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挫折教育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并难以克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在进行“挫折教育”,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少有人问津的。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幼儿形成坚强意志是有益的。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如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炼过程,这样既强化了他的意志又锻炼了他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1.创设挫折情境,锻炼幼儿意志
幼儿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少。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来锻炼幼儿的意志。如引导幼儿爬绳梯,藏起他们的玩具,安排一个陌生人抢小朋友的玩具等。为了提高幼儿的耐挫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锻炼。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在生活中磨炼,让幼儿面对现实
幼儿在与外界接触、学习时,离不开老师、父母的帮助,切不可把这种帮助理解为代替,否则幼儿一遇到遇到挫折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要解决幼儿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面对现实,正视困难。有次午饭后,我带孩子在学校小公园内散步,发现草地上有一块大石头,我没有立即把石头搬走,而是让小朋友自己从石头旁绕走过去,其中有一个幼儿没注意,被石头绊倒了,我也没有立即拉他起来,小朋友自己站起来后回头看了一下那块石头说:“我还没看到这里有一个大石头呢!”旁边有同学马上大声告诉同学:“你们要小心绕过去哦,小心石头!”假如我看到石头什么也不说就把石头搬走,学生肯定不会绊倒,但是对小朋友来说,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类似这样的石头,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可能为学生扫清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危险,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如何看到前进道路上的石头,我们应该如何不被石头绊倒,当我们被这些石头绊倒时还要学会自己爬起,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如此,才能培养出他们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3.注重表扬、鼓励,让幼儿在自信中成长
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只有内心充满了自信,才能迎难而上。在困难面前,幼儿只有不断地得到鼓励,才能改变受挫意识,获得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进餐,独自就寝等。当幼儿进步时,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你真棒”“我相信你会做好的”,等等,让他们自信中成长。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亲切的抚摸,都能激发幼儿的信心,让他们树立克服挫折勇气和信心。在幼儿没有能完成任务时,也不要训斥,要视具体情况分析,必要时进行启发、引导,让他们有信心在下次活动中能完成任务。
4.大胆放手,让幼儿摆脱依赖
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往往都有一定的依赖性,都希望家长、老师能给他们一定的帮助,甚至是代替。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让幼儿学会面对现实,让他们从小意识到只有自己经过尝试、努力才可能成功。有一次,班里做游戏用的球数量不够,我就让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娇娇去隔壁班借,她当时显得有些胆怯,但看到我信任的眼神后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向隔壁班走去,在快要走到隔壁教室门口时,娇娇回过头用一种近乎哀求的目光看着我,想我和她一起去。我故意和其他小朋友说话,装作没看到。这时,隔壁班级的徐老师也笑嘻嘻地问娇娇:“你有什么事吗?”娇娇低着头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说:“我是来借几个皮球的。”当娇娇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快乐地笑了。看到平时与人说话都很少的娇娇今天居然帮老师做了事,我顺势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将她好好地表扬了一番。
5.科学设定目标,改变受挫意识
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有部分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存在一种相互攀比的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拉二胡、吹笛子、画国画,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弹钢琴、弹古筝、练书法……结果是给孩子人为地设置了挫折陷阱,而一旦这些目标幼儿没有达成,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抵触情绪。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家长和教师必须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如果经常遭受挫折,将不利于幼儿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没有挫折是不现实的,挫折过多也会让他们丧失信心,老师、家长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幼儿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幼儿只有不断地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的鼓励与肯定既能激发幼儿追求自主、自强,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幼儿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炼,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过,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期最终达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1.创设挫折情境,锻炼幼儿意志
幼儿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少。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来锻炼幼儿的意志。如引导幼儿爬绳梯,藏起他们的玩具,安排一个陌生人抢小朋友的玩具等。为了提高幼儿的耐挫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锻炼。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在生活中磨炼,让幼儿面对现实
幼儿在与外界接触、学习时,离不开老师、父母的帮助,切不可把这种帮助理解为代替,否则幼儿一遇到遇到挫折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要解决幼儿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面对现实,正视困难。有次午饭后,我带孩子在学校小公园内散步,发现草地上有一块大石头,我没有立即把石头搬走,而是让小朋友自己从石头旁绕走过去,其中有一个幼儿没注意,被石头绊倒了,我也没有立即拉他起来,小朋友自己站起来后回头看了一下那块石头说:“我还没看到这里有一个大石头呢!”旁边有同学马上大声告诉同学:“你们要小心绕过去哦,小心石头!”假如我看到石头什么也不说就把石头搬走,学生肯定不会绊倒,但是对小朋友来说,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类似这样的石头,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可能为学生扫清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危险,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如何看到前进道路上的石头,我们应该如何不被石头绊倒,当我们被这些石头绊倒时还要学会自己爬起,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如此,才能培养出他们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3.注重表扬、鼓励,让幼儿在自信中成长
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只有内心充满了自信,才能迎难而上。在困难面前,幼儿只有不断地得到鼓励,才能改变受挫意识,获得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进餐,独自就寝等。当幼儿进步时,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你真棒”“我相信你会做好的”,等等,让他们自信中成长。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亲切的抚摸,都能激发幼儿的信心,让他们树立克服挫折勇气和信心。在幼儿没有能完成任务时,也不要训斥,要视具体情况分析,必要时进行启发、引导,让他们有信心在下次活动中能完成任务。
4.大胆放手,让幼儿摆脱依赖
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往往都有一定的依赖性,都希望家长、老师能给他们一定的帮助,甚至是代替。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让幼儿学会面对现实,让他们从小意识到只有自己经过尝试、努力才可能成功。有一次,班里做游戏用的球数量不够,我就让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娇娇去隔壁班借,她当时显得有些胆怯,但看到我信任的眼神后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向隔壁班走去,在快要走到隔壁教室门口时,娇娇回过头用一种近乎哀求的目光看着我,想我和她一起去。我故意和其他小朋友说话,装作没看到。这时,隔壁班级的徐老师也笑嘻嘻地问娇娇:“你有什么事吗?”娇娇低着头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说:“我是来借几个皮球的。”当娇娇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快乐地笑了。看到平时与人说话都很少的娇娇今天居然帮老师做了事,我顺势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将她好好地表扬了一番。
5.科学设定目标,改变受挫意识
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有部分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存在一种相互攀比的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拉二胡、吹笛子、画国画,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弹钢琴、弹古筝、练书法……结果是给孩子人为地设置了挫折陷阱,而一旦这些目标幼儿没有达成,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抵触情绪。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家长和教师必须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如果经常遭受挫折,将不利于幼儿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没有挫折是不现实的,挫折过多也会让他们丧失信心,老师、家长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幼儿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幼儿只有不断地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的鼓励与肯定既能激发幼儿追求自主、自强,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幼儿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炼,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过,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期最终达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