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弹好交际前奏曲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cursor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际交往中,吹风是在尚未进行正式交际前,交际者有意识地通过一定的方式探测交际对象的反映,获取新信息,用以修正交际内容或调整交际策略,为实质性的交际进行铺垫或探路,谋求交际的实效。吹风犹如音乐的序曲,戏曲的序幕,小说的引子,它可以将交际对象导入一个规定的情景和旋律里,与交际对象相拥,翩翩起舞。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运用吹风的方式弹好交际的前奏曲呢?
  
   一、选好吹风的引子
  
   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简明扼要地进行突出中心的直接交流,当然是既省力又省心,还省时间。然而,当交际内容能否让交际对象欣然接受或正确理解,交际者心里没有把握时,为了给交际双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交际者可以选择一个与交际内容相关的话题作为引子,吹吹风,掀起一些波澜,观察一下情势,再进行实质性的交际。
   例如:某机关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涉及部分老弱病残人员离岗退养的问题。这些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员工思想上怎么想,对即将出台的改革方案怎么看?负责此项工作的人事科长心里并没有底。为了顺利落实改革方案,人事科长选择了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传媒报道的其他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引子,吹起了本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前奏曲。在工余,他与同事们聊天时有意识地宣讲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新信息,谈其他单位人事改革的动态和做法,观察员工的反应,听取员工的意见,比较好地了解了员工的思想动态,为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在舆论上作了准备,在员工思想上进行了引导,在员工心理承受能力上进行了铺垫。
   选好吹风的引子关键在于选择恰切的具有启发意义的话题。通过吹风的话题引导交际对象参与,引领交际对象作反映,了解交际对象的态度和意见,并将获取的新信息考虑进实质性交际方案里,为正式的交际内容出台和主角登场营造顺畅的交际环境。
  
   二、选好吹风的场合
  
   有些吹风适合在正规场合进行,有些吹风需要选择一个非正规场合进行,而有些吹风则需要对场合进行精心的选择。选择适当的吹风场合和环境,为吹风的行为和内容营造统一和谐的氛围,利于吹风自然而舒畅地展开。
   例如:小王和小李在一间办公室里共事,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因为年终奖小王比小李多发了500元,小李因此怀疑小王在背后做了“手脚”,或在领导面前讲了自己的坏话,对小王产生了怨恨和敌意。以往,两人无话不说。这段时间,小李有意识地躲避小王,不得已碰面了,也只是极不自然地虚伪地应付一下。小王感到了小李的怨恨和敌意与自己多得奖金有关,他想向小李解释一下领导多发奖金给自己的原因,可是办公室里人多嘴杂,不是说这事的地方。周末,小王找到一家他俩经常光顾的酒吧,选了一处僻静的地方,给小李打电话邀他出来喝酒。小李来了后,小王点了酒菜,端起酒杯说:“去年,你帮助我在省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年终领导奖励了我500元。这不,还没来得及请你喝酒感谢呢。今天正好有时间,咱俩不醉不休。”小王一边说一边观察小李的反映,发现小李的脸色由刚进来时的凝重到惊愕,再慢慢地舒展开来。小王知道猜中了小李这段时间心里为什么不痛快的原因了,继而进入正题说:“前一段,你好像对我有意见。今天就咱俩,没有外人,能说给我听听吗?”小李讪讪地说:“没有没有,来,喝酒。”一场朋友之间因猜疑产生的怨恨和敌意消除了。
   选择吹风的场合要视吹风的内容而定,涉及面广的内容宜选开放的场合,严肃的内容宜选庄重的场合,一般的内容宜选公开的场合,不便公开的内容宜选僻静的场合。吹风场合的选择一定要力求和吹风的内容和谐,这样才利于探测风向,观察反应,获得真实的信息,以便确定下一步的交际内容和方式。
  
