现固定的色彩,人们所说的固有色是在比较柔和的日光下呈现的色彩印象,随着光源色和周围物体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固有色与光源色是一种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明确这一关系,对我们的观察和使用色彩作画是极为重要的。
在一定的环境下,周围物体的颜色相互影响所呈现的色彩成为环境色,它是决定物体色彩的第三因素。它强调被描绘的物体受周围环境色彩的反射光影响,所呈现出的色彩是与光源的照射分不开的,具有客观真实的视觉感觉。因此,同一场景不同的物体上,通过吸收与反射,相互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色光影响。
任何物体的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认识色彩的观察,唯一正确方法就是整体观察、互相比较,分析和发现色彩的大关系。整体观察是为了把握和控制画面的基本色调和大的色彩关系而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比较是整体观察的深化。严格地讲,一切色彩的变化都是比较出来的,没有比较就难以准确地鉴别各种微妙的色彩。只有通过对物体间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进行反复比较,分辨色彩倾向,寻找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和差异,才能掌握对象诸种因素的正确关系。
(1)色相对比: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只有在明度相同、冷暖难分的情况下,才能用色相来比较。
(2)明度对比:色彩的明暗差别,即深浅变化为明度。色彩的差别又包括某种色彩的深浅变化和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比较明度时,一定要把重要的颜色找出,再把亮的颜色找出,然后由深到浅排列,在画中建立一个次序,同时根据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与理解,把握住大的黑白灰关系,将对象的层次进行概括,进行对比,使画面效果丰富多彩。
(3)冷暖对比:冷色与暖色是人们的生理感觉和感情联想。色彩的冷暖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两种色彩相比较是决定冷暖的主要依据。光源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变暖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冷色倾向;冷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冷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暖色倾向。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在色彩关系上是“冷暖”交界的边缘,而“高光点”的色相,是光源色的直接体现。
(4)色调对比:色调是指各种颜色不同的物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总倾向,也指一幅画的主要特征,大的色彩效果,是一幅画的总体面貌。调子之间的比较,目的是为了确定调子的明度、冷暖和色相的倾向,使描绘内容有一定的气氛特征,统一本来彼此不协调的色彩,调子起着色彩的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时画面会产生紊乱。因此,首先要看到一个整体的、和谐的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其次把对象、光源、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的观察比较,在整体比较中捕捉色彩。
二、色彩的表现方法
1.变换环境、物象引起的色彩变化学习:任何物体的色彩面貌呈现都是与周围色彩比较的结果,它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综合体现。通过变换静物组合练习可以使学生直接而生动地认识局部与整体色彩的关系,从中发现并掌握一些变化规律与表现形式,为日后理性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奠定有力的基础。
2.色彩归纳表现:通过掌握对自然色彩的分析、概括与提炼,从中了解如何将画面由三维向二维方向转化的方法,了解由写实表现形式向设计表现形式转化的过程。由于客观物象的色彩千变万化,因此在做练习时,先画一幅写实性色彩作业,然后再完成两幅不同处理方法的归纳色彩写生作业。归纳色彩写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保持原有光色关系的基础上,将几种邻近距离范围内的近似色都转化成它们的平均值色,以平均值来代替它们,尽量以平涂式处理,但并不是将对象单纯地用固有色来代替。二是在保持写生物象色调特征下,加强对色彩的主观处理,作必要而适度的夸张,如加强色线的曲直对比、色彩分布的疏密对比等。
3.色彩的装饰性表现:装饰性色彩表现是印象派和现代画派画家常用的手法,如高更、劳特里克等。以主观性为主,以美化画面为核心,运用归纳、变色、象征等表现手法,讲究色彩自身的韵律效果。练习应循序渐进,由归纳写生开始过渡,在色彩归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强调其装饰性。第二步可以尝试“限制用色”的方法,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只用数种色彩根据不同搭配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彩样式。第三步“借用色彩”,吸收古今中外优秀装饰作品的手法,尤其是装饰绘画和图案设计的主要手法。与色彩同样重要的还有体现色彩效应的描绘手法如色点缀,勾线描边、渐变、间隔色块等可以增强画面色彩的丰富性与装饰性,使画面色彩呈现出循序感,从而色彩效果达到调和。
4.色彩抽象化表现。使形象与色彩取之自然,逐渐脱离自然,最终又作用于自然。通过一些命题设计(如:激越、和谐、生命等)来完成。学生由于自己的经历、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等因素导致命题对其有着不同的心理响应,根据个人的理解不以任何具体形象为装饰的对象,而运用单纯的点、线、面作为表现的形象,来组成作品的面貌。
关键词:熟悉色彩;整体观察及其表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
一、色彩的整体观察
色彩与形体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形体的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个方面,即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光源色是由于光波的长短不同,形成了光的不同颜色,绘画上称为光源色。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的光源色也不同。光源色是光自身的色彩倾向,它影响物体的色彩,物体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呈现明暗和色彩,没有光就看不到颜色。
