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的初步探讨

来源 :教育界·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359795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分析探讨了在国家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主要做法以及一些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探讨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西,地属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自然条件恶劣,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面积4095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248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贫困人口达13.67万。这里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被列为国家深度贫困县。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是都安县唯一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县级公办中职学校。截至2018年,学校开设有10个专业,在编教职工136人,全日制在校生332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714人,校园学生贫困发生率达到2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总书记指示,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本文以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对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总书记强调:“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在这个大扶贫格局中,职业学校责无旁贷。
  (二)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是学校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转递的治本之策。”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深入挖掘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职能优势,加大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育力度,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是职业学校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自身的需要。
  (三)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的需要
  为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都在谋划发展和当地相适应的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谋划,更需要群众的参与,而群众参与需要具备发展产业相应的技术技能。职业学校有自身的教育优势,利用职业教育扶贫能够让群众及时掌握相应的实用技术技能。
  二、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的探索
  为了发挥职业学校自身资源的优势,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积极作为,充分挖掘职业教育职能,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助推了都安县精准扶贫工作。
  (一)抓好招生工作,积极防控失学,扩大教育扶贫受益面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 学校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积极服务精准脱贫,秉承“培育一名技术技能学生,富裕一个少数民族家庭,带动一方边远山区经济”的办学理念,强力抓好招生工作,在招生工作上主动作为,力求能招尽招,积极预防学生失学,有效扩大教育扶贫受益面。一是建立秋季招生工作责任机制,坚决完成招生任务。学校把招生工作纳入绩效考评,明确招生工作职责、任务。二是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开启贫困学生求学方便之门。学校对建档立卡学生降低入学门槛,特设入学指标,尽量让贫困学生方便入校就读。三是建立职业教育预备班招生机制,主动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中担当作为。学校开设春季职业教育预备班,让初中有辍学意向的学生提前在春季入学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渗透培训,积极做好义务教育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学校全日制新生招生人数连年突破1000人大关, 2016年招生1175人,2017年招生1283人,2018年招生1341人,超额完成每年950人的招生指标。招生指标的超额完成,使得一批面临失学的贫困青少年回到学校,学到技术技能,有利于更好地就业。扩大教育扶贫工作的受益人数,有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二)抓好校内贫困生脱贫思想教育,做到星火燎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學校制订“星火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校内全日制建档立卡户学生的专门脱贫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和自治县扶贫政策措施开展培训,着重于各种扶贫政策解读和家庭养殖、种植产业技术的培训,旨在点燃学生勇于脱贫的思想之火,正视贫困,激发学生勇于脱贫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回到家乡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传授种养的常见技术,调动贫困群众勇于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每一个学生脱贫思想之火燎燃整个村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愿望之原。
  (三)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让资助政策惠及民生
  学校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切实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抓好资助育人,坚决防止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让资助政策惠及民生[1]。学校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免学费入学,农村户籍学生人人享受国家助学金每年2000元,建档立卡贫困生享受“雨露计划”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品学兼优学生可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品学兼优贫困生可申请“春雷计划”助学金每生每年1200元,学校还获得革命老区“八一”扶贫助学工程资助,每生每年2000元。2018年累计发放国家助学金408万余元,人人享受免学费入学,714位建档立卡学生获得“雨露计划”补助,51位学生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400位学生获得革命老区“八一”扶贫工程资助。   (四)创新办学模式,创设就业升学通道,让贫困学生实现人人成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推进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推行“一强基础,二塑宝塔,三道并举,多级分流”的多元出口办学新模式。办学新模式结合生源实际,既兼顾专业技术技能基础和文化基础,强化技术技能考核鉴定,加强顶岗实习,实现双证同步,又兼顾就业、升学和培训,通过多次分流,创设多元出口,实现人人成才。办学新模式为贫困学生创设升读高职院校基础和实现体面就业通道,解除贫困家庭家长的担忧,彰显学校教育扶贫给贫困群众带来的极大红利,实现学校办学的良性循环。办学新模式2015年被树为自治区典型并向全区推广。2016年以来,都安职业教育中心全日制毕业生直接推荐就业308人,中高职贯通升学497人,对口考试升学1251人,推荐升本科考试升学97人,文体类学生高考升学176人。
  (五)组建家电维修小组,做好义务维修,让贫困群众感受别样的教育扶贫温暖
  学校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成立由专业教师和贫困学生组成的家电维修小组,进村入屯义务为贫困群众开展家电维修。义务维修的开展,既能促进贫困学生学以致用,感受技能宝贵,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技能,又能够让贫困群众感受到职业教育的魅力,体会别样的教育扶貧温暖。2018年,家用电器维修小组先后进入都安县东庙乡三团村和岩马村开展义务家电维修,学校投入维修耗材资金1.2万元,为贫困农户免费维修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共计117件,给贫困家庭创造经济红利近4万元。
  三、关于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都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通过教育扶贫积极助推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在工作中笔者有三点思考。
