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8日,经过三年多筹办的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挂牌。
“我们有‘司令部’了!”解放碑街道社区教育辅导员张美文兴奋地说,“社区教育终于有了实体办学机构。”
城市化催生新问题
阳光照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外墙上,强烈的反射光刺得杨炯气睁不开眼。这个来自江津区白沙镇河口村的农村妇女在解放碑的高楼之间穿梭,以擦皮鞋为生。
只有小学文化的杨炯气一直希望能够把她和丈夫每月积攒下来的300元钱存到银行去。“我根本不会存钱,每次路过银行门口都不敢进去。”杨炯气说。
同杨炯气一样,许多农民工进城后,不会填存单,不会认路标,不会计算商场折扣。他们光着膀子走在解放碑步行街;坐公交车时,一窝蜂地围堵在门口……
类似的问题,并不只是农民工才有。
比如在繁华都市,不少市民带着宠物狗在街道上溜达,这些狗儿时不时地拉大小便,而它们的主人对此视若无睹。城市发展得太快,快得市民还没有看清楚城市的模样,城市便造出来了。随着重庆的快速发展,市民素质迫切需要提升。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能否通过社区教育来解决?2001年,渝中区开始探索社区教育的新路径。
社区教育的“星星之火”
今年5月8日,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的一处院坝,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龙门阵”。
“龙大姐,你的狗儿拉了大便,你把它抓起来丢进垃圾箱嘛。”
“用手抓呀?好脏哟!”
“你都嫌脏,你狗儿的粪便可是脏了我们大家啊!”
龙大妈低下了头,内疚地说:“对不起,你说得对……”
这是由社区才女——58岁的金小明创作的重庆方言情景剧《文明行为大家评》的一段剧情。
龙大姐遛狗的故事,让现场观看的渝中区区委书记刘强拍案叫好:“社区组织老百姓演自己身边的事情,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这场“龙门阵”摆完之后,华福巷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在渝中区,社区教育如同星星之火,已在全区12个街道点燃。
但新问题接踵而至。“社区教育牵涉18个职能部门和12个街道,协调起来,难度较大。”渝中区教委综合管理科科长谢平说。
2004年3月3日,渝中区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区委副书记兼任主任,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各部门、街道的负责人。但看起来“规格很高”的委员会,对社区教育的推动仍然有限。
渝中区蓬勃发展的社区教育,亟需一个实体统揽全局。誰能挑起大梁?
“司令部”的大抱负
2009年3月,张美文提着宣传单,到解放碑步行街向农民工宣传“扫盲班”。
“扫盲班”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的“低文化流动人口扫盲培训”实验项目的一部分。
杨炯气也收到了宣传单,但她对这个“扫盲班”并不感兴趣。
“我们给每个来参加培训的人都准备了一份小礼品。”张美文说,“大家的热情才被调动起来。”
“这个‘扫盲’与以前消灭‘文盲’不同。”渝中区电大培训主任刘利娜说,“这是一场‘新扫盲’运动。”
渝中区电大请来西南大学扫盲教育中心教授欧本谷,开设城市生活中的“读与写”、“数与算”、“知与能”等课程。每周三傍晚6点上课,每期培训三个月。
三个月后,杨炯气走进银行大门,填写银行单据,办理了银行存折和银行卡。
此后,渝中区电大又进行了“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试验,不断总结经验。
渐渐地,渝中区电大成了扛起社区教育大旗的主力。
2009年8月,渝中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决定在渝中区电大成立重庆市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
今年6月18日,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挂牌,渝中区16219名社区教育工作者从此有了“司令部”。
这个经过十年艰辛探索诞生的“司令部”,如今还有更大的梦想。通过借鉴北京的社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网络认证平台和上海的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中心的经验,“司令部”确定了新目标:让渝中区成为全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先锋。
“我们有‘司令部’了!”解放碑街道社区教育辅导员张美文兴奋地说,“社区教育终于有了实体办学机构。”
城市化催生新问题
阳光照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外墙上,强烈的反射光刺得杨炯气睁不开眼。这个来自江津区白沙镇河口村的农村妇女在解放碑的高楼之间穿梭,以擦皮鞋为生。
只有小学文化的杨炯气一直希望能够把她和丈夫每月积攒下来的300元钱存到银行去。“我根本不会存钱,每次路过银行门口都不敢进去。”杨炯气说。
同杨炯气一样,许多农民工进城后,不会填存单,不会认路标,不会计算商场折扣。他们光着膀子走在解放碑步行街;坐公交车时,一窝蜂地围堵在门口……
类似的问题,并不只是农民工才有。
比如在繁华都市,不少市民带着宠物狗在街道上溜达,这些狗儿时不时地拉大小便,而它们的主人对此视若无睹。城市发展得太快,快得市民还没有看清楚城市的模样,城市便造出来了。随着重庆的快速发展,市民素质迫切需要提升。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能否通过社区教育来解决?2001年,渝中区开始探索社区教育的新路径。
社区教育的“星星之火”
今年5月8日,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的一处院坝,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龙门阵”。
“龙大姐,你的狗儿拉了大便,你把它抓起来丢进垃圾箱嘛。”
“用手抓呀?好脏哟!”
“你都嫌脏,你狗儿的粪便可是脏了我们大家啊!”
龙大妈低下了头,内疚地说:“对不起,你说得对……”
这是由社区才女——58岁的金小明创作的重庆方言情景剧《文明行为大家评》的一段剧情。
龙大姐遛狗的故事,让现场观看的渝中区区委书记刘强拍案叫好:“社区组织老百姓演自己身边的事情,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这场“龙门阵”摆完之后,华福巷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在渝中区,社区教育如同星星之火,已在全区12个街道点燃。
但新问题接踵而至。“社区教育牵涉18个职能部门和12个街道,协调起来,难度较大。”渝中区教委综合管理科科长谢平说。
2004年3月3日,渝中区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区委副书记兼任主任,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各部门、街道的负责人。但看起来“规格很高”的委员会,对社区教育的推动仍然有限。
渝中区蓬勃发展的社区教育,亟需一个实体统揽全局。誰能挑起大梁?
“司令部”的大抱负
2009年3月,张美文提着宣传单,到解放碑步行街向农民工宣传“扫盲班”。
“扫盲班”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的“低文化流动人口扫盲培训”实验项目的一部分。
杨炯气也收到了宣传单,但她对这个“扫盲班”并不感兴趣。
“我们给每个来参加培训的人都准备了一份小礼品。”张美文说,“大家的热情才被调动起来。”
“这个‘扫盲’与以前消灭‘文盲’不同。”渝中区电大培训主任刘利娜说,“这是一场‘新扫盲’运动。”
渝中区电大请来西南大学扫盲教育中心教授欧本谷,开设城市生活中的“读与写”、“数与算”、“知与能”等课程。每周三傍晚6点上课,每期培训三个月。
三个月后,杨炯气走进银行大门,填写银行单据,办理了银行存折和银行卡。
此后,渝中区电大又进行了“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试验,不断总结经验。
渐渐地,渝中区电大成了扛起社区教育大旗的主力。
2009年8月,渝中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决定在渝中区电大成立重庆市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
今年6月18日,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挂牌,渝中区16219名社区教育工作者从此有了“司令部”。
这个经过十年艰辛探索诞生的“司令部”,如今还有更大的梦想。通过借鉴北京的社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网络认证平台和上海的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中心的经验,“司令部”确定了新目标:让渝中区成为全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