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如不及早诊断和干预,很可能导致出现人格障碍,抑郁,药、酒依赖,反社会人格以及犯罪。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张世吉教授,他认为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性格的形成和影响非同小可,并讲述了4起由于家庭教育失败引发的儿童青少年精神行为障碍的病例,令人警醒。
6岁女孩,练琴练出抽动症
案例:一名6岁女孩由父母领来看病。这个女孩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但已有两年小提琴学习经历。她每周都要抽出两天到老师家学琴。孩子母亲说,她一进老师家门就开始哭,一开始练琴就泪流满面,还可怜巴巴地哀求说:“妈呀,我真的不想学。”虽然母亲心软,但是与父亲的意见不统一。父亲坚持要她学琴,把特长与升学联系在一起,盲目地认为学成以后孩子就有机会成为特长生,对上重点中学有加分的好处。
老师还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每天必须练习4首练习曲。如果她正确无误地完成一首曲子,父亲就奖励给她一颗棋子,直到从父亲手中“赢得”4颗棋子,才算完成一天的学习。否则,她就得不间断地练下去,哪怕是一两个小时。一旦孩子琴拉得不好,父亲就用手指戳她的头,还推搡她、大声训斥她。孩子就这样承受了两年,终于有一天扛不住了,她经常挤眼睛、努嘴巴、耸肩膀,胳膊腿还控制不住地乱动,母亲发现以后很吃惊。
专家点评:这女孩子患的是抽动症。这个案例是由于家长逼迫孩子学琴,造成孩子精神上极大的压力和内心长时间的压抑,诱发了此病,要想全面康复至少需要2年。
教育提示:建议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时,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家长最好带孩子到少年宫或者培训班看看,以便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有信心学下去,并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10岁男孩,上网成瘾难自控
案例:一名10岁男孩,天天都坐在电脑前疯狂地玩着游戏,游戏中虚拟的场景令他忘掉了一切,饭不吃了,觉不睡了,即使是同学打电话找他聊天,他也三言两语就挂断了,赶紧回到电脑桌前,继续玩。即使不能上网,男孩也要用两只手不停地做着模拟按键盘的动作。男孩的父母发现,如果不让他上网,他就表现得很无聊和焦虑,甚至坐立不安。
专家点评:这是典型的“网络成瘾”的表现。染上此症的孩子往往无法摆脱时刻想上网的念头,长时间沉溺于网上的互动游戏。这类患者即使在不上网时仍想着网上的内容,不能上网就会感到无聊和焦虑。
教育提示:父母要以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掌握合适的上网时间及频率,帮助孩子端正上网的目的和心态。在孩子上网时,家长还要注意监督让孩子远离一切色情、暴力性网站。
15岁男孩,考砸了想自杀
案例:某市重点中学初三的15岁男孩,男孩的父母在中考前要求他:“初中是市重点校,高中也一定要考上市重点校,这样以后才能考上清华……否则,将来就很难说了。”老师也找过家长,让家长严格督促他考上本校。结果,男孩由于紧张失眠,整天忧心忡忡,担心自己考不上本校。后来,男孩差5分没有考上本校。于是,家长埋怨,老师也责怪,最后这个男孩把他爸爸的50多片降压灵吃了,还给父母留下一封遗书:“……你们培养我这么多年,对我的希望一直很高,我也是一心要考上本校的,但是我辜负了你们的希望。实在对不起你们……也对不起老师……我没有脸再见同学和老师了,只有一死了之……我走了以后你们也不要为我难过,我这样也就解脱了……”幸亏家长及时发现,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了几天,才恢复过来。
专家点评:这孩子患的是抑郁症,是由于长期焦虑和紧张造成的。考试之前的巨大压力,考试失败之后的巨大刺激,这对一个15岁孩子的心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精神崩溃了。
教育提示:家长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理想,家长只能起指导和建议的作用,不要过多干涉,也不要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
18岁女孩,考上大学不敢去
案例:18岁女孩以600多分考上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但是,女孩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却固执地对母亲说:“我不敢一个人去外地上学,我害怕。”女孩的母亲说:“孩子从小就胆小,她上幼儿园、小学,甚至上初中、高中时都离不开我,要求我接送她上下学。孩子小的时候,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不放心,总跟着她。时间长了,我不跟着她都不行了,无论孩子去哪都要求我和她一起去。”
专家点评:这个女孩子患了“焦虑症”,是过度紧张害怕造成的,必须进行心理治疗,这位母亲爱孩子爱得太深了,过度的溺爱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教育提示:考虑到孩子的奶奶在上海,专家建议把女儿送到上海奶奶家,让她在那里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开学以后,每逢双休日也让她回奶奶家小住,使她有一个慢慢调适的过渡,就会逐步适应大学生活。