  (一)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必须主动作为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在国家精准脱贫的大格局中要敢于担当,要充分挖掘职业教育的优势,发挥职业教育专长,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助推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工作,做到主动作为,在脱贫攻坚中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职业学校助推精准脱贫必须找准着力点
  职业学校要紧扣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职能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要利用自身的职能优势,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精准施策,找准着力点,让教育扶贫扶得精准,扶得有成效。职业学校开展教育扶贫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扶贫是抓不出成效的。
  (三)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要在精准脱贫这场攻坚硬仗中发挥积极作用,除了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找准着力点主动作为,积极帮扶外,还要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内涵,特别是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要让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标准达到国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贫困地区职业学校自身建设好了,才能做到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助推当地的精准扶贫,也才能托起贫困地区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游国斌.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6):90-95.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皖南医学院药学院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就业意向的调查和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从高校和大学生两大供给侧着手,提出相应举措,调整药学人才供给结构,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药学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药学人才。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药学;高质量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报告中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问题是饭碗
期刊
【摘要】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是提升培训质量的着眼点。培训机构应搭建有效的管理模式:按需施训——培训项目主题确立从泛化到精准;统筹规划——项目实施注重有序性;改革创新——项目管理有序化、规范化;注重实效——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项目总结相结合。  【关键词】项目管理;培训;中小学教师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而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
期刊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易地搬迁后的S村为例,描述其搬迁后的社会适应状况,对其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扶贫工作带来更多启发。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适应性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解决“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针对性举措,部分地区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生活于此的贫困群众为了生存,只能加剧向自然环境开发和掠夺,这种恶性
期刊
【摘要】英国法理学家赫伯特·哈特是实证主义法学派代表人物,其法律思想是在评析前辈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即著名的“法律规则论”这个核心思想,这标志着实证主义法学开始重新焕发光彩,确定了其在法哲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文章重点通过对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简述以及哈特对其思想的批判,来梳理哈特“法律规则论”的形成。  【关键词】命令说;规则说;批判与继承  赫伯特·哈特(1907-1992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热点话题。文章基于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理论,以“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为例,主要从教材分析和学生心理分析、教学用具、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思维型课堂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和学生心理分析。教材分析:气体的压强是在学生对液体压
期刊
【摘要】思政课在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方面仍存在许多困境。基于此,积极对思政课进行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的培育体系,做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交互融通协同发展,探索以培育“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导向进行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实践之路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时代和卓越人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思政课改革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思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国内外药学实训基地建设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校内实训室运行不畅、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三大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如何进一步在管理上与现代化手段进行结合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对于提升实训课程在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给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药学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连云港医药产业需求的独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扩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人教版教材里面涉及很多当代热点问题,我们在课内不可能一一展开。让好奇心强又缺少见识机会的学生去探索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行高效的英语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许多中学生没有明确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好像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把課外阅读看成浪费时间,不读或敷衍了事地读。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不好
期刊
【摘要】学分制体现的是“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以学生的选课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排课选课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选课和学习效果,也是学分制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探讨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排课选课工作的转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选课;排课;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取得学位的标准)、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区别于规定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
期刊
【摘要】文章以高校SPOC课程教学的现状为研究基础,依据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实践经历,从混合学习理论的视角,探究基于SPOC的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构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混合学习理论;SPOC课程教学模式;外国建筑史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高校SPOC教学新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