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科学课程宗旨。科学课程的载体是教材,科学教师如何把握科学课程目标,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学中,可以从聚焦课前、精心准备探究元素、明确探究目标和知识延伸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有效指导探究,探究目标达成率高。
◆关键词:课程目标;激发探究;有效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科学课程的载体是教材,科学教师如何把握科学课程目标,正确定位教学目标,课堂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教师在备课前要思考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如何植根科学课程目标,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聚焦课前,激发探究
如果学生对即将探究的活动有好奇心,学生的探究欲望会强烈的调动起来,并快速持久地进入探究活动中,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对研究内容会产生兴趣,探究欲望也会被激发。
1.引起好奇心,打开探究大门。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学生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开展探究学习的原始动力,从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激发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为追求科学知识而双眼闪光,带着好奇心期盼探究,我相信,学生的探究时机已经打开,他们在探究中会更认真,更科学,探究的目标也会达成。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影子的秘密》,课本以阳光下树的影子导入,提问:这些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有了上节课的基础,都能说出变化,老师也顺理成章揭题,但学生探究欲望缺乏动力。如果这节课换个导入方式,上课前先播放一段皮影戏,引起学生好奇心,学生没想到影子也能这样玩,接着我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玩出这样的效果呢?抛出问题,然后揭题,为探究影子的秘密设下埋伏,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学生探究动力充足,那么课程目标达成度就高。
2.创设情景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我们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學创新的起源,导入设计问题情景,能有效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如果教学中把探究目标灵活地设计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求探究,学生探究兴趣浓厚,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率也会高。如小学科学教科版第三单元四年级上册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课标制定的要求是学生知道摩擦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摩擦在生活中很常见,如何让学生切身体会摩擦力的存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教学中如何达成目标。
在导入环节我出示情景图片:工人叔叔推箱子进电梯要把地毯收起来。根据情景创设问题:为什么工人叔叔推箱子前要把地毯拿走?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出摩擦力概念。摩擦力概念引出,如何引出探究目标,我再设立一个探究情景,如图:
请一个同学把箱子分别用手在不同面上推箱子,一个光滑桌面,一个硬纸板上,并说说感受。接着我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思考,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看着呈现的情景,一下子就想到可能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问题提出,探究目标顺利开展,学生探究欲望也被激发。
二、精设探究元素,激发探究欲望
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探究又围绕目标有目的的开展,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要素达成探究目标。这些探究要素都涉及多个科学思维方法,如何避免表面化的探究,使探究科学严谨有序的进行,是我们备课考虑的问题。探究中,材料的选用和精心设计利于探索的问题对激发学生探究欲也很重要。
1.备好探究活动材料。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老师就要备好材料。课前备好合适的探究材料,学生才能积极有序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并培养科学素养,学生的探究才会有收获。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材选用蚕豆作为实验材料,蚕豆对我们学生不常见,有一定陌生,所以实验材料我改选花生种子。实验材料选用学生熟悉的,降低学生对探究的陌生感和胆怯感。探究中,有些材料我们也可以大胆选用,只要达到实验效果就是我们的探究目标。如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传统的探究材料用纸巾放到杯底进行探究,探究过程总有学生方法操作失误把纸巾弄湿,既不环保也要找原因。如何改选材料,我这样做,如图:
把一个矿泉水瓶剪掉底部,用兵乓球代替纸团,矿泉水瓶垂直压到水里,兵乓球位置下降,水位就上升;把瓶盖拧开,兵乓球位置上升,水位下降。实验效果明显,目标达成。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探索。学生认知有发展过程,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探究只有在教师适度和合理的指导下,学生的科学探究目标才明确,才增强探究的信心。探究中,教师对探索的问题精心设计,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探究的方向,并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如何控制变量进行探究,五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科学基础,但农村孩子思维缓慢,设计实验还需要老师扶放得当,探究才能顺利开展,打开探究思维。课堂中,我先抛出问题:
师:我们对物体进行比较,能看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系吗?
生:不能看出。
师:如何设计,科学家会怎样做,想想我们设计过的实验,《种子发芽实验》怎么做?
