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流行特点、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0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上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均可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腹部彩超可明确诊断。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腹痛患儿需常规B超检查,明确诊断,正确处理,予后良好。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特征、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冬春季节,随着B超技术的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清晰显示诊断,使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率大大提高,降低漏、误诊率。本院2010.1月-2013。2月其收治的小儿淋巴结炎100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参考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岁-9岁:其中<3岁16例,3-7岁78例,>7岁6例。发病到就诊时间。
  1.2临床表现:10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痛的特点: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者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男多于女性,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各有不同,脐周下腹部疼痛71例,腹痛的性质多样,间隔痛56例,痉挛性疼痛29例,腹痛多为阵发性,持续时间约为2-3分钟间歇时间长短不定,每天发病3-5次,
  触诊:脐周压痛71例,下腹部压痛19例,无固定压痛10例,伴有发热症状23例,伴有恶心呕吐35例,腹泻或便秘25例,无合并症17例。
  1.3辅助检查:100例患儿均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周肠系膜根部,脐右侧或右下方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块,最大25mm×7mm。最小为10mm×4mm。边界清楚,6例合并肠间或盆腔积液,血常规增高29例,支原体抗体阳性3例,便常规检查4-20/HP8例,轮状病毒阳性4例,胸片提示合并肺炎7例。
  1.4诊断方法:无统一诊断标准,需详细询问病史,耐心检查腹痛性质,并与肠胃炎,胃痉挛,阑尾炎等鉴别,腹部彩超见肿大淋巴结,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患儿均给予抗生素治疗,无合并症给予口服头孢3-7d,同时口服金双岐7d,两者相隔2h,重症患儿或患有合并症及白细胞升高者,给予头孢呱酮舒巴坦及喜炎平静点,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91例患儿治愈出院,54例患儿经上述治疗2-3天症状缓解,7-10天停药,所有病例1-3月随访,80例腹部淋巴结消失,15例淋巴结缩小,数目减少,5例复发。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全年可发病,冬春季多发,发病机制是由于小儿免疫功能活跃,当细菌病毒感染后,其毒素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淋巴结肿大。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①本病多发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②腹痛范围小,压痛点多在脐周附近,无固定压痛,腹痛不剧烈,多呈阵发性,如不及时治疗,病程可延长达数年。③多见7岁以下儿童,患儿腹壁薄,脂肪组织少,采用B超可清晰直观的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定位,定性较准确,因此对该病患儿应常规做腹部彩超,可作为临床诊断炎症的首选影像检测方法,以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2.
  [2]任跃: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4(3):252.an22/w3.b百拇医药
  [3]贺焱:杨月娥,宫丽杰等。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晚报,2010.31(17): 274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脑外伤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气管切开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2组,50例感染组和50例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年龄大于60周岁、糖尿病史、吸烟史、脑卒中史、留置胃管、激素的使用为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高龄、糖尿病史、吸烟史、脑卒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阴道超声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74.3%,观察组为94.3%,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显示包块以及选择手术的平均时间明显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云南白药外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I-Ⅱ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应用消糜栓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9.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阴道白带量、糜烂面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产后手法按摩乳房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150例使用手法按摩乳房为观察组,150例使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进行24小时泌乳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产后24小时泌乳率比对照组高。结论: 产后乳房手法按摩可以预防乳腺管堵塞,乳腺炎发生,还可以增加乳汁,促进下奶,从而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关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术后肿瘤患者与未实施PICC插管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实施PICC插管设定为观察组,另60例患者不予PICC插管设定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传统健康教育基础上加PICC健康教育措施,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遵医程度。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
期刊
摘要: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CI)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后期死亡的重要威胁因素,如何加强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膀胱功能得以改善、恢复,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已经成为临床相关学者思考的重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水平,笔者主要收集了近年来相关的报道资料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神经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分析及与开腹手术的效果比较。方法:本文选择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医治的宫外孕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对比及研究,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患者70人主要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而乙组患者70人主要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尿管以及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甲组患者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
期刊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法是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浆进行滤过,把分离出来的含有病因物质的血浆全部排除,代以置换同等量的正常新鲜血浆达到治疗的目的,赢得肝细胞修复时间。PE是当今救治重症肝炎患者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代替肝脏的解毒功能,还可以代替部分合成功能,降低重肝的死亡率。行PE的病人都是重症肝炎病人,病情危重,PE风险也很大,做好PE后仍然存在很多的并发症和护理问题,这些都有可能使病人致命,因此,PE后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对社区血脂异常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90例受试者不受用任何教育方法,干预组90例受试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结果:两组受试者教育前体重指数BMI、腰围WC、运动、应对生活不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受试者教育后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干预组的积极应对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骨折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龄骨折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路径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