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3-6年级阶段的习作教学是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阶段。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语文习作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写作教学,对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习作活动与成人相同,即包括了从感知到记忆、想象,以表象的再现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以内部言语表象外化为口头言语或书面言语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了解小学生习作的心理过程和状态,才有可能指导小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习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一、让生活进入习作课堂
习作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他们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因此,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生活的主导活动,从他们生活入手研究习作教法,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把习作课堂变成鲜活生命的活动场所,努力实现从关注习作教法到关注学生的转变,这是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从关注习作教法向关注学生生活的转变是习作教学的方法问题,只有真正把习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流淌。习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收集、整理、认知和准确传递的过程,是引导小学生构想习作内容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生活信息传递的面越大,速度越快,构想习作内容的时间越短,习作教学效率越高。
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习作指导之前,教师最好给学生提前布置习作题目,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搜集整理资料,唤起生活中的记忆,为写作提供素材。作文教学不是培养未来作家的,而是培养将来公民的语文素养的。要使学生作文有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作文主题和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常在学习园地展示孩子的习作,可以编辑班级习作集传阅,还可以投稿发表习作,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经常组织展示和交流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学会作文的重要措施。
三、 丰富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根据现在的学生接触外界实际生活比较少的现实,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此外,开设说话课以说促写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根据现在的学生接触外界实际生活比较少的现实,我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组织开展“帮妈妈买一次东西”的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帮妈妈买一次菜”,要求是向妈妈要一元钱,独自上市场买菜,看谁买的菜又多又新鲜,再把这件事写下来。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充实之后,我再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遍。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由于有口头作文做先导,把这些说的内容写下来就显得简单多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互改互动, 提高自改能力
在现实习作修改中,仍以教师批改为主,学生的自改和互改流于形式。特别是习作过程的自主修改就更为缺乏。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现实中的学生习作自主批改,只是對字词句的改正,在写评语时也是针对字词句方面,而这方面的修改也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学生在活动中,首先让他们说规范话,说完整话,表真实情,这样,学生在着手写的开始,就做到肚中有话,心中有底,打完草稿后,让学生找对子,首先让他们自主互改字句。完成正稿前,笔者有针对性地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用多媒体显示出来,全班跟随笔者共同完成评改。最后再次进行稿子对换修改,如果发现好词、好句、精彩内容,还可进行当场展示。一段时间下来,部分学生对习作的修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能够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要贯穿写作教学的全过程,特别在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情感方面要给予积极评价。在具体的批改实践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批改的具体实施中要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有可操作性。
语文教学,对当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从事作文教学的环节上,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更要积极开发课内外课程资源。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习作上,要注重结合本地区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别做好教学的过程、材料准备、情感态度、自主修改等环节的习作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等]编写,杨九俊,姚烺强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示例与导引[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化万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 语文出版社, 2002
[3] 杨苹.倡导自主 关注个性[J]. 新课程(小学版). 2009(07)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写作教学,对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习作活动与成人相同,即包括了从感知到记忆、想象,以表象的再现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以内部言语表象外化为口头言语或书面言语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了解小学生习作的心理过程和状态,才有可能指导小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习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一、让生活进入习作课堂
习作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他们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因此,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生活的主导活动,从他们生活入手研究习作教法,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把习作课堂变成鲜活生命的活动场所,努力实现从关注习作教法到关注学生的转变,这是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从关注习作教法向关注学生生活的转变是习作教学的方法问题,只有真正把习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流淌。习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收集、整理、认知和准确传递的过程,是引导小学生构想习作内容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生活信息传递的面越大,速度越快,构想习作内容的时间越短,习作教学效率越高。
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习作指导之前,教师最好给学生提前布置习作题目,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搜集整理资料,唤起生活中的记忆,为写作提供素材。作文教学不是培养未来作家的,而是培养将来公民的语文素养的。要使学生作文有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作文主题和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常在学习园地展示孩子的习作,可以编辑班级习作集传阅,还可以投稿发表习作,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经常组织展示和交流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学会作文的重要措施。
三、 丰富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根据现在的学生接触外界实际生活比较少的现实,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此外,开设说话课以说促写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根据现在的学生接触外界实际生活比较少的现实,我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组织开展“帮妈妈买一次东西”的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帮妈妈买一次菜”,要求是向妈妈要一元钱,独自上市场买菜,看谁买的菜又多又新鲜,再把这件事写下来。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充实之后,我再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遍。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由于有口头作文做先导,把这些说的内容写下来就显得简单多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互改互动, 提高自改能力
在现实习作修改中,仍以教师批改为主,学生的自改和互改流于形式。特别是习作过程的自主修改就更为缺乏。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现实中的学生习作自主批改,只是對字词句的改正,在写评语时也是针对字词句方面,而这方面的修改也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学生在活动中,首先让他们说规范话,说完整话,表真实情,这样,学生在着手写的开始,就做到肚中有话,心中有底,打完草稿后,让学生找对子,首先让他们自主互改字句。完成正稿前,笔者有针对性地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用多媒体显示出来,全班跟随笔者共同完成评改。最后再次进行稿子对换修改,如果发现好词、好句、精彩内容,还可进行当场展示。一段时间下来,部分学生对习作的修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能够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要贯穿写作教学的全过程,特别在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情感方面要给予积极评价。在具体的批改实践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批改的具体实施中要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有可操作性。
语文教学,对当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从事作文教学的环节上,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更要积极开发课内外课程资源。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习作上,要注重结合本地区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别做好教学的过程、材料准备、情感态度、自主修改等环节的习作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等]编写,杨九俊,姚烺强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示例与导引[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化万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 语文出版社, 2002
[3] 杨苹.倡导自主 关注个性[J]. 新课程(小学版). 2009(07)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