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语文素养综合训练课程”在青海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已经实施了六年,是我校初中阶段的重要特色课程。《初中生语文素养成长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此课程的成果载体之一,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评价的一种过程材料或档案,也是详细记录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与成果的另一种作业呈现形式。
1.实践概述
2006年12月,由笔者主持的课题“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被评为青海省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通过此课题研究,我们创造性地编制了《手册》,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对实践教师进行了培训与指导。2007年下半学期,经校长室决定,以此为蓝本,在我校七年级全面实施“初中生语文素养综合训练课程”,并不断跟踪教师的实践过程,调查研究课程实施效果。经过一年的试行,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成绩,从相关调研考察来看,各项素养指标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来看,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明显提升。
通过《手册》的实践,我们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并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还增强了小组之间的合作关系与探究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比以前提高很多。另外,在实践中,教师根据手册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了,更有灵气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
2.实践理念
任何实践均需理论的指引。通过《手册》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形成了科学而合理的基本理念: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以教师综合训导为主要途径,课堂内外相结合,规范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激发学生在《手册》中完成一定量的有价值的作业或作品,记录日常学习过程中语文素养成长的历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通过课题研究,编制了《手册》和《教师操作手册》,以此为蓝本,开展“初中生语文素养综合训练课程”,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对广大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择优提炼,整合于《手册》的各项训练中,确保“规范约束与激发兴趣并举,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同步,课内主导与课外主体结合,综合性与针对性兼顾”,培养学生的“收藏”思维,切实提升学生“作业”质量,形成一系列的学习记录档案,全面培养初中生语文素养,同时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深度开展。
3.实践反思
(1)实施内容综合而多元。结合学情与语文学科特色,编制《手册》,视学生的学情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安排学生每学期完成一册或三学期二册,内容涵盖“习惯养成(含学习方法)、积累语文知识、听说读写序列化训练、质疑品质与致用能力培养”等,体现一定的交叉性。如阅读中加入一段话的练笔,写作中加入“比对修改”等方法。最后写作评价中开展“自评、他评、师评”多元评价。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来规范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使其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策略。
(2)实施策略简炼而系统。我们语文组老师将平时积累的创新教学策略进行研讨,选择几种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效策略在《手册》中实施,简炼精当,系统全面。①习惯篇:根据每学期语文习惯与方法的反思完成总结。②积累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结合教材中的字词拼音、语文知识完成复习巩固;摘抄教材文章中的重要“短语”,形成一定的语感;尽可能背诵、记忆一些“语言材料”,在《“博闻强记”活动记载表》中做好记录与评价,组长签名。③听力篇:调动父母、老师、学伴的积极性,根据实际完成听力的量化训练。说话篇:结合具体情境(含教材)完成口语交际能力的系列训练。④阅读篇:阅读大量课外文章(或少量课内文章),在《“读尽天下文章”活动记录表》中填写文章摘要、精美语句以及体会感受,还包含名著阅读的内容梳理与读后感悟。⑤写作篇:包括三种途径:一是“片段作文写作”,二是通过“升格作文比对”,修改完善,反思写作技巧;三是“生活化作文”。⑥质疑篇:结合学习与复习,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语文问题。⑦致用篇: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回忆在课堂上精彩的、有创意的发言或应用经历,记录在《手册》中。
(3)实践意义深刻而久远。《手册》综合了巢宗琪等专家的“语文素养”理论研究,以生为本,体现“语文素养训练课程”的综合性。《手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通过一整套训练方案,立足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规范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文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收藏”自己日常学习过程中多种形式的作业,“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与内驱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手册》实践过程逐步形成的三种理念,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文教学理念。我们相信,这种思维一定会引发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1.实践概述
2006年12月,由笔者主持的课题“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被评为青海省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通过此课题研究,我们创造性地编制了《手册》,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对实践教师进行了培训与指导。2007年下半学期,经校长室决定,以此为蓝本,在我校七年级全面实施“初中生语文素养综合训练课程”,并不断跟踪教师的实践过程,调查研究课程实施效果。经过一年的试行,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成绩,从相关调研考察来看,各项素养指标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来看,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明显提升。
通过《手册》的实践,我们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并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还增强了小组之间的合作关系与探究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比以前提高很多。另外,在实践中,教师根据手册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了,更有灵气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
2.实践理念
任何实践均需理论的指引。通过《手册》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形成了科学而合理的基本理念: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以教师综合训导为主要途径,课堂内外相结合,规范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激发学生在《手册》中完成一定量的有价值的作业或作品,记录日常学习过程中语文素养成长的历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通过课题研究,编制了《手册》和《教师操作手册》,以此为蓝本,开展“初中生语文素养综合训练课程”,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对广大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择优提炼,整合于《手册》的各项训练中,确保“规范约束与激发兴趣并举,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同步,课内主导与课外主体结合,综合性与针对性兼顾”,培养学生的“收藏”思维,切实提升学生“作业”质量,形成一系列的学习记录档案,全面培养初中生语文素养,同时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深度开展。
3.实践反思
(1)实施内容综合而多元。结合学情与语文学科特色,编制《手册》,视学生的学情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安排学生每学期完成一册或三学期二册,内容涵盖“习惯养成(含学习方法)、积累语文知识、听说读写序列化训练、质疑品质与致用能力培养”等,体现一定的交叉性。如阅读中加入一段话的练笔,写作中加入“比对修改”等方法。最后写作评价中开展“自评、他评、师评”多元评价。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来规范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使其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策略。
(2)实施策略简炼而系统。我们语文组老师将平时积累的创新教学策略进行研讨,选择几种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效策略在《手册》中实施,简炼精当,系统全面。①习惯篇:根据每学期语文习惯与方法的反思完成总结。②积累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结合教材中的字词拼音、语文知识完成复习巩固;摘抄教材文章中的重要“短语”,形成一定的语感;尽可能背诵、记忆一些“语言材料”,在《“博闻强记”活动记载表》中做好记录与评价,组长签名。③听力篇:调动父母、老师、学伴的积极性,根据实际完成听力的量化训练。说话篇:结合具体情境(含教材)完成口语交际能力的系列训练。④阅读篇:阅读大量课外文章(或少量课内文章),在《“读尽天下文章”活动记录表》中填写文章摘要、精美语句以及体会感受,还包含名著阅读的内容梳理与读后感悟。⑤写作篇:包括三种途径:一是“片段作文写作”,二是通过“升格作文比对”,修改完善,反思写作技巧;三是“生活化作文”。⑥质疑篇:结合学习与复习,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语文问题。⑦致用篇: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回忆在课堂上精彩的、有创意的发言或应用经历,记录在《手册》中。
(3)实践意义深刻而久远。《手册》综合了巢宗琪等专家的“语文素养”理论研究,以生为本,体现“语文素养训练课程”的综合性。《手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通过一整套训练方案,立足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规范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文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收藏”自己日常学习过程中多种形式的作业,“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与内驱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手册》实践过程逐步形成的三种理念,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文教学理念。我们相信,这种思维一定会引发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