如何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家长可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岁女孩,练琴练出抽动症
案例:一名6岁女孩由父母领来看病。这个女孩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但已有两年小提琴学习经历。她每周都要抽出两天到老师家学琴。孩子母亲说,她一进老师家门就开始哭,一开始练琴就泪流满面,还可怜巴巴地哀求说:“妈呀,我真的不想学。”虽然母亲心软,但是与父亲的意见不统一。父亲坚持要她学琴,把特长与升学联系在一起,盲目地认为学成以后孩子就有机会成为特长生,对上重点中学有加分的好处。
老师还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每天必须练习4首练习曲。如果她正确无误地完成一首曲子,父亲就奖励给她一颗棋子,直到从父亲手中“赢得”4颗棋子,才算完成一天的学习。否则,她就得不间断地练下去,哪怕是一两个小时。一旦孩子琴拉得不好,父亲就用手指戳她的头,还推搡她、大声训斥她。孩子就这样承受了两年,终于有一天扛不住了,她经常挤眼睛、努嘴巴、耸肩膀,胳膊腿还控制不住地乱动,母亲发现以后很吃惊。
专家点评:这女孩子患的是抽动症。这个案例是由于家长逼迫孩子学琴,造成孩子精神上极大的压力和内心长时间的压抑,诱发了此病,要想全面康复至少需要2年。
教育提示:建议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时,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家长最好带孩子到少年宫或者培训班看看,以便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有信心学下去,并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10岁男孩,上网成瘾难自控
案例:一名10岁男孩,天天都坐在电脑前疯狂地玩着游戏,游戏中虚拟的场景令他忘掉了一切,饭不吃了,觉不睡了,即使是同学打电话找他聊天,他也三言两语就挂断了,赶紧回到电脑桌前,继续玩。即使不能上网,男孩也要用两只手不停地做着模拟按键盘的动作。男孩的父母发现,如果不让他上网,他就表现得很无聊和焦虑,甚至坐立不安。
专家点评:这是典型的“网络成瘾”的表现。染上此症的孩子往往无法摆脱时刻想上网的念头,长时间沉溺于网上的互动游戏。这类患者即使在不上网时仍想着网上的内容,不能上网就会感到无聊和焦虑。
教育提示:父母要以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掌握合适的上网时间及频率,帮助孩子端正上网的目的和心态。在孩子上网时,家长还要注意监督让孩子远离一切色情、暴力性网站。
15岁男孩,考砸了想自杀
案例:某市重点中学初三的15岁男孩,男孩的父母在中考前要求他:“初中是市重点校,高中也一定要考上市重点校,这样以后才能考上清华……否则,将来就很难说了。”老师也找过家长,让家长严格督促他考上本校。结果,男孩由于紧张失眠,整天忧心忡忡,担心自己考不上本校。后来,男孩差5分没有考上本校。于是,家长埋怨,老师也责怪,最后这个男孩把他爸爸的50多片降压灵吃了,还给父母留下一封遗书:“……你们培养我这么多年,对我的希望一直很高,我也是一心要考上本校的,但是我辜负了你们的希望。实在对不起你们……也对不起老师……我没有脸再见同学和老师了,只有一死了之……我走了以后你们也不要为我难过,我这样也就解脱了……”幸亏家长及时发现,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了几天,才恢复过来。
专家点评:这孩子患的是抑郁症,是由于长期焦虑和紧张造成的。考试之前的巨大压力,考试失败之后的巨大刺激,这对一个15岁孩子的心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精神崩溃了。
教育提示:家长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理想,家长只能起指导和建议的作用,不要过多干涉,也不要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
18岁女孩,考上大学不敢去
案例:18岁女孩以600多分考上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但是,女孩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却固执地对母亲说:“我不敢一个人去外地上学,我害怕。”女孩的母亲说:“孩子从小就胆小,她上幼儿园、小学,甚至上初中、高中时都离不开我,要求我接送她上下学。孩子小的时候,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不放心,总跟着她。时间长了,我不跟着她都不行了,无论孩子去哪都要求我和她一起去。”
专家点评:这个女孩子患了“焦虑症”,是过度紧张害怕造成的,必须进行心理治疗,这位母亲爱孩子爱得太深了,过度的溺爱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教育提示:考虑到孩子的奶奶在上海,专家建议把女儿送到上海奶奶家,让她在那里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开学以后,每逢双休日也让她回奶奶家小住,使她有一个慢慢调适的过渡,就会逐步适应大学生活。
如何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家长可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