固有色是受光物体对光源色的色彩吸收与反射作用形成的,由于各种物体吸收与反射色光的性质不同,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了不同的颜色,我们称物体上所呈现的颜色为固有色。因为物体的色彩是受到光的限制的,物体本身并不呈现固定的色彩,人们所说的固有色是在比较柔和的日光下呈现的色彩印象,随着光源色和周围物体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固有色与光源色是一种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明确这一关系,对我们的观察和使用色彩作画是极为重要的。
在一定的环境下,周围物体的颜色相互影响所呈现的色彩成为环境色,它是决定物体色彩的第三因素。它强调被描绘的物体受周围环境色彩的反射光影响,所呈现出的色彩是与光源的照射分不开的,具有客观真实的视觉感觉。因此,同一场景不同的物体上,通过吸收与反射,相互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色光影响。
任何物体的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认识色彩的观察,唯一正确方法就是整体观察、互相比较,分析和发现色彩的大关系。整体观察是为了把握和控制画面的基本色调和大的色彩关系而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比较是整体观察的深化。严格地讲,一切色彩的变化都是比较出来的,没有比较就难以准确地鉴别各种微妙的色彩。只有通过对物体间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进行反复比较,分辨色彩倾向,寻找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和差异,才能掌握对象诸种因素的正确关系。
(1)色相对比: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只有在明度相同、冷暖难分的情况下,才能用色相来比较。
(2)明度对比:色彩的明暗差别,即深浅变化为明度。色彩的差别又包括某种色彩的深浅变化和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比较明度时,一定要把重要的颜色找出,再把亮的颜色找出,然后由深到浅排列,在画中建立一个次序,同时根据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与理解,把握住大的黑白灰关系,将对象的层次进行概括,进行对比,使画面效果丰富多彩。
(3)冷暖对比:冷色与暖色是人们的生理感觉和感情联想。色彩的冷暖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两种色彩相比较是决定冷暖的主要依据。光源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变暖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冷色倾向;冷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冷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暖色倾向。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在色彩关系上是“冷暖”交界的边缘,而“高光点”的色相,是光源色的直接体现。
(4)色调对比:色调是指各种颜色不同的物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总倾向,也指一幅画的主要特征,大的色彩效果,是一幅画的总体面貌。调子之间的比较,目的是为了确定调子的明度、冷暖和色相的倾向,使描绘内容有一定的气氛特征,统一本来彼此不协调的色彩,调子起着色彩的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时画面会产生紊乱。因此,首先要看到一个整体的、和谐的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其次把对象、光源、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的观察比较,在整体比较中捕捉色彩。
二、色彩的表现方法
1.变换环境、物象引起的色彩变化学习:任何物体的色彩面貌呈现都是与周围色彩比较的结果,它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综合体现。通过变换静物组合练习可以使学生直接而生动地认识局部与整体色彩的关系,从中发现并掌握一些变化规律与表现形式,为日后理性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奠定有力的基础。
2.色彩归纳表现:通过掌握对自然色彩的分析、概括与提炼,从中了解如何将画面由三维向二维方向转化的方法,了解由写实表现形式向设计表现形式转化的过程。由于客观物象的色彩千变万化,因此在做练习时,先画一幅写实性色彩作业,然后再完成两幅不同处理方法的归纳色彩写生作业。归纳色彩写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保持原有光色关系的基础上,将几种邻近距离范围内的近似色都转化成它们的平均值色,以平均值来代替它们,尽量以平涂式处理,但并不是将对象单纯地用固有色来代替。二是在保持写生物象色调特征下,加强对色彩的主观处理,作必要而适度的夸张,如加强色线的曲直对比、色彩分布的疏密对比等。
3.色彩的装饰性表现:装饰性色彩表现是印象派和现代画派画家常用的手法,如高更、劳特里克等。以主观性为主,以美化画面为核心,运用归纳、变色、象征等表现手法,讲究色彩自身的韵律效果。练习应循序渐进,由归纳写生开始过渡,在色彩归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强调其装饰性。第二步可以尝试“限制用色”的方法,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只用数种色彩根据不同搭配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彩样式。第三步“借用色彩”,吸收古今中外优秀装饰作品的手法,尤其是装饰绘画和图案设计的主要手法。与色彩同样重要的还有体现色彩效应的描绘手法如色点缀,勾线描边、渐变、间隔色块等可以增强画面色彩的丰富性与装饰性,使画面色彩呈现出循序感,从而色彩效果达到调和。
4.色彩抽象化表现。使形象与色彩取之自然,逐渐脱离自然,最终又作用于自然。通过一些命题设计(如:激越、和谐、生命等)来完成。学生由于自己的经历、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等因素导致命题对其有着不同的心理响应,根据个人的理解不以任何具体形象为装饰的对象,而运用单纯的点、线、面作为表现的形象,来组成作品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