   三、选好吹风的配角
  
   有些吹风,交际者不便出面直接进行,可以选择一个配角来完成。通过配角的吹风,了解交际对象的愿望和要求,为正式交际探路牵线,为主角出场进行正式交际埋下伏线,待时机成熟时主角再进行正式交际。
   例如:某大学进行人力资源及学科整合,长期在公共课部讲授基础外语的秦教授想借这次调整的机会,把这些年自己一直潜心钻研的《西方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课开出来。但是学校有规定,这次人事变动由各二级学院领导负责组阁。秦教授与经济学院的楚院长关系一般,他担心经济学院领导不会接受自己的申请,可是又不愿意放弃这次拓宽专业的好机会。思来想去,秦教授决定请自己的同学、楚院长的好友胡教授先去探探口风,摸摸底,然后再作决定。胡教授受秦教授之托,扮演着交际的配角前去吹风。楚院长听完胡教授转弯抹角的意思后,明确表示这两门课急需一位学科带头人,并且暗示如果学校内部有这样的人选那是再好不过了。胡教授听后心里有谱了,立马怀揣喜讯去向老同学回复使命了。
   这种吹风的方式,主要是选好配角,要求协助吹风的配角与交际对象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才利于吹风顺利进行,才能够完成主角托付的使命。选好配角前去吹风,不仅可以避免莽撞交际遭致失败的难堪,也为日后再通过其他办法弥补留下一条路。即使不成功,对交际双方也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其他文献
古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教材就是它的“规矩”。教师在教材所设定的知识区域内,有“枝”可依,同时教材中的知识具有外延性,以其作为中心寻求开去。把握教材的特点,启迪学生的智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本身结构特点、内容特点作为宝藏,并加以挖掘利用,使之为有效教学服务。本文以“乘法分配律”为“参照物”,谈一下对教材的把握,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问题。  一
期刊
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使枯燥深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一、数学源于生活 更被用于生活  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更是如此。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预测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标尺”;所以,教师不能予以忽视,要将“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这种理念纳入其中,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创新思维培养,竭力抒写人文关怀,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出多彩多样、具有个性化的作业类型,从而颠覆包办课堂,使生本课堂取而代之。  一、“生本”理念下,趣味作业的展开  让孩子们完成有趣的作业,是建立对学习数学良好
期刊
那是园丁杯比赛前期的一节练兵课,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抱着想挑战自己的心态,我选择了平日老师们最难把握的故事教学参加英语课比赛。授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Story Time。这主要是讲Zoom 摘花的一个故事。为了创造真实的语境,我准备了一个花盆,把教师节时学生们送我的五颜六色的花朵插入了这个花盆中,并带进了欲创设的情境课堂。  上课铃声响起,和学生们一起唱了Hello song 和Colou
期刊
作为教师,其教育任务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知识灌输的强行性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其童真的天性被抹杀。所以,为改变此情形,教师应该寻求抵达学生内心的教学方式,建立一个童心部落,寓教于乐,让学生自由自在徜徉在学海中。  一、阅读表演板块  孩子的演技是稚嫩和风趣的。他们的思想和谈吐也浑然天成,不矫揉造作。这种内化于心、感知于外的天性使之快乐地融入到自己的“童心”部落。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上下等级分
期刊
针对生源基础差、中下游生多的情况,我校近年来一直在探讨如何使各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这种研究有序、持久并有成效,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我参加了这个课题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着进行分层教学,通过不断实验,我总结了—种教学模式,虽不成熟,但感觉在实际教学中颇有成效,拿出来晒一晒,与大家分享。  我是在初二上学期接手现在这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当时班上数学
期刊
在观摩佛山市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顺德一中周明艳老师的“轴对称现象”课例中的一个“双蝴蝶的制作”的素材,让笔者耳目一新,并激发了笔者在数学课中如何进行审美渗透教学的思考。  一、 听课启发  “轴对称现象”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中的教学内容,对称的图形可谓成千上万,而周老师却唯独选取蝴蝶剪纸这一素材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可谓意义深远。这一素材的选取首先在知识上具备持续性,可使学生对今后学
期刊
《遨游网站》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课的内容,属于网络教学模块。主要学习浏览网站,了解因特网中信息的组织方式。纵观本册教材,全都是关于网络的知识。例如:网络可以干什么?怎样上网?如何搜索资源?如何发E-mail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等等。《遨游网站》处在教材的开头,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会上网,了解网上有哪些资源。这为以后深入学习搜索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四年级学生处在小学的中段。他们
期刊
有两个年轻人,他们同时进了一家公司上班,有一个人觉得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太复杂,感到自己很难适应这里的环境,于是没多久便跳槽走了。当他跳到另一家公司时,同样又感到不适应,因为他觉得那里的人同样是那么喜欢勾心斗角,他只得再次跳槽。就这样,他跳了很多地方,最后又回到原来的那家公司。因他是走了再来的,所以仍然被同事当新人看待,他还是感到不适应。可他意外地发现,当初和他一起进那家公司的那个年轻人却在这里工作得
期刊
有时候,人们在阐明某个道理时,如果采用直言明说方式,三言两语直奔主题,其结果往往由于过于率直简约,听来似无新意,难以引起听者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选择具象说法,即给某一道理进行“包装”,赋予它一种具体形象,或推演过程,让对方在同步观察、体验和思索中,理解其中的含义,自然而然地接受说者的推论和道理,最终心服口服,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这种具象说法用于介绍经验,或说服迷惘者十分有效,值得借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