我的提问打开学生思维,有些学生会说出控制变量。经过问题引导,学生找到问题关键,
控制一个因素变化,其他因素不变。实验探究方案出来了:(1)物体的体积相同,重量不同 (2)物体的重量相同,体积不同。学生明确任务、目的和方向,探究才有效,不会偏离探究目标。 三、明确探究目标,探究更有效
科学教学要教给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技能。根据学生实验阶段,教师要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采取“扶”与“放”有机结合的方式,适当给予指导,必要时教给学生操作要领和操作规范。
1.利用媒体,明确探究要领。科学探究中,学生会被各式的实验仪器吸引,在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无心听,实验过程中错误不断,探究效率低。如何减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错误并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实验前教师有必要把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一课,本课有解剖花生种子的观察实验,先在PPT出示实验要求:(1)解剖时注意安全。 (2)保护好种子,不要破坏种子的结构。 (3)解剖顺序:用镊子从外到里进行解剖。 (4)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内部的细小结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直观图像比文字更容易明白,明確实验要求后,播放解剖种子实验视频,有了具体操作示范,学生实验操作更规范,探究更有效。
2.利用问题唤起探究,明确探究目标。一个好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从而引发他们思考并激发探究欲望。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简易电路》,谈谈如何用问题唤起探究,并明确探究目标。(1)导入环节先提问:用小灯泡可以点亮灯笼吗?接着抽学生演示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把小灯泡点亮,最后讨论这个方法存在不足的地方。(2)探索环节:活动一,PPT出示电池盒和小灯座,提问: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动手验证。活动二,老师提问活动一的实验存在不足吗?接着出示小开关,提问:这个小开关有什么作用?最后让学生实验验证。教学设计围绕课程目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进行探究,探究目标明确。
四、知识延伸,激发探究能力
课标指出:教室、实验室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教室、实验室外还有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天地。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实验室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由于不是每个科学探究都在课堂内能完成,有些探究还要延续到课外,从课内延伸课外探究,才是真正地科学探究,学生科学素养才能提高。
1.延续科学课堂,激发持续探究。科学课堂时间有限,有些探究受材料和时间的阻碍,课堂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只有走出课堂,探究才能延续。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动物的生长过程需要时间,课堂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有些观察需要学生课后观察完成,教学中课堂利用资源,如播放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视频,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布置任务让他们养蚕观察动物的一生。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课堂里播放植物生长变化的视频,刺激学生观察欲望,再提出课后我们可以种绿豆,介绍简单的种植方法,课中有同学提到没有种皮的绿豆会发芽吗?有了探究问题,学生探究欲望更强烈了。我接着说:要想知道结果,自己探究吧!留个悬念给学生,学生课后探究更强烈。
2.由课内延伸课外,拓展知识,激发探究。科学课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开发课程资源,挖掘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并丰富科学课程的内容。教学中应根据内容由科学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扩充科学课堂教学的容量。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摆的研究》,课堂里学生通过做实验已经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学生已具备前知识,课堂我拓展问题:通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摆钟走快2分钟 ,你能想办法让它走慢些吗?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会想到改变摆长就可以把摆钟调好,这样既能拓展知识又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生活也可以解决生活,体会科学源于生活,探究动力更足。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一位哲学家也指出“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科学创造需要激情不断,科学探究都是始于好奇。课堂教学植根科学课程目标,科学教师根据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探究能力,才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2]叶宝生.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首都师大出版社 2012年2月.
[3]李东主编.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4]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
◆关键词:课程目标;激发探究;有效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科学课程的载体是教材,科学教师如何把握科学课程目标,正确定位教学目标,课堂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教师在备课前要思考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如何植根科学课程目标,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聚焦课前,激发探究
如果学生对即将探究的活动有好奇心,学生的探究欲望会强烈的调动起来,并快速持久地进入探究活动中,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对研究内容会产生兴趣,探究欲望也会被激发。
1.引起好奇心,打开探究大门。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学生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开展探究学习的原始动力,从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激发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为追求科学知识而双眼闪光,带着好奇心期盼探究,我相信,学生的探究时机已经打开,他们在探究中会更认真,更科学,探究的目标也会达成。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影子的秘密》,课本以阳光下树的影子导入,提问:这些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有了上节课的基础,都能说出变化,老师也顺理成章揭题,但学生探究欲望缺乏动力。如果这节课换个导入方式,上课前先播放一段皮影戏,引起学生好奇心,学生没想到影子也能这样玩,接着我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玩出这样的效果呢?抛出问题,然后揭题,为探究影子的秘密设下埋伏,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学生探究动力充足,那么课程目标达成度就高。
2.创设情景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我们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學创新的起源,导入设计问题情景,能有效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如果教学中把探究目标灵活地设计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求探究,学生探究兴趣浓厚,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率也会高。如小学科学教科版第三单元四年级上册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课标制定的要求是学生知道摩擦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摩擦在生活中很常见,如何让学生切身体会摩擦力的存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教学中如何达成目标。
在导入环节我出示情景图片:工人叔叔推箱子进电梯要把地毯收起来。根据情景创设问题:为什么工人叔叔推箱子前要把地毯拿走?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出摩擦力概念。摩擦力概念引出,如何引出探究目标,我再设立一个探究情景,如图:
请一个同学把箱子分别用手在不同面上推箱子,一个光滑桌面,一个硬纸板上,并说说感受。接着我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思考,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看着呈现的情景,一下子就想到可能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问题提出,探究目标顺利开展,学生探究欲望也被激发。
二、精设探究元素,激发探究欲望
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探究又围绕目标有目的的开展,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要素达成探究目标。这些探究要素都涉及多个科学思维方法,如何避免表面化的探究,使探究科学严谨有序的进行,是我们备课考虑的问题。探究中,材料的选用和精心设计利于探索的问题对激发学生探究欲也很重要。
1.备好探究活动材料。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老师就要备好材料。课前备好合适的探究材料,学生才能积极有序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并培养科学素养,学生的探究才会有收获。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材选用蚕豆作为实验材料,蚕豆对我们学生不常见,有一定陌生,所以实验材料我改选花生种子。实验材料选用学生熟悉的,降低学生对探究的陌生感和胆怯感。探究中,有些材料我们也可以大胆选用,只要达到实验效果就是我们的探究目标。如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传统的探究材料用纸巾放到杯底进行探究,探究过程总有学生方法操作失误把纸巾弄湿,既不环保也要找原因。如何改选材料,我这样做,如图:
把一个矿泉水瓶剪掉底部,用兵乓球代替纸团,矿泉水瓶垂直压到水里,兵乓球位置下降,水位就上升;把瓶盖拧开,兵乓球位置上升,水位下降。实验效果明显,目标达成。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探索。学生认知有发展过程,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探究只有在教师适度和合理的指导下,学生的科学探究目标才明确,才增强探究的信心。探究中,教师对探索的问题精心设计,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探究的方向,并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如何控制变量进行探究,五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科学基础,但农村孩子思维缓慢,设计实验还需要老师扶放得当,探究才能顺利开展,打开探究思维。课堂中,我先抛出问题:
师:我们对物体进行比较,能看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系吗?
生:不能看出。
师:如何设计,科学家会怎样做,想想我们设计过的实验,《种子发芽实验》怎么做?
我的提问打开学生思维,有些学生会说出控制变量。经过问题引导,学生找到问题关键,
控制一个因素变化,其他因素不变。实验探究方案出来了:(1)物体的体积相同,重量不同 (2)物体的重量相同,体积不同。学生明确任务、目的和方向,探究才有效,不会偏离探究目标。 三、明确探究目标,探究更有效
科学教学要教给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技能。根据学生实验阶段,教师要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采取“扶”与“放”有机结合的方式,适当给予指导,必要时教给学生操作要领和操作规范。
1.利用媒体,明确探究要领。科学探究中,学生会被各式的实验仪器吸引,在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无心听,实验过程中错误不断,探究效率低。如何减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错误并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实验前教师有必要把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一课,本课有解剖花生种子的观察实验,先在PPT出示实验要求:(1)解剖时注意安全。 (2)保护好种子,不要破坏种子的结构。 (3)解剖顺序:用镊子从外到里进行解剖。 (4)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内部的细小结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直观图像比文字更容易明白,明確实验要求后,播放解剖种子实验视频,有了具体操作示范,学生实验操作更规范,探究更有效。
2.利用问题唤起探究,明确探究目标。一个好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从而引发他们思考并激发探究欲望。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简易电路》,谈谈如何用问题唤起探究,并明确探究目标。(1)导入环节先提问:用小灯泡可以点亮灯笼吗?接着抽学生演示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把小灯泡点亮,最后讨论这个方法存在不足的地方。(2)探索环节:活动一,PPT出示电池盒和小灯座,提问: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动手验证。活动二,老师提问活动一的实验存在不足吗?接着出示小开关,提问:这个小开关有什么作用?最后让学生实验验证。教学设计围绕课程目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进行探究,探究目标明确。
四、知识延伸,激发探究能力
课标指出:教室、实验室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教室、实验室外还有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天地。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实验室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由于不是每个科学探究都在课堂内能完成,有些探究还要延续到课外,从课内延伸课外探究,才是真正地科学探究,学生科学素养才能提高。
1.延续科学课堂,激发持续探究。科学课堂时间有限,有些探究受材料和时间的阻碍,课堂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只有走出课堂,探究才能延续。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动物的生长过程需要时间,课堂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有些观察需要学生课后观察完成,教学中课堂利用资源,如播放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视频,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布置任务让他们养蚕观察动物的一生。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课堂里播放植物生长变化的视频,刺激学生观察欲望,再提出课后我们可以种绿豆,介绍简单的种植方法,课中有同学提到没有种皮的绿豆会发芽吗?有了探究问题,学生探究欲望更强烈了。我接着说:要想知道结果,自己探究吧!留个悬念给学生,学生课后探究更强烈。
2.由课内延伸课外,拓展知识,激发探究。科学课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开发课程资源,挖掘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并丰富科学课程的内容。教学中应根据内容由科学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扩充科学课堂教学的容量。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摆的研究》,课堂里学生通过做实验已经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学生已具备前知识,课堂我拓展问题:通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摆钟走快2分钟 ,你能想办法让它走慢些吗?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会想到改变摆长就可以把摆钟调好,这样既能拓展知识又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生活也可以解决生活,体会科学源于生活,探究动力更足。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一位哲学家也指出“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科学创造需要激情不断,科学探究都是始于好奇。课堂教学植根科学课程目标,科学教师根据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探究能力,才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2]叶宝生.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首都师大出版社 2012年2月.
[3]李东主编.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4]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